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的作用相关关系与机制探索.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50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工程”的作用相关关系与机制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质量工程”的作用相关关系与机制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质量工程”的作用相关关系与机制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质量工程”的作用相关关系与机制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工程”的作用相关关系与机制探索.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质量工程”的作用相关关系与机制探索高素质、创新型的人力资源,不但是实施科教强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第一战略资源,也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造就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我国最为关键的国家基础性工程之一。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科技领军人才,这是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能否造就一支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俱佳,具有创新能力、领导潜质、国际视野、远大抱负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未来重大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的人才队伍,尤其是能否培养出一批具有未来科技领军人与创新潜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是关乎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 建国60年来

2、,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曲折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改革开放30年多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但奠定了世界高等教育大国的地位,正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而且也跨入了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朝着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迈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机遇。 在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实施的伟大进程中,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是最为关键的重中之重。“质量工程”正是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间积极顺应形势、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浙江大学紧紧抓住实施“质量工程”的契机,

3、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谋求跨越式发展,不但建立健全了实施“质量工程”的机制及组织体系和保障措施,而且全面推进了本科教学改革,促进了本科教学统筹、持续和协调发展,切实保证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深切认识实施“质量工程”的重大意义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质量工程”是教育部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需求,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

4、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1有益于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质量工程”项目主要包括: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材、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奖等,这些项目的建设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龙头作用。特色专业建设有益于各高校能更好地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继而满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优秀人才的需求。精品课程建设有益于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有益于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合作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发

5、扬传、帮、带作用,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有益于办学水平的提升 “质量工程”项目的设立,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大学是培养人才的神圣殿堂,是培育和传播文化的摇篮,是科学文化不断传承、积淀的产物。当今社会,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就是社会贡献情况。因此,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营造宽松、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育人环境,有益于办学水平的提升。 3有益于名师、大师的造就 通过教学名师奖的评选和教学团队的建设,有益于师资队伍建设,使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浙江大学积极实施的“人才强校”战略,就是为了引进、集聚、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

6、术大师,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和形成培养、引进和留住大师的教学和学术环境。有了名师、大师,就会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学术水平,才能形成大团队,承接大项目,创造大成果,做出大贡献:也就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 4有益于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通过学校、省和国家三级“质量工程”立项项目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开展和深化,提升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多少,不仅标志也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在全国高等教育的地位。通过“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也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将有益于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和

7、声誉。 二、统筹平衡“质量工程”实施中的若干关系 实施“质量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质量工程”实施的成效,所以在实施过程中需着重处理好以下若干关系: 1改革与建设的关系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应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为永恒的主题。因此,我校出台了浙江大学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此全面指导和有序推进实施“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进而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切实保证高水平师资对本科教学的投入。此外,我校还积极发挥“质量工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不断优化和完善人

8、才培养方案,从而促进本科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 2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最主要的两项工作,应从舆论宣传、政策导向、资源配置、机构设置等方面进一步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科研资源优势,建立科研反哺教学的机制,坚持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发展的和谐与统一,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研究实践,将优秀研究成果引入教材、教案和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推进研究性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统一活动,教师和学生皆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担负着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着、咨询

9、者、促进者的职责,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应自由、自主、民主和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教师主导地位的重要体现,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一种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4外部环境与校内发展的关系 校内发展应适应外部环境。从外部环境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发展要与经济社 会发展相协调,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质量、对社会的贡献力直接决定了高校在社会的地位与作用。因此,高校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又要遵循自身的规律,引领社会发展。在人才培养上,也要做到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要具有前瞻性和预测性。从内部环境来看,校内发展要以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校内内

10、涵建设正成为全国高校格局排列重组的核心因素,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正在进一步探索形成自身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各高校必将进一步积极探索特色办学的定位与模式,并紧密围绕教学质量展开更高水平与更深层次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的结果将折射出各自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声誉。 三、依靠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 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积极推进“质量工程”的过程中,浙江大学所做的探索及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如下: 1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协调各院(系)和职能部门的有效配合 为加强“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浙江大学根据教育部

11、、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高2007】14号)文件要求,成立了以主管本科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浙江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管理领导小组主要工作职责。 2制订政策,设立“质量工程”激励机制 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申报“质量工程”项目,切实推进浙江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浙江大学制订了浙江大学关于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有关政策的实施意见,对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语课程、示范中心、实验区等的建设项目,在晋升职称和聘岗时视为A类项目。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视同教育部创新团队,给予相同的荣誉和奖励。对教育部立项的“

12、质量工程”项目以及立项建设后取得的成果,学校将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奖励。 3精心组织,完备配套,切实落实“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 浙江大学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将各学院(系)已在实施或准备实施的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统一管理,只要符合教育部有关项目申报条件的,学校积极组织推荐、编制、报送“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材料。截至2010年,浙江大学获高等学校名师奖8位;国家级第1、2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4个、11个:国家精品课程7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0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教学团队13个;国家人才培养实验区12个;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306项;“十一五”规划教材183种;全国大学生学科竞

13、赛3项:国家级各类教改项目25项。浙江大学对获得“质量工程”立项项目的建设内容,统筹规划,积极组织项目实施、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建设投资和预期目标。此外,浙江大学还统筹安排各渠道建设资金,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及教育部、财政部有关规定,科学、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对教育部立项的“质量工程”项目,学校从985工程”二期教学专项建设经费中,给予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配套经费支持,截至2010年,学校累计投入配套经费8067万元。 四、关于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设想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质量工程,的贯彻实施,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既起着基础性、战略性、支

14、撑性和引领性的作用,但同时又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因此,为进一步通过实施“质量工程,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基于前期的改革与实践,我们认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具有全局思维、超前思维、创新思维、换位思维和合作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和主动设计,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推进产学合作教育,实现大学、产业和政府的三螺旋互动,尤其应在如下环节着重做好工作: (1)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研究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制度,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2)以教学改革为平台,提升学校本科教学的综合竞争力。 (3)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扩大国内、国际影响。 (4)以本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确保本科教学质量。 (5)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完善通识教育课、大类基础课、专业学位课三位一体的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 (6)以“质量工程”项目为载体,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7)以实施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为契机,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8)以教风、学风为突破口,强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9)以激励机制为手段,营造支持本科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 (10)以政策为导向,吸引大师、名家上讲台,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使科研反哺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