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丹霞山别传寺开山34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771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丹霞山别传寺开山34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纪念丹霞山别传寺开山34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纪念丹霞山别传寺开山34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念丹霞山别传寺开山34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丹霞山别传寺开山34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纪念丹霞山别传寺开山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由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别传寺与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纪念丹霞 山别传 寺开山34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1月6日至8日在风景秀美的丹霞山举行。来自广州 、山西、贵州、韶关等地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学者们主要围绕以下几方 面的问题展开认真、切实的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天然函?镜撵?法 别传寺初创于康熙元年(1662),由明末清初著名的曹洞宗高僧澹归禅师(16141680)担 纲构建,历五载而始具规模。康熙五年(1666),澹归迎请本师、曹洞宗第三十四世高僧天 然函(16081685)入山主席。天然师徒三代于此广

2、纳徒众,弘宗演教,别传寺由是声名 大振,成为与南华、云门鼎足而立的粤北著名大刹,洞宗道脉在清初岭南亦因之益加繁盛。 因此,别传寺开山祖师天然函?康撵?法,便成了与会者讨论的中心议题之一。 中山大学哲学系、比较宗教研究所 冯焕珍副教授认为,从函?康奈虻酪蛟悼矗?他具备了 成为一位高僧大德的所有条件。而其禅法则主要表现为禅教并重的宗趣观、解行不二的修证 观、以洞宗为本兼摄诸家的方便法门。正因为有这样的机缘以及通脱灵便的禅法,函?坎拍? 成为明末清初振兴岭南佛教的领袖人物。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张新民教授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认为函?快?法上追曹溪本源,下 受长庆(道独宗宝),以曹洞禅为本,兼采各宗所长,

3、说法绵密精严,又颇为严峻峭寒,变 化万千,而其宗趣正落在明心见性一端。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五台山研究中心崔正森研究员则专门阐发函?康摹丁窗闳粜木?论 要旨,认为函?快?师得曹洞真传,复通天台、唯识、贤首诸家之家法,道法精深。函?康摹? 般若心经论,以起信论和涅?【?为依据,从般若空智的体用入手,层层递进,提 纲揭旨,故而多有创新,颇有特色。 二、海云诗派与海云书派 明季遗民逃禅成风,在岭南,光皈依天然门下的僧人、居士就达四千余人。这些 遗民僧普遍 具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在禅讲之暇,不废外学,为后人留下了一批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在 诗歌、书法等方面的成就,早已得到前人的肯定。汪宗衍先生在明清之际广东

4、书画家 一书中就曾有海云书派的提法,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陈永正教授亦曾有海云诗派 之说。这两个艺术派别均以天然函?课?领袖,与丹霞别传寺有着密切的渊源。因此,在此 次研讨会上,丹霞僧人的文学与书画艺术成就,也就成了与会者十分感兴趣的论题。 就诗歌而言,由于这批诗僧大多经历了明季清初那场天崩地解的鼎革裂变,因而,他们 的诗歌,除写僧人特有的禅悦风致外,普遍流露出鲜明的遗民倾向。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梁守中教授认为,函?渴?歌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那些抒写亡国之思以及悲天悯人之情怀的诗作。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陈永正教授则指出了澹归词在内容上的三个特点:逃禅心 事,君国常萦;善病多愁,情怀深挚;兼通儒释

5、,了悟人生。风格上则雄奇玮丽,大气鼓荡 ,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钟东副教授比较了函?坑脲槭?歌的 异同,认为函?恐?诗情真意切,高古纯雅;澹归之诗同样情真,然较之函?浚?则更为豪放痛 快。 中山大学图书馆李福标副教授主要就澹归的诗文批评观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澹归 别集名曰 遍行堂,这遍行二字其实就代表了他的理想、哲学,他的诗文批评活动 无不体现出遍行通脱的特色。如澹归主张诗文应在名山大川与吾之神理相激荡 中生成,强调境穷而心达,强调人各有一面目,不为古今所限的创作技法等等,皆 与其遍行说相发明。 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李舜臣则综合研究了澹归诗文,认为澹归的诗文与其人生经历

6、一样, 同样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早期之文,以疏论为主,议论说理见长;而后期之文,体式繁复 ,机趣纵横。其诗歌则除偶有的应酬之作外,更多的是抒发其内心浓厚的故明之思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就书法艺术,广东省博物馆朱万章副研究员谈了他多年收集、研究海云书派僧人书 法作品的心得,认为此派僧人的书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并倡议将这些作品结 集出版,以让更多的人熟知这批遗珍。他还带来了他新近出版的专著岭南金石书法论丛 ,为会议增色不少。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仇江先生认为,海云书派的总体风格是空灵幽寂中时夹风霜之气。 三、澹归的历史评价问题 作为明朝重臣的澹归,出家后广交清廷官员,甚至据传为平南王

7、尚可喜编撰年谱元功垂范 ,故每招得世人非议。清代著名学者黄宗羲(16101695)、全祖望(17051755)以及 当代史家陈垣先生(18801971)对他均有近乎苛刻的评议,且影响甚广。 在本次会议上,与会者普遍认为有必要重新评价澹归的历史功过。中山大学历史系何方耀副教授提交的澹归金堡撰考辨一文,根据澹归写给平南王的若干诗 文以及有关记载元功垂范撰人的原始材料,考论结合,最终认定澹归在其中仅做了审阅 、修改的工作,从而纠正了流传三百余年的澹归编撰平南王年谱之谬传。 中山大学历史系蔡鸿生教授肯定了何方耀副教授的结论,并认为,澹归对平南王年谱的 两条修正(即于明朝削去伪字称明,于明兵削去贼字称兵

8、或称将领之名) 是最为关键的,其目的就是要为明王朝争正统,表现出相当的英雄气概。因此,对澹归出家 的气节一定要予以充分地肯定,而对其局限性要宽容待之。陈永正教授亦认为,澹归从头至 尾都是一个遗民,是一个能运筹帷幄、呼风唤雨之人,对他的局限性应予以充分的谅解。 冯焕珍副教授认为,依据文献从历史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视角评价历史人物固然为历代品 评人物之主流,然对于佛教高僧来说,有必要顾及其信仰以及这种信仰体现于生活方式上的 特殊性。佛教是一种基于世间追求出世间而后再化度世间的宗教,故在佛教看来,世间一切 众生,无论民族之夷夏、品行之善恶,皆属需要救度的平等众生。这体现了佛教超民族、超 政治和超伦理

9、的特性。具体到澹归,当他觉悟本心之后,回眼观来,则无论前明之遗老遗少 ,还是满清之王公贵胄,都是需要慈悲救济的苦难众生,故他与平南王等满清大臣之交好, 或据传与吴梅村等明遗民之交恶,实皆为菩萨慈悲行之示现。当然,相比而言,澹归的觉悟 境界不如函?浚?因为函?考饶鼙?智双运,又能恒顺世法(如顾及民族心理、民族感情等等) ,而澹归却未臻此境,否则,他就不会受到如此激烈的非议。尽管如此,如果我们仅从遗民 民族气节的角度去评定他,恐不得其情。 四、重振别传寺人文传统与出版丹霞丛书的规划 岁月沧桑,抚摸着残存在断碑残壁上的字迹,我们似乎还能依稀感到先辈们的流 风雅韵以及 披荆斩棘的艰辛。然而,今日之别传

10、寺与其鼎盛时期相比,那种弥足珍贵的人文色彩着实淡 化不少。因此,现任本寺住持本焕老和尚与监院顿林法师发愿继承先贤伟业,重扬道风文采 。在此次研讨会上,顿林法师广泛征求了与会专家的意见,勾划出别传寺的新蓝图。 中山大学哲学系袁伟时教授建议请一流的艺术家,雕刻出一流的佛像。中山大学中文系 黄伟忠教授认为,深入研究别传寺僧人的文化遗产,是弘扬珠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杨权教授建议尽量收集海云书派的书迹,陈放于寺中,这对提升 本寺的人文精神将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仇江先生则就规模较大的丹霞丛书的出版,提出了一整套方案,计划在五年的时间内分 三批整理、出版天然系岭南禅僧的遗著。这套丛书

11、包括天然函?康摹断固檬?集、天然函 ?渴锫肌罚?澹归遍行堂正续集、岭海焚余,今无光宣台集,函可千山诗 集、千山语录等;另外还有今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如汪宗衍天然和尚年谱、千 山剩人和尚年谱,吴天任澹归禅师年谱等等。这套丛书的出版,必将推动、学人 们对清初岭南僧人的佛学、文学、书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此外,关于别传寺的发展史,袁首仁教授别传寺史略一文有至为清晰的疏理。杨权教授 则对天然和尚的法弟函可(1611-1659)的私携带逆书案作了深入细致的考述, 以为这不是一宗常人以为的文字狱,而是披着文字狱外衣的叛逆案。林子雄研 究员对澹归与廖燕的交游作了详尽考察。 最后,顿林法师为会议作了总结性的发言,他说,此次盛会,通过学者们的努力,我们比较 完整地看到了祖师们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从而也使我们有了更好、更明确的发展方向。可 以说,从珠江头至珠江尾,我们正进行着一项极具意义的文化承传活动。 收稿日期:2002-1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