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30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新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摸底调查结果,结合社会的需求,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今后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的教学。从这时候起,“信息技术”课程逐渐由发达城市到边远城市,在中学教育中得到普及。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广东各地区之间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存在很大的不同,最终导致高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存

2、在较大差异。通过近几年对广东工业大学商学院新生的摸底调查,发现在每个班上仍然有近半数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非常薄弱,甚至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是“计算机使用盲”。 当前,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信息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基本的能力要求。面对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和学生基础的较大差异,研究如何使广东工业大学商学院学生学好“计算机文化基础”就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主要从新生基本情况和教学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商学院新生的基本情况 广东工业大学商学院按照省统一计划3A分数线在广东省内统一招生。全院开设的专业有会计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国际经济贸易和

3、工商管理共6个专科专业。据粗略统计,多数学生来源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1新生在中学阶段所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 目前,在广东各中学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课程内容共七个模块,分别是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数据库初步、程序设计方法、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并且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螺旋上升式的不间断教学。从这些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比较全面,但由于课时限制及升学压力,教学的深度还不能满足大学学习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所以目前高校仍然普遍为大一学生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不过,随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育将逐渐被取

4、代。 2对新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调查研究 为了准确掌握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曾对新生作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仅15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对Intemet、Windows、Word有较好的掌握,而对Excel、PowerPoint有较好掌握的学生不到5。 在每次做课程介绍时,我们会针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及进度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多数学生反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在中学期间是学了,但是学习的不够系统,不够详细,更谈不上熟练应用。还有近一半的学生反映,虽然中学期间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受条件的限制,他们很少使用电脑,所以虽然进入了高校,但还是“计算机使用盲”。 为了推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5、的教学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学习体系,商学院使用了IT技能测评系统(iTAS)和IT技能训练导师系统(iTutor)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并在2008级新生中开始推广使用。由于新生对这两个系统不熟悉,所以在新生上课的第一周,学院给每位新生安排了4个学时的上机时间,请专任教师培训指导,指导学生学会使用IT技能训练导师系统(iTutor),以及IT技能测评系统(iTAS)的使用环境。第二周,对所有新生进行了摸底测试,测试内容按照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从测试结果得知,最高分为85分,最低分4分,其中各分数段成绩统计见表l。由表1看出,成绩大于等于75分的学生8人,约占总人数的2,6075分的学生

6、42人,约占总人数的9,4560分的学生92人,约占总人数的20,2045分的学生240人,约占总人数的53,20分以下的74人,约占总人数的16。 从上述的摸底成绩得知,成绩合格率仅为11,45分以下(基础薄弱者)占69。所以,如何做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是商学院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研究情况 1教学内容 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学生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社会,故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情况来确定。表2是2007年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对用人单位按照不同岗位对毕业生计算机技能的需求状况所做的调查,其中,表中的数据指有要求的单位占所调查单位的百分比。 从表2可以看

7、出,虽然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不同,但每一个岗位都要求从业人员熟练使用操作系统、网络应用、Word和Excel等计算机基础知识。 我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一个学期,面向新人校的全体学生,课时为48学时。教学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一Windows操作系统一网络基础一字处理软件(Word)一电子表格软件(Excel)一课件制作软件(PPt),该内容与社会的需求相一致。 2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我院采取了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授课内容也作了适当的调整,对于基础知识和进一步拓展的内容,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由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且具有一定难度内容的教学中。在

8、具体的理论课程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完成一项项任务中讲述各个知识点。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所以学院安排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学时比例为1:1,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上机学时。在上机作业的布置上,根据新生的心理特点和国家重大事件,设计适合所有学生的综合性大作业 如2008年秋的作业为“感动”,主要是根据2008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一个电子板报。通过这个作业,使学生一方面使学生对Word排版进行了综合练习;另一方面,在制作板报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上网大量地查找素材、整理素材。这个过程使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搜集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9、3 创建立体化的学习环境 以学生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我院这门课程的学时设置是不够的,特别是实践环节,最理想的实验学时和理论学时的比例是3:2。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学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我院利用IT技能训练导师系统(iTutor)作补充,使基础差的学生通过“例中学”的视频模块进行自学,通过“做中学”,使学生在完成一项项的任务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弥补上机实验课时的不足,通过“测试”模块使学生实现自我测试。 4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 我院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两次的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其中“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的考试大纲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基本一致,只是难度大一些,

10、面宽一些。学生通过参加该考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有利于将来就业。 5教学效果 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任课教师的反映,往年在该课程上课的初期,学生的情绪反差比较大。自从采取了上述措施以后,学生的情绪得到稳定,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增强。学期末,使用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了综合测评,结果发现,最高分为95分,最低分35分,其中成绩大于等于90分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7589分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46,6075分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33,4560分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13,2045分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3,无20分以下的学生。从这些数据看出,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我院在这门

11、课程中采取的方法是有效的。 三、结束语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特别是对2008级新生所作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统计数据看出,学生的总体成绩仍然普遍偏低,今后还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我院当前的实际情况,今后的工作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上机实践环节。完善学院校园网的建设,使学生能够通过校园网利用业余时间在IT技能训练导师系统(iTutor)中实现学习、实验和自测练习。在学院校园网还没有开通前为学生免费开放机房,使学生有更多的上机实践机会。 第二,加强学习资源库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导师系统,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应逐步完善导师系统中学习案例、实验题目和测试题目的资源库建设。 第三,深化教学改革。随着中学教育的改进和经济的发展,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随时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持续对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摸底跟踪,并多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根据随时发现的新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