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330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看,这位小姑娘长得漂亮吗?你觉得她哪儿长得特别漂亮?看看老师呢,请你说说老师最突出的地方。小朋友们眼睛真亮,把老师和同学的特点一下子就找到了。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认识的一位新朋友,大家可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努力发现它究竟有什么样的特点,好不好?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

2、简短的谈话,很快联系到将要学习的新知,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学习方法上,也适当进行了指导和迁移,为后面顺利开展新知的学习活动,做了一个有效的铺垫。】 一、初步认识线段 小朋友们,今天,毛线宝宝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呢,你们开心不开心?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谁来说一说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板书课题)你知道线段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说) 1.曲线变直。 (1)引导学生想办法把一根弯曲的毛线变直。 毛线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根线,看一看,它是线段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将它变成一条线段吗?动手试一试。 (2)提问: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做法? (3)课件动画演示,教

3、师相机讲述: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4)谁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什么样的?端点在哪里? (5)同桌合作:一人将毛线拉直,一人指一指。 (6)教师演示变式,让学生辨别。 小结: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不管是横着、竖着还是斜着的,都是线段。 2.介绍图形。 课件演示:隐去两只手,出现两个小竖线(或小圆点),让学生记住这样的图形就是线段。 建立表象:请大家用眼睛为线段拍张照片,把它们的样子记在心里。(教师同时描述线段的特征) 提问:以后如果碰到这样的图形,你能一眼认出是线段吗?毛线宝宝带来了一些图形,请你认一认。 3.图形判断(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4实物感知,强化

4、线段特征。 (1)介绍:生活中,在很多物体的身上都隐藏着线段。如老师手里的这把尺,它的这条边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除了这条边还有吗?直尺的一个面上有多少条线段? (2)与我们朝夕相伴的数学书,它的身上也有线段,你会找吗? (3)再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4)小结: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线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手拉一拉、比一比,体验并得出线段“直”的特点,接着进一步观察线段的图形,知道线段是直的并且有2个端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通过摸一摸、数一数等活动

5、,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线段的主要特征。最后让学生凭借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举出生活中所见到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5.感知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进一步抽象线段特征。 (1)学习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 课件出示一条线段。你们猜,用线段可能围成一个什么图形呢? 毛线宝宝也围了一些图形,想请大家数一数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集体交流:每个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想一想:六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八边形呢?十边形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发现: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从变式图形中找线段。 过渡:从一些物体或图形身上,我们能找出许多线段。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动手

6、创造一些线段? 二、动手创作线段 1.折一折,引导学生在长方形纸片上创造出线段。 (1)出示一张长方形纸,问:这张长方形身上藏着几条线段?下面老师用一张长方形纸来给大家再变出一条线段,想不想看?(教师将纸对折后讲述: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 (2)你们想折吗?请你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 (3)还想折吗?请你折出比这条线段短的折痕。 得出结论:线段有长有短。 过渡:这些线段,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画下来?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画呢? 2.画一画,用尺子画线段。 (1)学生试画线段。 选择一份作业展示,提问:他画得对吗?说出你的理由。 对照要求检查一下自己所画的线段。 想一想: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给大家提

7、个醒。 (2)毛线宝宝也想画条线段,可是忘记带直尺了,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工具能画出线段呢?为什么可以用这些东西来画? 小结:借助物体直直的边都可以画出线段。 【设计意图:学生积累了对线段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后,鼓励学生寻找和利用身边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画线段,并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尝试画线段,然后再交流各自画线段的方法,既体现了方式的多样性,也体现了过程的多样性。】 过渡:给你指定的点,你会画线段吗?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闯三关”的游戏! 3.连一连。 P49第3题。学生尝试以给出的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提问: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P49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画

8、成的是什么图形。 P49第5题。学生独立尝试画线段。及时渗透:像这样有序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拓展:若给你5个点、6个点呢?你会连吗?其中是不是还存在一定的规律呢? 【设计意图:将静止枯燥的练习,变化为闯关的游戏形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让学生不断接受智力的挑战,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最后的拓展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总结线段特征 1.线段的自我介绍。 2.欣赏“生活中的线段”。 教学反思: 1.突出预习。 在预习的背景下,学生是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参与教学活动的,是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先通过一系列问

9、题进行师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成果,然后“以学定教”。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大胆展示自己,充分表达个人的意见和想法,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说,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2.情境统一。 课堂教学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创设有趣的毛线宝宝,将各个教学环节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有挑战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线段的基本特征。这正是当下我们数学课堂所努力追求和实现的一种境界! 3.遵循认知。 在学习线段时分了三个步骤:(1)动手操作感知;(2)抽象图形建立表象;(3)运用表象到生活中寻找线段。引导学生由一般个体实物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和归纳出线段所具有的一些本质特征,然后再应用头脑中所形成的对该图形的认知和表象,回归生活寻找符合要求的一些实物。这样使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我们所学的一切数学知识其实都来源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更加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责编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