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教育”视域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716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解教育”视域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理解教育”视域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理解教育”视域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解教育”视域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教育”视域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理解教育”视域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理解教育”已风靡全国,它是新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而“理解教育”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取向,更值得我们深思。 一、对理解教育的探讨 所谓教育理解,指发生在教育世界中的一种意义重构的认识活动,是教育主体通过对教育过程本身和教育中各要素的内涵本质的判断,以情景再现,切身体验、意义创生为指向的认知过程,进而生成教育经验,形成教育文化,最终实现人文同构1。深化素质教育的要求,理解教育的实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的包容和尊重,是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种心理换位。让师生在现实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的可

2、能,不断实现人生的价值,使师生在相互理解和包容中达到新的境界,提升教育质量。 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中,理解是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推动其他教育资源更好的发挥作用,很多时候,只有你理解学生了,就不需要说什么,他们就会听你的,按你说的去做,同等条件下,理解的作用发挥的越好,教育效果就越佳。 二、理解教育与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关系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处于支配地位,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互相利用的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违背了当今提倡的幸福教育理论,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学生与教师仅限于知识之间的碰撞而没有实现真正的灵魂间的交流。只有建立在深入

3、理解的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健康的师生关系, 为了追求教育中的幸福教育,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大主体,应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地位以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并能进一步进行自我选择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为了使学生体验教育与学习的幸福,践行诺丁斯推崇的幸福教育理论,理解成为教师必须必备的素质,不仅教师要具备理解学生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领悟并能具备这一素质以使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更加主动、理解、高效的学习,通过理解自己和他人来逃避对生活的众多焦虑,并通过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主体的理解来引导学生做出理智的判断选择应是教育活动应承担的教育任务。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培

4、养学生的理解力 教师要想被学生理解,首先要做的就是更好地理解学生并接受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让他们更能够具备“理解”这一重要素质,促使教育目标的实现。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所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的冲突总是存在的,而诺丁斯所提出的幸福教育中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教师应具有充分的理解能力 首先,教师应具备这种素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学生时,才会更有说明力,否则,没有实践的理论总显得苍白无力,生硬呆板,经不起现实的考验,教育者如果具备这种素质,会更易于理解学生,换位思考,更易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建立

5、良好稳固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模式,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3.教师应客观、正确评价学生 每个学生都存在个性差异,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理解差异性,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考虑其成长背景、学习背景等作出客观、正确评价,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后进生”,教师很容易把他们看成是“差生”,对于他们的错误,教师明知他们是无意犯错,但依然会抓着问题不放,想要教训他们。教育者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源,理解“后进生”背后的无奈,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促进“后进生”的良性发展。 ?C上所述: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如果教师把学生

6、只当做是机械的个人,被动的接受知识,其教育结果会远远低于预期,因而发展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尤为重要。第一: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优化学习成果,而学习效果的优化又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模式。第二:学生具体理解能力,就能够更加理解老师的工作,师生间的冲突自然就随之减少,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与学习氛围。 熊川武教授曾说,师生之间的误解是教育效益流失甚至造成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对学生采取冷漠、嫌弃甚至粗暴的行为,这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误解形式。真正的“理解”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因此,理解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解决师生问题、增进师生感情、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