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调研.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9094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调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调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调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调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调研.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调研一、教学实效性的现状 本次教学实效性调研,我们以云南中医学院为例,从本校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校2015级中西医临床、药学、护理、中医、市场营销等专业13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一共发放578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12份。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个案访谈、同学座谈等方式、方法收集真实反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的信息。从本次问卷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教学是持肯定态度的,对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实效性有比较高的评价。从问卷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满意占35%,基本满意占53%,基本满意及以上达到了88%,这个满意度在全校五门思想政治

2、理论课中是比较高的,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学内容的设置是不无关系的。 但令人遗憾的是,回答“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56%的学生,选择了学习这门课程没有什么益处。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拿学分。一小部分学生对这门课传递的历史责任感,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救亡图存和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艰苦探索及最后“三选择”: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些核心概念和观点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及缺乏基本的正确认知。 因此,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迟到、旷课、睡觉、看其他书籍,成为一小部分学生上课的常态。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理论

3、知识,尤其是涉及到历史发展规律性问题的认识不理解。 基于此,在课程教学方法改进方面,很多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求知欲。但有一小部分学生不适应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认为应该同高中的历史课程一样,讲什么考什么,也有一部分学生只对野史、名人轶事、放映历史视频资料感兴趣,而对理论知识和历史事件缺乏基本判断和认知,上课回答问题基本停留在高中的线性思维方式或者二元的、非此即彼的思维上,缺乏立体或者多元的、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有些同学认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唯心主义观点。 这些问题成为阻碍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削弱了本门课程对学生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及思想道德修养的正向影响,这在

4、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切实提高教学实效眭迫在眉睫。 二、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基本途径 (一)推动力激发理论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大学生对学习历史理论的兴趣与爱好,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前提。因为学生一旦对历史知识、历史事件或背后反映的某种理论及其历史规律有了很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并探索,进而有所行动,也会在求知、探索和实践中获得快感。试想你怎么能让一个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漠不关心的人愉快地接受你传授的知识与理论呢? 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首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实践已经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靠

5、讨巧的卖弄及耍小伎俩,不能激发学生兴趣;靠学生的猎奇心理,拿些八卦和野史吸引眼球,不能激发学生兴趣;靠抽象、空洞的教条说教,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在于教师过硬的基本功灵活的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把理论内容和核心知识讲到位,即讲透、讲活和讲得由浅人深。讲出鲜活性、生动性和深刻性;讲出历史责任感、理论感和现实感。 具体地说,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做到,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现实与理论知识的意义联系,学会“举一反三”,用理解释事;能够推动学生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杜绝出现死记硬背及照本宣科的现象。基于此,它不是令人乏味的课程,而是一门引人人

6、胜的课程,但决定上课实效性的关键就是看谁来上这门课。 (二)撞击力进发理论学习思维 理论思维是理性和辩证的思维,是理论观点和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进发出理论思维,加强对学生理论学习思维的训练,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精准地发掘教材中的理论内容,设置一些形象且生动的问题,巧妙地利用学生们对问题产生的疑惑,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和思维动机。只有学生在思考问题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弄清问题的实质,学生才有把基本理论转化为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可能。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讲要“理论联系实际”。但对于“为什么理论要联系实际?”“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7、”这些问题应该有所思考。因为这是所有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最容易引发大学生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讲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时候,要注意讲清楚理论联系实际的对象、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维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征并注意把握好理论联系实际的艺术。 (三)提升力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 无论是激发理论兴趣,还是理论思维的培养,目标都是实现学生理论境界的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课主要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历史,这里有抵御外侮的抗争史;有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艰难探索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史;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奋斗史,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党情及党史、国情及国史,最后深刻理解为何有三个坚定不移的

8、选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真正做到“读史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成熟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境界,在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上,能明辨是非,建立科学的历史观。可以说它是一门关系到大学生一生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在讲课的过程中,带领大学生走进理论境界。这无形中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课教师,一方面要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理论功底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集理想、信念与情操于一身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使学生容易进入理论境界。 总之,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取决于能否把这门课讲好,这与教师能否端正态度,尊重并热爱自己讲授的课程有极大的关系,因为只有对自己所授课程充满热情,才有学习和钻研教学艺术的动力,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成为大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