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71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问题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问题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问题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前提,是帮助学生养成探究态度和习惯的基础。在十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中,教师始终贯彻地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入理解了“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这已经成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领悟内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高中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使得他们习惯了被动的听课模式,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全盘接收,完全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记录、理解与应用,长时间的学习磨灭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问题意识”的培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原有的认

2、知融入对新知的思考之中,利用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将自己不能解释的地理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顺利实现“困惑问题探究解决”这一课堂模式的形成,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充满热情,这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有利于新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实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课堂策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主题 缺乏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氛围的影响。问题情境的创建,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积极融入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和经验,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始终活跃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3、通过对问题的整合,导入新课的学习。 例如,学习“垂直分异规律”时,教师就利用学生喜爱旅游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珠穆朗玛峰的兴趣,顺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课堂情境之中,在观察中生成问题。 学生问题:(1)为什么北坡是草原草甸?而南坡是常绿的阔叶林?(2)为什么南坡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3)为什么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不同?(4)什么是雪线?学生的第一个问题被激发出来之后,后面的问题便跟着相应而生,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不同的问题,这说明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非常认真,融入了自己的思考,教师在对问题一个个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垂直分异规律”

4、。通过问题情境的建立,使学生随着自己思维的变化而提出问题,使问题生成得更真实、自然,师生对新课的学习便由此展开,课堂高效而热烈。 2.深入探究,思维交流,激发质疑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探究的前提就是质疑,这也是学生能够持续、稳定学习的强劲动力。学生只有产生怀疑才能提出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发现者、探索者和创造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有关“月相”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对月亮的观察经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月亮的认识和疑问,学生普遍都会有几个共同的问题。 学生问题:(1)为什么月

5、亮有阴晴圆缺?(2)为什么月亮每天升起的时间不一样? 这两个问题困扰学生好些年,学生非常渴望能够在这节课得到答案,进而探究的积极性就非常高,教师可以顺势给出图示(见图1),让学生看图观察并讨论,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和争论,利用学生思维间的碰撞来促进思维的飞跃,使学生全面、细致地对月相进行认识,利用口诀进行记忆: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通过这样的深层探究,使学生单纯的、机械的记忆变成了生动的、理解的记忆,学生不仅知道了其中的规律,还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帮助学生养成了细致观察

6、生活,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3.生活实践,应用创新,自我设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性。教师不应局限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题,要将学生的思维延伸到生活中来,促使学生对生活进行积极地观察、分析和思考,结合地理知识来提出问题,并鼓励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积极收集相关材料、部署制订计划、实地实践调查,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搭建。 比如在学习有关“产业转移”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校周围的工业园区,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先让学生对“产业转移”的内容进行阅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创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

7、行实践调查。 学生问题:(1)工业园区的内部建设情况?(2)工业园区主要有几家工厂,它们所生成的产品是什么?原料来源、销售市场是哪里?(3)这几家工厂布局的依据是什么?(4)为什么这几家工厂要搬到这个地方来?(5)假如我是领导,应该怎么样发挥自己的优势,降低在交易中的成本?对所建工厂有什么要求?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的建立,使得学生做了充足的准备,对相关问题的调查也会非常积极,通过对实际工业区的观察、走访、分析,学生将其进行了整合反思,从中得到了新的收获,根据所学的知识撰写了假如我是工业园区领导影响工厂建设的因素等相关的文章,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样的生活实践,不仅实现了学生

8、的应用创新、自我搭建,还使学生体会到合作、探究和创新的乐趣,养成了提出问题的习惯。 三、深刻反思,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注意事项 1.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学生“问题意识”的建立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以促进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问题建立”,使“问题”自然、高效地生成。教学设计要灵活、多样、独创和结合学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地选择适宜的教学程序和模式,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或修改,建立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可以随时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以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和动态性。 2.课堂教学 课堂是动态的,会随着学生的思维变动发

9、生一些变化,随时都有课堂意外生成。首先,要营造自由、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以顺利实现对学生的唤醒、鼓舞和激励,使学生有勇气、有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问题。其次,教师要直面学生的问题,积极进行整合反思,多利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和动口,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能够准确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讲授等多种形式的灵活运用中,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大脑变得活跃起来,将地理教学从课堂引向了生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地理学习的“大课堂”。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问题意识”的培养还要来源于学生的心中,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思考来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提出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