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分类”教学纪实与评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287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的分类”教学纪实与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角的分类”教学纪实与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角的分类”教学纪实与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角的分类”教学纪实与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分类”教学纪实与评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角的分类”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4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态认识各种角的过程,从度量角度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掌握它们的度数及度数范围。 2.在分类与探索角的关系中,体会并归纳角的旋转定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空间观念。 3.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平角、周角、直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区别周角与0角,理解锐角和钝角的度数范围。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学过的角。 师:我们都学过哪些角? 生:锐角、直角、钝角

2、。 师:这些角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2.找出生活中的锐角、直角、钝角。 (出示课件:在电子白板上,学生一一拖拽出角。) 生1:我从“A”字上找到了1个锐角。 生2:钟表上的这个角是1个钝角。 生3:我从三角板上找到了1个直角、2个锐角。 师: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找出生活中的角,还能判断角的种类。 3.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分类。 二、借助操作, 探究特征 1.动态识角,明确分类。 (1)数学活动:用活动角表示出锐角、直角、钝角。 活动要求: 分一分:小组四个人分工,一人做直角,一人做锐角,一

3、人做钝角,小组长负责检查。 想一想,这些角是怎?有纬傻模吭跹?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说一说:做完之后,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汇报: 生1:我做的是一个锐角,锐角比直角小一点儿。 生2:我做的是钝角,钝角比直角大一些。 生3:我做的是直角,我是用练习本的直角比的,正好一样大。 生4:我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和三角板直角完全重合的是直角,所以我们小组做的角都对了。 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判断是不是直角呢? 生1:还可以用直尺的直角比一比。 生2:我是用量角器判断的,我量他做的角是90,所以是直角。 师:谁跟他的方法一样?你量的直角多少度

4、? 师:所有的直角都是90吗?请同学们量一量身边的直角。 生1:我量的数学书的直角是90。 生2:我量的三角板的直角是90。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直角=90。(板书:直角=90。) 师:刚才我们已经验证了直角=90,现在你能用度数定义锐角、钝角了吗? 生1:小于90的角叫作锐角。 生2:大于90的角叫作钝角。(板书。) 【设计意图: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对直角、锐角、钝角有了直观的认识。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角并判断这角的种类,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以直角作为工具判断角的种类的经验。通过动手做角,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种角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量的方法,验证直角=90,得出直角的定义,再通过三种角的关系

5、初步得出锐角和钝角的度数范围。】 2.回顾活动,归纳概念。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用度数来定义直角、钝角、锐角了。回想刚才的操作过程,这些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1: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生2:是由一条边旋转得到的。 (师借助多媒体演示,边演示边讲述。) 师: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师:如果这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30形成的这个角是什么角?(锐角。)如果这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45形成的这个角是什么角?(锐角。)旋转90呢?(直角。) 师:如果这条射线接着绕它的端点旋转到这里,是什么角?(钝角。) 师:如果再旋转,是什么角?(钝

6、角。)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角的两边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 生2:旋转到90是直角,小于90是锐角,大于90是钝角。 3.动画演示,认识平角、周角。 (1)认识平角,完善钝角定义 多媒体动画接着演示,一条射线接着旋转(呈现平角)。 师:继续旋转到这里,是不是角呢? 生1:不是角,是一条直线。 生2:不是尖尖的,所以不是角。 生3:这是一个最大的钝角。 生4:有顶点,在中间,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是角。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因为这符合角的定义。 师: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半周,所形成的图形的确是一个角。知道它的名字吗? 生:平角。 师:平角的顶点在哪

7、里? 生:中间的点。 师:平角多少度呢?(指名学生用量角器到前面量一量。) 生:我量出这个角的度数是180。 师:180的角是平角。(板书:平角=180。)我们再回头看看对钝角的定义,大于90的角叫钝角,180大于90,那它是不是也符合钝角的定义呢? 师:谁能补充一下钝角的定义呢? 生: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作钝角。 师:嗯,这样概括就比较严密了。(板书: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作钝角。) (2)认识周角,完善锐角定义 多媒体出示: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了一周。 师:这还是一个角吗? 生1:不是,只有一条边。 生2:是角,两条边重合了。 师:你同意谁的看法? 生:同意生2的看法。 师:这个

8、图形同样是一个角,叫周角。你知道周角多少度吗? 生:360。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它正好等于两个平角。180加180等于360。 师:1周角=360。(板书:1周角=360。) 师:平角和周角是两种特殊的角,一个周角等于两个平角。到底怎样判断是一条边,还是两条边旋转后重合了呢? 课件演示:一条射线围绕端点旋转了0度(实际上没旋转)这个角就是0角。一条射线围绕端点旋转了360(实际上旋转了一周)(终边和始边重合)这个角是周角,在这里画一个弧线表示一个角。 师:0角是不是锐角呢? 生1:小于90的角是锐角,所以0角是锐角。 生2:锐角一定比0角大。 师:0的角实际上是一个初始状态,还没有形成

9、真正意义上的角。所以,锐角就要比它大。 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吗? 生:大于0,小于90的角叫锐角。 师:只要在这个范围之间的角都是锐角。(板书:大于0,小于90的角叫锐角。) 师:锐角和钝角的概念给的都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唯一的度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得出直角的定义之后,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动态角的定义,再通过旋转角认识平角和周角,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完善锐角和钝角度数定义范围,实现角的认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4.探索关系,明晰特征。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学习了哪几种角? 生: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师:根据它们的度数特点,你能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10、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完成学习单,然后再小组讨论。 生1:锐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生3:因为平角等于180,直角等于90,两个90等于180,所以1平角=2直角。 生4:周角等于360,里面有两个180,有4个90,所以,1周角=2平角=4直角。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利用度数关系找到了平角、周角、直角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回顾旋转的过程,平角可以分成两个直角,周角可以分成4个直角,两个平角。(利用课件动态呈现各种角,并且呈现平角、周角分割成直角的动态图。)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活动中,已经对几种角有了理性的认识,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此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各种角的

11、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判断下列各种说法对不对,并说明理由。 (1)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 (2)比钝角小的角一定是锐角。( ) (3)大于90的角一定是钝角。( ) (4)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直角大。( ) 2.图中有几个锐角?几个直角?几个钝角? 3.下面两个图中的1与2是不是相等?说明理由。 四、交流收获,总结全课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生1:我知道了角可以分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5类,而且知道它们的大小。 生2:我知道了0角和周角不一样,一个旋转了一周,一个没旋转。 生3:我还知道了5种角之间的关系

12、。 生4:我有问题,大于180小于360的是什么角呢? 师引导拓展:(课件出示)旋转角,大于180而小于360的角叫优角。 师:小于180(即小于平角的角)大于0的角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关于角的知识在中学阶段还将继续深入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灵活扎实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为今后攀登数学知识的高峰奠定良好的基础。 反思: “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课题虽为“角的分类”,而实质是通过“分”,引导学生经历动态认识各种角的形成过程,掌握它们的度数及度数范围,最后探究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时,

13、我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 一、借助操作过程,理解角的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回顾已经初步认知的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知识,我设置了让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上找角,在电子白板上操作将各类角拖拽出来的数学活动。通过这样的交互式操作活动,学生不仅兴趣盎然地找到生活中的角,还能说出判断的方法,为后面以直角度数为突破口定义锐角和钝角做准备。 在探究各类角的特征过程中,我创设了动手操作活动,用活动角做出锐角、直角、钝角,在交流反馈环节,聚焦直角,引导学生量一量身边的直角的度数,最后

14、得出结论:直角的度数是90。通过这样的做角、量角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初步概括出钝角和锐角的度数范围。这一过程中,学生从直观认识角过渡到利用度数来定义角,学生实现了从直观认知上升到数学抽象层面的一次飞跃。然后引导学生回顾操作过程,归纳动态角的定义,学生有了活动的经验,理解这一概念较容易,空间观念也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突破教学重难点 平角和周角的认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运用Flash动态演示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并及时进行追问。当一条射线旋转到和另一射线在一条直线上时,我问学生是不是角?这时学生的意见出现分歧,这跟学生以往认识的角的确不同

15、。这时,我运用课件的强调作用:平角的顶点被放大变成红色,两条射线分别延长,学生一下子就看出它完全符合角的特征,学生恍然大悟,它的确是角,是平角。周角的认知也是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动态演示,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多了。辨析0角和周角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运用Flash的动态效果,使学生看到:0角的射线根本没有旋转,周角的射线正好旋转了一周,和原来的那条射线正好重合。虽然,它们看起来都像是一条射线,但是,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多媒体课件动态的演示,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清晰的动态画面,便于学生理解数学抽象的概念,同时,也使枯燥的数学更加生动、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析: 本节课中,高老师能够从学生已有的

16、经验和认知入手,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中,丰富角的旋转意义,建立各种角的表象。通过对话、交流,归纳角的旋转定义以及梳理各种角的概念,实现对角的概念从直观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过渡,较好地落实了数学核心素养。 一、抓住概念本质特征,形成课堂教学主线 角的概念有两个,其一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其二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前者是本单元“角的认识”中重点内容,这一概念对静态角的描述很直观,学生便于理解。后者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深刻认识平角和周角,须要借助旋转角的定义,这一概念是对动态角的定义,学生

17、理解起来较困难。把两个定义联系起来,并且让学生对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有一个动态的认识,形成角的概念的统一很重要。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整节课按照“复习旧知、激活经验操作学具、认识概念直观演示,认识新角探究关系,内化概念”这样的教学主线进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抓住了角的旋转意义这一核心概念。从复习锐角、钝角、直角到利用活动角学具进行操作,再到回顾操作、归纳角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学具积累了旋转形成角的经验,在交流中丰富了钝角、锐角、直角的理性认识,然后,教师顺势在经验与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归纳角的定义,实现了从静态角到动态角概念的过渡。然后,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呈现平角和周角,并

18、通过旋转角的定义认识这两种角,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最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几种角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角的旋转这一概念始终作为核心,从概念的建立到应用概念认识新角、探究各种关系,形成了一条围绕旋转角概念的清晰主线,为我们提供了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经历概念构建过程,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颁布,数学核心素养越发引起教育界重视。本节课的数学核心素养重点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回顾本节课教学过程,教师是如何在角的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呢? 首先,教师充分利用操作学具和课件演示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直观表象。在角的概念教学环节,教师设计学生操作活动,在制作

19、角的过程中体验角的形成,直观感悟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关系。在?R报交流环节,通过课件演示,动态呈现射线绕着端点旋转的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角的形成过程。这些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归纳和理解角的旋转概念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充分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旋转表象,为数学抽象认识角做好了铺垫。其次,在探索各种角的度数定义和关系中,培养空间观念。如,在探究周角和0角的区别环节,当学生出现争议时,教师演示课件并引导:一条射线围绕端点旋转了0,实际上没旋转。一条射线围绕端点旋转了360,实际上旋转了一周。虽然最终的图形一样,但是一个表示转,一个表示没转。通过直观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周角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周角的

20、空间观念。再如,在教学几种角之间的关系时,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直观呈现旋转图形,并且在探究直角、平角、周角的倍数关系时,不仅引导学生从数量上来分析360和180、90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呈现平角和周角的等分图,让学生直观看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几种角的空间观念。在这节课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几何概念需要直观做支撑,也需要数量的精确界定,借助直观演示、数量关系分析来理解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经历概念的建构过程,也会帮助学生形成几何直观、空间想象的能力。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教师放手力度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生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师生一对一问答较多,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制约着学生的思维,制约着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编辑/魏继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