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X也/都VP”结构的三个平面分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59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X也/都VP”结构的三个平面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连X也/都VP”结构的三个平面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连X也/都VP”结构的三个平面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连X也/都VP”结构的三个平面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X也/都VP”结构的三个平面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连也都”结构的三个平面分析“连也/都VP”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前人已经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三个平面理论进一步分析这一结构。 一、史的考察 “连”说文?u部解释:“连,员连也。从?u从车。”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认为“员连”难解,改为“负车”,并解释说:“负车者,人挽车而行,车在后如负也。”可见,“连”的本义是表示人拉车前行这一动作行为。大约六朝时期“连”派生出了“连带、连同”的意思。“连”字构成的典型格式是“连(共)VP”,其中和都是体词性成分,他们共有一个谓项,语义上同角色。例如: (1)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世说

2、新语?政事) 唐代以后这种句式更为常见,其中是谓项的初始动因,是“连类而及”。宋代这种句式出现了分裂句,从本句中分裂出来单独成句,其典型格式为“VP连也/都VP”。但是两句的谓项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动词充当。彼此保持语义同一性。例如: (2)店小二哪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水浒传) 在分裂句里,由于独立成句,所以“连”字的“连带、连同”义弱化了。 大约明代,分裂句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类推句。其典型格式为“VP,连也/都VP”和“连也/都VP”。(周小兵:1990)“连”具有了主观评注的表述性。例如: (3)你连药性也不知。(西游记) (4)可怜赫赫宁府连一个下人没有。(红楼梦

3、) 二、“连也/都VP”的句法结构 “连也/都VP”结构既可以放在单句中,也可以放在复句中。单句中“连”与它后面的发生直接联系,而不是后面所有的成分。这里可以是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数量词及小句。例如: (5)他连饭也没吃就走了。 (6)我连人家都忘了。 (7)他闭上眼睛连看都不看我一眼。 (8)他怎么连打扑克都不会。 (9)最近他连一天也没休息。 (10)他家我连一次都没去过。 (11)连这篇文章改动了哪几个字他都记得。 例句中“饭”是名词,“人家”是代词,“看”是动词,“打扑克”是动词短语,“一天”“一次”为数量词。“这篇文章改动了哪几个字”为句子。 “连也/都VP”结构也可以放在复句中

4、,在复句中“连”字句与分句之间主要有转折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例如: (12)德明早先总向着他,他连德明也不怎么搭理。 (13)小林今年才五岁,连古体诗都会写。 (14)连他都被我打败,看来我的本领还算不错。 (15)方少云好像已经把她遗忘了,现在连吃饭都不在一起。 (16)连陆小凤都进不去,何况别人? (17)连下学期的事都计划好了,这学期就更不用说了。 (18)不但大哥是矛盾的,连我也是矛盾的。 (19)别说是我,就连我爸爸也没见过。 例(12)(13)为转折关系的复句,前分句为前提,后分句表转折。例(14)(15)“连”字句为结果,分句表示产生结果的原因。例(16)(17)(18)

5、(19)“连”字句与分句是递进关系,例(16)(17)分句在后,例(18)(19)分句在前。 三、“连也/都VP”结构的语法意义 “连也/都VP”结构中可以是施事、受事、对象、与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多种语义成分。这种“连”字句不仅表达“VP”这层表层意义,还包括多层隐性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逆反意义 “连”字句常表示一种反常、出人意料的情况。(周小兵:1990)这里“反常、出人意料”反映了主客观之间的矛盾。“连也/都VP”背景预设义是不应/不易/不大可能VP,但是已经/极可能VP,所以“VP”不寻常,与VP之间有逆反关系。例如: (20)你怎么连这道简单的习题也不会做? (21)他连句

6、话也没说就走了。 例(20)说话人认为“你”不应该不会做这道习题,这是一种主观推测,这种推测与客观事实之间形成了一种反差,即逆反性。例(21)背景预设与客观事实之间有一种逆反性。 2.比较意义 含有“连也/都VP”的句子包含一种比较意义。根据比较对象的隐显,把他归为隐性比较和显性比较两种。隐性比较指比较小句和比较对象没有在表层结构上显现出来,只有通过语境才能确认。含隐性比较的句子一般是单句形式,“连”出现在主语、谓语、前置宾语、状语之前,不出现在状语、定语之前。例如: (22)大学连他都上不了。(你还想沾边?)(转引自肖奚强1992) (23)他连父亲都敢骂。(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括号中的

7、部分就是隐含比较句,“你”“其他人”则是隐含比较对象。隐含比较句必须通过语境得到确认。脱离语境隐含比较对象就不能添补或添补的对象不止一种。 显性比较指比较小句和比较对象已经在表层结构出现,不需要通过语境确认。显性比较句既可以是单句形式,也可以是复句形式。单句形式主要有两种“连都VP”和“连都VP”。例如: (24)你连我都敢骂。 (25)连我你都敢骂。 例句中“我”是“你”的比较对象,整个句子是比较句。 复句形式比较多。这种比较复句主要有递进和转折两种关系。表示递进关系的形式主要有“别说就连也都VP;不但(VP),就连也/都VP;连也/都VP,何况”三种,表示转折关系的形式主要有“连都VP,但

8、是”。(韩蕾,1998)例如: (26)别说张三、李四,就连自己的儿子都信不过。 (27)不但张三、李四,就连自己的儿子也信不过。 (28)连自己的儿子都信不过,何况张三、李四? (29)连小王都及格了,但是你却没。 例(26)(27)(28)分句之间为递进关系,例(29)分句之间为转折关系。 3.周遍意义 含有“连也/都VP”的句子具有周遍意义。认知语言学家G.Fauconnier建立了一个 量级来说明这种周遍意义。这个量级以重量为例。图示为: m(最轻) 2 1 M(最重) 如果某人能举起1,那么他也能举起2。(这不是纯理论推理,完全有可能2比1轻但难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这种常规推理

9、是一种“理想的认知模式”,根据这种模式,对最小量的否定和对最大量的肯定都能达到周遍意义的否定或肯定的目的。(沈家煊:1999)例如: (30)连平时日记中最熟的话都忘了。 (31)连他的敌人也佩服他。 例(30)“最熟的话”构成一个等级系列: 最熟的话忘记了 熟的话忘记了 一般的话忘记了 不熟的话忘记了 最不熟的话忘记了 对一个极大量“最熟的话”的否定意味着对全量的否定。即日记中所有的话都忘记了。例(31)“他的敌人”在佩服他的可能性等级上处于极点,隐含“人人都佩服他”的意思。 三、“连也/都VP”结构的语用功能 “连也/都VP”结构有多种语用功能,主要是指明预设和表示强调。 (一)指明预设

10、预设指话语中的附带信息,他是谈话双方共同认可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在说话人看来是无可争议的。例如: (32)你的病好点了吗? 这句话的预设是“你有病”,这个事实是共认的。 指明预设是指一部分含有评注性副词的句子和句段,由于它的出现,使得整个表述的“预设”更加显豁而明晰。(张谊生:2000)例如: (33)连老婆他也输掉了。 “连”的出现使这句话的预设更加显豁。A一般来说最不能输掉的是老婆。B钱输光了。C值钱的东西输光了。D一切都输光了。有了ABC这三个基本预设,隐性内容D才能确定。 (二)表示强调 许多学者用“焦点”来解释“连”字句的语用功能,但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对比焦点,有的认为是话题焦

11、点。前者以方梅、徐杰、李英哲为代表,后者以刘丹青、徐烈炯为代表。方梅认为,“连也/都VP”结构中,“连”后的成分一般是一个对比性话题,是对比项里最极端的一个,用于表现极性对比,其作用是为了突出交际中的用意焦点,有时带有夸张的意味。“连”后的成分都有强制性对比重音,“连”自身不带对比重音。多数“连”字句中“连”可以省去,“连”是焦点标记词。(方梅:1995)7刘丹青、徐烈炯把焦点分为三类,自然焦点突出对比,对比焦点突出对比和话题焦点突出对比。他们认为“连”是一个前附性的话题标记,它所带的成分就是话题焦点,有明显的对比性,但这不妨碍它所在句子的后面部分表达句子的重要信息。(刘丹青、徐烈炯:1998

12、) 崔希亮认为无论是对比焦点还是话题焦点,在“连”字句中,与预设成分构成了对比,而且所对比的预设成分含有全量义,整个句子具有多重的语言信息。(崔希亮:1990) 虽然各家的观点不尽相同,但“连”字句是一种强调句是被公认的。“连”具有强调性。 从“连”强调的部分来看,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强调动作行为的对象,即受事。例如: (34)大家干得很带劲,连饭都忘了吃。 二是强调动作行为的主题,即施事。例如: (35)连鸟都飞不过去,哪儿来的路啊! (36)为什么苦闷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三是强调数量、时间、处所等。例如: (37)那地方他连一次也没去过。 (38)我们连一分钟也没。 (39)连房子顶上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 注释: 周小兵,汉语“连”字句,中国语文,1990年第4期。 肖奚强,汉语“连”字歧义句补议,汉语学习,1992年第1期。 韩蕾,谈表比较的连字句,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沈家煊,周遍性主语及其他,中国语文,1986年第3期。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出版。 方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中国语文,1995年第4期。 刘丹青、徐烈炯.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 崔希亮,连字句的语用分析,中国语文,1993年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