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综述.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765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十五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十五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五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综述.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综述 2007年4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伦理学会、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伦理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五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韩、日三国的伦理学者围绕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一、关于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 中国学者认为,儒家伦理主要体现在社会性、道德性与乐观性三个方面。社会关系的人的本质理论导致了社会本位、整体主义的文化价值趋向;德性主义的人性论使中国文化成为一种道德本位的德性主义文化;乐观性的人性论信仰使文化与社会控制仅有劝善激励机制而缺乏防恶约束机制,因而容易形成人治而忽视制度建设。 关于儒家伦理

2、的现代实践问题。学者们认为,儒家文化是伦理本位的文化,儒家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伦理本位的思想,其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帮助人们脱离原始的动物状态,达到理想的道 德境界,形成理想的道德人格。因此,儒家伦理的现代实践必须重视责任伦理问题。责任伦理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伦理学领域中得到日益广泛而又高度的重视,其根据在于比较适应现代社会中公民的权责关系状况、道德生活境况和道德推理方式对富有成效的道德规范或道德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有学者认为,传统的集体主义精神正在受到冲击。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解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时的态度和原则不同。但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也有相同的一面,即二者均是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所表现出

3、来的奉献、实干、协作等精神。因此既要对二者加以区分,又要发扬集体主义,凝聚团队精神。 针对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型问题,有学者认为,公共精神之稀缺、国民公德心之缺乏、公共人格之萎缩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质。其应对策略一是要引入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的解释框架,以有效地克服中哲史中公私之辨的问题性与价值困惑,并将其落实在制度之中。二是要 立足普遍主义的社会公共性观念,从“私民社会”走向“现代公民社会”,推崇现代公共社会的公共伦理。另有学者认为,完成传统伦理的现代性转型的关键是要找到传统伦理价值和现代性价值观念的中间点。这个中间点就是传统伦理和现代性伦理思想背后所体现的人生价值或生活理想,这些价值本身具有自

4、足性,同时也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还有学者讨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问题,认为经济全球化虽然为人们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后传统”的文化取向,但这并不意味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传统 文化将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将中国传统文化放到全球化这一视阈中来把握,就需要按照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以合理的、价值的接轨以及当代转换。韩国学者认为,我们时代的道德呈现出一种混乱的状况,要纠正和改变会遇到许多难题。其中,道德教育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努力,关键是情感的陶冶和意志的训练,要自觉反省过去的道德教育,挖掘亚里士多德的道德教育思想资源。另有韩国学者指出,“孝”是人类秩序的根本

5、基础,与家庭伦理结合起来,就成为人类的价值中心。 二、关于传统伦理与和谐文化 中国学者认为,东方文化的辩证思维、整体思维具有丰富的合理因素,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 的珍贵的文化资源。也有学者认为,“和”是中国古代极有价值、极具特色的 文化概念。“和”的内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即由事物生成之道到为政之道,再到君子之德。“和”的基本内容是多样性、同一性、和谐性。“和”的表现形态也有三种,即真、善、美。“和”作为良好文化生态的根本特征,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有学者认为,文化的生命结构可概括为“形”与“神”的统一。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伦理文化传统,既要保存和保护好民族传统伦理文化的固有之“形”,包括规范语言文

6、字、整理古典文献、继承传统节庆、保护文物古迹等,又要利用和创造出现代的文化之“形”,并使传统伦理文化之“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实现传统文化“形”与“神”的现代统一。 韩国学者从中韩初等道德课的比较研究中指出,中韩构建和谐文化的共同点在于:都在国家 的统一指导下把道德课选定为必修课,而且都强调这门课的体系性。不同在于:关于课程的 名称不同,韩国称为“道德”,中国称为“思想品德”;在中国强调思想意识的教育,在 韩国则更强调统一准备教育和国家安保教育。日本学者则认为,丸山敏雄先生“恩”的伦理 源于“全一统体原理”,对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家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加强感恩意识的 培育是现代道德教育的一项重

7、要任务,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通力协 作。 三、关于应用伦理的研究现状 关于企业伦理。学者们认为,企业荣辱观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企业人在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并用以指导实践行为的一系列荣辱观念的总和。现代企业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企业盈利为荣,以企业亏损为耻”;“以服务客户为荣,以损害客户为耻”;“以诚信经营为荣,以商业欺诈为耻”;“以公平竞争为荣,以恶性竞争为耻”;“以艰苦创业为荣,以骄奢恶劳为耻”;“以保护环境为荣,以污染环境为耻”;“以依法纳税为荣,以偷税漏税为耻”;“以热心公益为荣,以冷漠无情为耻”。还有学者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是全社会寄予企业的一种希

8、望、企业成为出色的团体公民之愿望以及企业对这种愿望折射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道义与强制约束之遵守。企业社会责任的类型不仅仅是法律上的,而且包括道德上的。利税不能代表企业间接地承担了社会责任,企业不能借口非股东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这个义务对象具有笼统性而否认其存在。 关于网络伦理。学者们认为,网络游戏的道德资源在传媒性资源上表现为传播手段的可融入性、传播观念的可强制性与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在规则性资源上表现为既创造着社会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又能将这一规则强加于人。韩国学者则认为,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建立电子民 主机制,关键是如何建立信息时代的民主公民身份确认系统。公民应该拥有比传统社会更加便利的利益表达渠道

9、和机制,可以将自己的信息更便捷地传送给他们的代表或同胞。因此,在信息时代,公民决策过程的控制力量将得到提升。但是根本在于我们如何在网际空间开发新的民主公民身份确认系统,并且改革相应的政治体系和过程。 关于社会伦理问题。学者们认为,消除贫困和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和资源,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和责任,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目标。只有消除贫困,才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在当今中国,“注重效率维护公平”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有学者认为,我国目前虽然对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十分重视,并在制度层面作出了改革,但农民工的诸多权利问题,诸如农民工的政治权

10、益、人身权利、人格尊严、精神权利、经济权益,以及成为城市中的“孤岛人”、“边缘人 ”的权利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关于全球化中的道德冲突问题。有学者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伦理冲突不可避免,应该采取积极、理性的态度和方式,深究全球化背景下的正反伦理效应,认识和把握其特征和实质,进而选择优良的全球道德创建途径,回避现实的压力和障碍,探索切实渐进的道德重建策略,用心呵护人类脆弱的伦理生活秩序。其三个有效支点是:要具备超越历史与现实伦理冲突的思维高度,面向全球,面向未来;要拥有追寻优良伦理秩序建构的执著精神,相信优良道德与全球道德的存在;要寻求应对现实伦理尴尬的策略,宽容妥协,权变灵活。也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虽然为人们理解和把握文化传统提供了一种“后传统”的文化取向,但这并不意味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传统将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为此,要将中国文化放到全球化所提供的这一视阈中来把握,按照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以合理的、价值的重新定位,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与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文化进步要求的接轨以及当代转换,其关键是如何作出一种趋利避害的价值选择。 (作者:姚轩鸽 陕西省伦理学研究会秘书长,陕西西安 7100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