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助你畅游职场.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753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秘籍”助你畅游职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秘籍”助你畅游职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秘籍”助你畅游职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秘籍”助你畅游职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秘籍”助你畅游职场.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秘籍”助你畅游职场 职教与就业的读者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多年的职场工作经验。 刚步入职场时很多新人觉得很迷茫,揣着理想来,带着失望走,磕磕碰碰了几年才稳定下来。都说职场的“水”很深,其实,如果我们在一些细节上多加注意,我想,碰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摆正心态,浮躁不可长 初入职场者大都刚从学校出来,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进入公司,看到的却是与自己期望值相差很大的现状。这时我们就会觉得这家公司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出去或许会找到更好的,于是扑通一声跳了出去。 到了另外一家,发现好一点,但是跟理想中的还是有差距。心里想:算了,先做着吧。做着做着又发现好像没什么机会,还

2、要受气。这怎么行?另谋高就吧,于是扑通一声又跳了出去。 最后又找到了一家。这个时候发现自己的同学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自己却还在职场基层苦苦挣扎,心情很郁闷。于是拼命表现,拼命做业绩,结果发现短期内还是没有效果,心里的浮躁更甚了。这时,心里就会想,看来没人能赏识我的才能,还是换个地儿吧,于是扑通一声又跳了。 这不是在讲故事,而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状况,以前有,现在仍然有,将来还会有。 浮躁是职场大忌,要想工作干得好,首先要沉下心来。尽管目前有诸多不如意的事,但是要相信困境是暂时的,只要自己一直在努力,就会找到出路。 好奇心打开机遇之门 我遇到过很多初入职场的人士,感觉其中不少人都对新的工作缺乏

3、好奇心。他们对新鲜事物好像习以为常,但是你具体问他的时候他又答不上来。这样的人往往由于缺乏适当的好奇心而失去了学习新知识的机会。 少一事不如多一事 说到做事,我想很多人都深有感触。刚到公司上班的时候,很多人基本上是无事可做,要么是老员工怕你没经验,不会把事情交给你做,要么是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我们有这样的体会:一些简单的事可以让新人来做,新人往往很少主动说“我来做吧”,或者是当新人提出“我来做吧”的时候,老员工会说“不用不用”。当老员工这样说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都是客套话,你可千万别当真,一听说“不用”你就不做了。如果确实是不用,当你再三提出让你来做的时候,老员工还是会拒绝的。 多做跟少做其实是

4、态度问题,多做大家会说你积极,少做大家会说你缺乏主动性。所以,如果能够在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多做,我想,这对尽快融入团队和尽快获得大家的认可会很有帮助。 “左耳进,右耳出”, 消极之话不要听 新人由于初涉职场,很多时候容易受到周围同事和上司的影响。我记得几年前刚到一家公司的时候,有一位老员工总是跟我说他不久就要走了,在这里做没意思之类的话。这样的话我听了不知道多少遍,然后我在这种消极的影响中把公司存在的一些小问题放大化,接着心态发生了变化,于是感觉没办法在这里待下去了。最后我干了8个月就走了,而那位一直说要走的人却一直没走。职场中各色的人都有,有的人喜欢抱怨,有的人极端。跟这些人接触的时候,我

5、们很容易受到消极和极端情绪的影响,从而影响了自己对公司的看法,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所以,在职场工作,要学会屏蔽消极影响。 得失自在人心 小刘刚从学校毕业,到一家公司上班。上班没几天,领导就让小刘参与一个项目。本来第二天安排小刘休息的,但是由于项目进度突然加快,必须在第二天完成。领导也没说让小刘回来加班帮忙,但是小刘自己主动提出加班。他说:“反正我休息也没什么事,我回来帮忙吧。”最后项目顺利地完成了,而小刘也给领导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作为新人,不要太计较得失,“得”与“失”本来就是相对的,当你觉得是“得”的时候,在别人(特别是你的上级)眼里却有可能是“失”,而当你觉得多付出好像是自己吃亏(就

6、像上面的案例)的时候,可能结果却是“得”。 “每日三省吾身” 刚到一家公司上班,我们对新的职位、新的工作肯定有许多不懂的地方,但是当有人问你“还有什么不明白需要问的吗”的时候,你可能一下子又想不起来了。我常常跟新人说:“其实我们可以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刚到公司上班时,每一天记录下来今天学到了什么、上司交待了什么事给我们做。还有,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时候,先记录下来,然后寻找机会请教同事或者上司。这样的习惯坚持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对工作掌握的速度远比你预期的要快,而这种习惯也会得到上司的赞同。” 勤思考,少议论 我近来接触到一些初入职场者,比较喜欢跟他们聊天,问一问他们对工作的一些感受,结果发现大

7、部分新人对工作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他们只知道怎么做,一旦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十有八九就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了。于是我跟他们说:“你们在工作中不妨多去深入观察一些现象,在做事的时候想想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旦自己解答不了疑问,那么这就是你成长的契机了。” 去年,我们公司接收了几位实习生,他们给我的印象都是具有激情、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周围的同事貌似对他们抱有敌意,后来我一打听才知道,在写报告的时候,这几位新人发表了很多自己对于岗位的意见,而这些意见是针对目前该岗位存在的问题的。说实话,有些意见还不错,但有一些由于对整个事态不太了解所以有失偏颇。最后当上级领导问及这些实习生怎么样的时候,大家的评价

8、都是“一般般”。 刚到一家公司,新人或许有很多意见和建议要表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想自己是否完全了解公司的情况,同时要关注自己所提的意见对于同事的影响。提建议是好事,但是不要过量和过度。 2011年11月2日 林炳标,企业培训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HR沙龙、六西格玛品质网博客作家,在管理人人力资源管理等杂志公开发表职场人生和管理技巧等专业文章近10篇。 他毕业10年,从事过生产、质量管理工作,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成功转型为企业培训师。 他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愿意把他在职场中的经历通过文字和讲台分享给所有刚踏入职场的人士,或者在职场中迷茫的朋友,并期待通过这种分享与大家一起成长,最终成为职场达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