“环境”是日源外来外来词吗.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7072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是日源外来外来词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环境”是日源外来外来词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环境”是日源外来外来词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是日源外来外来词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是日源外来外来词吗.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环境”是日源外来外来词吗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留日博士张乐,从京都大学打长途电话给我,说“网上显示,您是中国词汇学专,家,冒昧地向您请教,北大高名凯教授和我的日本博导说环境一词是汉语从日语借入的词。对吗?什么时候借入的?”经查考,回答如下。 刘正琰、高名凯等在汉语外来词词典里是这样注释的: 环境周围的地方。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源日环境kankyo:“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砦,选精甲外扦,而耕稼于中。”意译英语 以上释义和例证不合。书证中的“环境”不是所释的义,而是短语,其义是“环绕全境”,旧辞源、辞海、大汉和辞典、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都用的该义该例。而该义早于元史(明初宋濂等编

2、修)有多个用例。至晚在唐朝中期偏后即9世纪初就有用例,宋代也有用例。如: 王师获金爵之赏,环境蒙优复之恩。(唐段文昌平淮西碑) 环境内外曾无鸡鸣犬吠之惊。(宋林表民赤城集?清平阁记) “环境”的现代常用意义“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是不是从日语借入的?不是。因为至晚到清朝中期即18世纪80年代(早于明治维新一个世纪)就有用例。如: 端生处此两两相形之环境中,其不平之感,有非他人所能共喻者。(陈端生再生缘) 到了20世纪20年代,用于现代意义的“环境”,已不乏范例。如: 既涉到物界,自然为环境上时间空间种种法则所支配。(梁启超人生观与科学,1923) 这也是她所处的环境。(网蛛生人海潮,1926) 上

3、海的社会环境如此。(同上) 总之,“环境”是从唐代以来就使用的具有1200年生命的词,后来被日语借去。这类来自汉语的词,在日语里占日语词汇的47.5(这是一个比较适中的数据,是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对90种现代杂志调查统计的结果。不同文本的比例不同,如高校教科书占73.3,新语辞典占28.8)(朱京伟2005)。 如果有人一定认为,现代意义的“环境”是从日语借入的,那么也只能把它叫“侨词”。侨居前后,在汉语中其音形大多不变,其义大多有多少不等的变化。如“革命”在易经中是“变革天命”,侨居后是“用暴力夺取政权”、“具有革命意识的”、“更本变革”。这类“侨词”,在刘正琰、高名凯等汉语外来词词典所注的日

4、源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又如“经济、社会、纲领、投机、同情、思想、水准、输入、事变”等等。 判断是否是“侨词”,首先要查找到某词在汉语中最早或早于日语的用例。这仅仅依靠汉语大词典及其以前的工具书是不够的,因为这些工具书引用的例证大多是依靠编者的记忆或有限度的手工式寻查、翻检和摘录,其书证许多都不是初始用例。在计算机时代,利用语料库是比较便捷的。各种语料库显示,从先秦至民国文献中“环境”共见200多处。但是,在先秦至隋文献正文“环境”无用例,只在这些文献的后人注解中出现过。此外,还有许多语料需要仔细辨析。因为在汉语古籍语料库中,比较可信的只有少数,如电子版四库全书和四部丛刊等;而有些汉籍或汉语史

5、语料库,编得不很严肃,常把后人或今人的语言(包括凡例、导读、前言、后记、注解、译文等)误编入古代文本。例如: (1在这种兵连祸结,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里。(元初罗天益东垣先生试效方) (2)环境十分幽静偏僻。(明初李昌祺剪灯余话) (3)国家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明章潢百战奇法) (4)居则犹今言环境也。(汉王逸楚辞章句) 例1是今人编校后记。例2是译文,原文是“偶经一所,境甚幽”(上海古籍出版社剪灯余话?田株遇薛涛联句记卷二47页)。例3也是译文,原文是“承平日久”(宁夏人民出版社百战奇法?忘战卷十345页)。例4不是王逸章句的本文,而是今人蒋礼鸿义府续貂对楚辞?哀时命“处愁”的考释。 总之,对“环境”等“日源词”或“侨词”行踪的描写和语料的取证,需要做许多仔细而谨慎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