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感悟”教学实践体会.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42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中感悟”教学实践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中感悟”教学实践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中感悟”教学实践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中感悟”教学实践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中感悟”教学实践体会.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读中感悟”教学实践体会 感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摈弃了繁琐的分析,注重文本的整体感悟,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是教学思路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抓住文本,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必定真切而深刻。在交流时,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加强了,学生的头脑就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下面本人就“读中感悟”谈谈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首先要抓住文章的标题。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对文章有暗示或指示作用

2、。阅读一篇文章, 1、从标题入手,争取从文章的“眼睛”看到文章的“整体”。如在教学木兰从军一课时,学生读课题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木兰为什么从军?木兰是怎样从军的,从军结果怎样?实际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亦是文章主线,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读课文,就很快从整体感知了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 阅读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读书时能合理调动多感官参与。培养学生做到一边读一边快速提取知识经验,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语,理清框架,引导学生敏锐地观察课文的主要话题,发现比较明显的主题词、主题句和主题段,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进入课文语言环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

3、养语感能力。指导朗读是培养语感能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所以,阅读教学,一定要精心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可以抓住语言文字的着脚点进行朗读指导;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竟,直抒心中情;也可以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来激发学生感情朗读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从而有所感悟。如教学春到梅花山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晶莹透亮”,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三、体会写作思路和阅读过程,领悟读写的方法。 对课文的感悟,应包括对课文语言现象和作者创作过程的审美体验,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过

4、程和实践经验的感悟。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其一,在指导学生读书感悟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去领悟、学习作者的感知、思维和表达方式。如蜗牛的奖杯这篇童话前后照应,而对于“现在蜗牛什么样?”这是学生感知很深的问题。孩子们对蜗牛的形象并不陌生。教学时,先让他们说说蜗牛的样子,在他们读完课文的结尾后,再让他们倒转过去重读开头与结尾,这样比较、鉴别,使他们心灵受到震撼,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学会道理。其二,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过程,回顾教师指导阅读一篇课文的完整步骤,从中领悟读书的方法。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自能读书”。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感悟文本并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

5、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心到、眼到、口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去研读课文,体悟文本内涵。如在教学谁的本领大一课时设计让学生自己当裁判,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在此情境中阅读文本的兴趣,从而主动从容地与文本对话。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从细节入手,通过文本重点词句的品析,让学生读中感悟,积累内化,逐步走进风和太阳的内心,在让学生判断输赢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领悟课文的寓意。 但是,过于强调学生的感悟体验,容易造成教学的浮躁空虚,华而不实。因此,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