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研究探索.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7079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研究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研究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研究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研究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研究探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研究探索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土壤肥料学精品课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和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一类课程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 “环境监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应用要求很强的学科。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测的内容也得到了相应的扩展,监测对象不仅包括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延伸到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1因此,一些农林生态专业也开设了“环境监测”课程。从目前各地专家、学者的研究现状来看,“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正处于探索阶段,主要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基础课教学、增强教学实践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不够精细和详尽。2因此,结合

2、石河子大学开设“环境监测”课程的实际情况,对不同专业课程设置背景、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等教学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课程设置背景 最新课程培养方案表明,根据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对不同环境监测专业人才的要求,各专业都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对课程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性。为了达到石河子大学新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不同专业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对“环境监测”课程理论和实践课时设置的要求不同。3,4经过2002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几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各专业课程设置背景情况如表1所示。 二、课程内容设置 依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环境监测”课程的特点,分析学生专业的实际情况后,确

3、定以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掌握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写程序和基本内容为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但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侧重内容有所差异,见表2所示。实践证明,新的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了“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对环境监测能力的培养,符合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课程教学环节的改进与对策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课题组已经积累并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体系,5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实验操作、现场参观、校外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多种方式,6将环境监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培养计划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紧密结合,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环境监测理论与技能,为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与防治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但

4、课程教学环节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加强和改进,详见表3。 四、新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环境监测”课程应该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课程体系,转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实践环节、完善配套设施。在我国强化监督管理实际工作的要求下,加快相关学科群的建设。充分运用课堂讨论、文献阅读、社会调查等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资料和观点的分析、评价,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为此,应积极进行课程建设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并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环境教育资源。针对课程培训程序操作难以满足其策略需求问题,结合实际情况

5、,采用以下模式进行课程组织形式和学生能力培养,教学实践效果较好。 1.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升华“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以环境监测方案设计项目和社会服务为任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做”各个教学环节,并进入环境基地生产实习,采取多方位立体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强化实践锻炼,强调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受到了实践锻炼。 2.根据学生综合能力,采取定位实践培养模式 针对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由学生撰写实验方案或研究方案,教师指导,进行课题申报与实施,如SRP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对于综合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做教师的科研助手,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和提高个人研究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做教师的实验助手,巩固实验技能与方法。 通过对“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研究,逐步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这不仅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还促进了课程组织形式、教学策略、评价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完善。7当然,“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存在不足,这需要进行长期的实践探索。在教学条件和教学结果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相信“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