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式幼儿双语教育”模式的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719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式幼儿双语教育”模式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态式幼儿双语教育”模式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态式幼儿双语教育”模式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式幼儿双语教育”模式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式幼儿双语教育”模式的研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态式幼儿双语教育”模式的研究2002年5月,合肥幼师课题组向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总课题组申报了安徽省幼儿双语教学在职教师培训研究这一子课题,7月正式立项。五年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以正确的双语教育理念为先导,组织带领安徽省的十所课题实验幼儿园,认真开展各项活动,形成了以研带训,以训促研,研训一体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在对“幼儿双语教师教育的科学模式”核心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过程中,提出“生态式幼儿双语教育模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路,有力地促进了实验园双语教学的科学化和双语教师的专业化。 一、研究的背景 中国的幼儿双语教育从一产生就是伴随着批评声成长的,主要的批评有:以

2、赢利为目的,加重儿童负担,影响母语发展,学习效率低,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照搬国外的模式,不符合国情,教材混乱,教法不科学,师资匮乏等。不可否认,上述倾向的确存在,但在不绝于耳的批评声中,双语幼儿园却越来越多,双语班也越办越多,对此,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大多没有明确的态度,理论研究也远远跟不上形势的需求,双语教育面临的矛盾和困惑也越来越多。 那么,双语教育的出路何在?幼儿园究竟应该怎样办双语教育?幼儿双语教育的科学模式是什么?这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并没有太多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无论是加拿大的经验还是新加坡的经验,都与我们的国情相差甚远。但是这一问题不解决,幼儿双语教育仍将面临大

3、量的批评和质疑,课题研究工作也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模式是一项活动的基本特征,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含义,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通常会涉及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评价和师生角色等因素。世纪年代末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在西方心理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趋势,即研究的生态化取向,这种思潮也波及到了教育领域,教育生态学的出现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在我国,生态教育理论正慢慢被人们所熟知,相关的研究也正在进行。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重新审视幼儿双语教育现象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要改变目前幼儿双语教育混乱无序的局面,除实施多种有效管理措施外,还要积极倡导正确的教育理念,如

4、生态式双语教育,以生态学的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把双语教育作为社会这一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正确分析和认识其内部的生态规律,实现幼儿双语教育的良性发展。这就是“生态式幼儿双语教育”的理念,即以生态学的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把双语教育作为社会这一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来分析和研究,依照其内部的生态规律,构建双语外部及内部环境,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生态学 “生态”源于希腊语,原意为“住所”或“栖息地”。1866年,德国的动物学家海卡尔(Ernst Haeckel)对生态学下了如下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地域(

5、或空间)内生存的所有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科学术语是美国的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于1976年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概括地说,教育生态学就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教育生态学是借用生态学的观点来探讨教

6、育系统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存在的合理性是基于教育系统是 由作为活动主导要素的人和各种教育环境构成的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且系统内部各种活动符合一定程度的生态规律。教育生态学的主旨是研究一定社会的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力求实现教育生态结构的最优化和教育生态功能的最佳发挥。 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一样,都是人类社会自我发展的子系统,各种教育以外的社会因素都可称为与教育发展息息相关的环境。按照生态学观点,任一生态因子总要与周围环境经常不断地处于相互交换之中,因此,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也定会存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教育与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适应关系,社会各因

7、素的变化发展总要对教育系统产生影响,并制约着其内部结构的变化。 (二)借鉴“生态式教育研究”课题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滕守尧提出,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关系,它体现的是一种高级的生态智慧。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类也需要这样的智慧。一个具有这种智慧的人最善于使各种不同信息、文化、要素在头脑中相互交叉和融合,从而不断产生出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发明。 从南京师范大学美育中心主持的实验研究课题“生态式教育研究”的成果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发。研究者在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将哲学、文化学、美学、生态学等理论运用到儿童教育中,模仿自然的生态系统,将原有的单科教学重新组合,使之建立一种互生、

8、互补、交叉融合、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并以审美教育为突破口,用爱、美、生命的人文主义精神,对儿童进行整体性、融合性、开放性的生态式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南京师范大学屠美如教授提出,生态是最自然的形态,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各种不同的物种达到了一种最佳的组合,形成互生、互补、生机勃发、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生态式教育把人看成自然之子,用生态的方式进行启蒙教育,使人在与自然、社会的融合过程中,生命得到滋润、补充,产生更高的智慧。生态式教育是我们的理想方式。这一研究对当前的幼儿教育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对双语教育育的良性发展无疑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研究成果 课题组坚持生态式的双语教育理

9、念,指导课题实验幼儿园根据自身条件确立课题研究方向,深入探究“幼儿双语教育的科学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下研究成果: (一)明确了“生态式幼儿双语教育模式”的基本要素: 1、支持性的外部环境。 支持性的外部环境是指有利于双语教育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它是双语教育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的语言获得环境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条件,在不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政策的支持,社会的认同,家长的协作等就显得尤为重要。合肥幼师附属幼儿园在“关于双语教育在家庭中渗透的研究”中,充分挖掘了家庭教育资源,双语教育不仅渗透到到家庭中,而且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幼儿园双语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该园创设的“双语亲子活

10、动”独具特色,受到专家的高度肯定,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2、自然化的教育环境。 生态式双语教育强调的是一种近似母语习得的自然化环境,它和教育是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环境是第三位老师”。安徽池州市直机关幼儿园在“幼儿英语教育语言环境创设的研究”中,认真研究并借鉴了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将其运用到双语教育中,为幼儿创设了双语学习的和谐环境。 3、融合性的课程。 语言学习与其它知识技能的学习之间、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生态关系。生态式幼儿双语教育提倡的融合性课程是指,双语

11、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相融合,与幼儿园的其它教育活动相融合,幼儿园双语课程的个因素之间形成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起一种生态的系统。 中国科技大学幼儿园在“幼儿双语与蒙台梭利教育结合的研究”中,将双语教育课程与蒙氏教育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池州市贵池幼儿园将英语教育与一日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芜湖市实验幼儿园开展了“浸入式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研究”,在课题研究中,他们借鉴国外双语浸入式的经验,将英语学习与其它课程融合在一起,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4、多样化的教师角色。 根据古德曼等提出的全语言教育理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从经验中获得,并非由成人刻意教导出来的,而且,儿童的语言学习是没有错误可言的,有的

12、只是他们的尝试和创新,教师的责任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可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的拥有者、传授者,而是一个示范者、倾听者、合作者、研究者,这样才可能与幼儿建立起平等、开放、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与整个生态式的双语教育环境相协调。 池州市贵池幼儿园课题组,认真研究了双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关系,倡导师幼互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8所幼儿园在“幼儿双语教学教师园本培训的研究”中,加强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对双语教育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得到家长的充分肯定。 (二)实验园形成了各自的研究特色 从02年开始,我们先后共发展

13、实验幼儿园十多所,最终坚持下来的有十所,我们在确立实验幼儿园时,充分考虑到了开展双语教学实验研究的综合条件,同时兼顾地域、城乡分布,子课题项目涵盖面广泛,涉及幼儿双语教学模式、方法、内容、途径、环境创设、家园结合、园本培训等诸多方面,这些都为以后的课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组织指导安徽省十三所实验幼儿园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要求幼儿园不能为了“双语”而“双语”,不能加重儿童负担,不能一味迎合家长,一切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要为幼儿快乐学习语言创造适宜的条件,特别是要以融合性课程研究为核心,设计双语教育活动方案。例如中国科技大学幼儿园,已将英语活动与健康、艺术等活动较好地融合

14、在一起,同时还开展了双语和蒙氏教育相结合的研究,芜湖实验幼儿园凭借自己较好的师资条件,借鉴“浸入式”的做法,开展了教材教法的研究,池州市直机关幼儿园关于环境创设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实验幼儿园依据自身的优势,在生态式双语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分别开展了幼儿双语教学模式、方法、内容、途径、环境创设、家园结合、园本培训等多方面的研究,并获得了相关的研究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如下表: (三)制定了幼儿园双语教师资格标准 明确幼儿园双语教师资格标准十分重要,它是开展教师培训的前提,若没有一定的标准,培训或培养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途径均无法确定。我们根据我省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认为幼

15、儿园双语教师首先要具备幼儿教师资格,在此基础上,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还应达到以下资格标准: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错误的教育观念尚存 双语教育在我国是新生事物,大家对它的认识了解的确有限,但一些教师、家长认识和做法存在严重的错误,必须予以纠正,例如认为双语教育等于智力开发,英语比母语重要,单词背得越多越好,越早学英语将来英语成绩越好等做法。事实上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的语言学习,任何片面的、功利的、拔苗助长的做法都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前提下,盲目地认为双语学习可以开发大脑潜能,轻率地采取各种所谓“开发”的行为,是不可取

16、的。美国哈佛大学费歇尔研究报告指出,在某种行为上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个成长系统产生弥漫性的影响,那个接受了不适当早熟刺激的领域将会产生低下的发展水平。当成长速率过高时,可能导致系统成长的紊乱无序。在英语教学中,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方式,也会过早地使幼儿失去学习语言的兴趣。今后这一情况应得到有效控制。 (二)处理不好“习得”和“学得”的关系 在研究中发现,一些教师仍生硬地模仿国外的习得模式或一味强调学得,或将学得和习得对立起来,这些做法都是不当的。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人类社会的交际活动既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也是人类习得语言的自我训练过程,在多民

17、族杂居的国家和地区,各民族既要保存自己的民族语言,又要与其他民族进行语言交流,在那里,双语甚至多语的学习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必需。这种特殊的语言需要和特殊的语言环境构成了一个特殊的语言生态系统。在这种特殊的语言生态系统内部,一切与语言学习、语言使用、语言发展有关的因素都是相对自然和谐的。这种特殊的语言生态系统我们无法复制到中国来,所以立足于本国的国情,立足于中国儿童学习双语的实际状况,将“习得”与“学得”有机地统一以来才是有效的途径。 (三)师资水平无法快速提高 教育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定律”认为:所谓的“限制因子”就是达到或超过生物耐度的因子。对教育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因子是能量流和信息流,能量

18、流不足或低于基本需求时,会限制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的发展。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几乎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会成为限制因子,都会起限制性副作用,只是所起的程度大小不同而已。在师资队伍这一个生态系统中,教师的数量,质量、梯队结构是这个生态系统的主导因子。因此,如果教师的数量不足,或者教师的质量不高,都会影响教育的实施和开展。所以,要想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就必须从主导因子入手。众所周知,双语师资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双语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因而多渠道开展双语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双语教育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它是教育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的产物,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作为一种非正式教育,双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并不矛盾,只是因为发展的外部条件不够成熟,双语教育的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现行的英语教学状态是向双语教学过渡不可跨越的阶段,今后逐步建立一种生态式的双语教育模式是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