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之歌》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911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收之歌》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丰收之歌》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丰收之歌》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丰收之歌》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收之歌》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丰收之歌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设计理念 丰收之歌是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希望的田野的内容,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唤起学生对田野、对农村、对收获、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关注,在赞美田野、欢庆丰收的音乐声中受到启迪,在丰收锣鼓颂扬劳动的乐声中受到鼓舞,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二、教学目标 (1)演唱、欣赏有关丰收的音乐,感受丰收的喜悦。 (2)初步学习切分节奏,体验参与的快乐。 三、教学内容 (1)歌曲丰收之歌。 (2)切分节奏学习。 (3)音乐欣赏丰收锣鼓。 四、教学重点 从多首作品中体验丰收的欢乐,感受表现丰收的不同音乐风格。 五、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学习。 六、教

2、学实录 (1)导入:由题目得知,这是一节反映农民喜获丰收的音乐课。有新疆民歌、小提琴曲庆丰收、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等。首先笔者设计了一个比较适宜的开头,背景音乐为小提琴曲庆丰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请同学们辨认一下。 师:我还准备了一组词语,葡萄满串、金橘飘香、麦浪滚滚、果实累累,从这些物品和词语中我们联想到两个字,那是什么?(丰收) 以小提琴曲庆丰收作为背景音乐,在背景音乐下请学生识别一些农作物,即花生、辣椒、大蒜、扁豆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我在准备的葡萄满串、金橘飘香、麦浪滚滚、果实累累一组词语中,让学生从这些物品和词语中联想到两个字丰收。简略介绍刚才听到的一首西北风

3、味的表现丰收的音乐庆丰收,提问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进入了本课的主题。 (七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加之现场农作物展示,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算是开了个好头) (2)学习歌曲丰收之歌:我采取了自弹自唱、边唱边打手鼓的形式,让学生边听边从歌词中找出有关新疆的地名(伊犁、哈密)、特产(麦子、稻谷、马奶子葡萄、哈密瓜),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新疆,使学生产生学习歌曲的愿望。 新疆音乐有着浓郁的特点。表现在节奏上许多地方是切分节奏,以及大量使用的附点音符和装饰音。我让学生从歌谱中把它们找出来,要求他们在学习中引起注意。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注意提醒学生努力领会新疆音乐的

4、风格,唱出歌曲的味道。 (这一要求显得有些过高,普通学生对什么是切分节奏都不清楚,最后还是会乐器的几个孩子找出来了) (3)节奏练习:在学习歌曲之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学习切分节奏(拍右左右左),要求第一个音要齐,右手略强,训练4小节。并要求学生尝试为歌曲伴奏。学生轮流打节奏、唱歌、上台表演,这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演欲望,学习进入了高潮 (兴趣归兴趣,弄不好一团糟。为了整齐划一,我不得不在台上领奏。孩子们嘴里念着“拍右左右左”,逐渐跟上了节奏,节奏练习初见成效) (4)音乐欣赏丰收锣鼓(民族管弦乐曲):趁热打铁,让学生们欣赏了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课件展示),使他们再次感受农民欢庆丰收的热

5、烈场面。 (人们欢乐的心情和火热的劳动场面感染了学生,随着音乐的展开,学生被丰收的喜悦感动着)。 (5)尾声:(师)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但在丰收的背后有让人更加感动的场面,那就是辛勤的劳动。有一首诗我们都学过,让我们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们是否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而在父母眼里,孩子是他们最大的丰收,让我们一起感谢父母。(在农民插秧背景图片下,学生们富有感情地朗诵了这首诗。在课堂接近结束时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在丰收之歌歌声中结束了这节课) (简单的一首诗,给学生的教育是深刻的。从学生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丰收的理解上的升华) 七

6、、教学反馈 1本课成功之处 课后,我收到了许多积极的反馈意见。有的老师认为,这节课的导入设计很好,不知不觉中把学生们带入了主题。结尾的设计也较为出色,使学生们体会到丰收背后的辛勤劳动。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教学中的讲解、释疑、归纳和强化,教学中通过学习学会歌曲,以及教学中通过切分节奏训练掌握已学会的知识,他们认为恰好与玄武区教育局倡导的四边四学(导、教、学、练)要求相一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音乐学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又使音乐学习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也就是说:音乐的学习原则是不能依靠描述、讲授

7、的,必须要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 在课堂中以民主的态度、商精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并使本课顺利进行。课标中强调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在教学设计上尽量做到以感性人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并且结合直观形象,让每个孩子在模仿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师生共同体验,享受了音乐美。全部教学的活动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同参与,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位,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歌曲,唱好歌曲,完成了教学任务。 2本课不足之处 有老师提出,切分节奏训练对学生来讲,显得比较

8、困难,所以这样设计有没有必要?会不会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李欢老师也给我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这节课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从教案的设计、音乐课件的制作、钢琴伴奏的织体到教学过程的反映都较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有一点,情感的深入不够。比如歌曲教学,我们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唱丰收之歌就可以了,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挖掘。另外,在音乐欣赏丰收锣鼓单元,显得过于简单。欣赏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把学生的精力从知识方而解脱出来,细致地观察学生在听音乐过程中的表情变化,对于他们反映的现象及时地问一句:“为什么这么高兴?你们听出了乐曲的速度?感到了乐曲的情绪?,由于学生对声音产生了想象,被声音唤起思维,内心

9、的声乐思维在支配他们,在高低强弱节奏的感知中获得与音乐作品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学生对这节课的反映 课后学生们也向我反映,这节课他们学习了新疆民歌丰收之歌,观看了一系列精美的新疆图片,让他们度过了一节快乐的音乐课。只是歌曲中的有些音(装饰音)唱得不准,老师应该多给他们时间练习。切分节奏的训练太难,老是打不正确拍子 4我个人的体会 李欢老师的意见一针见血,出现一些缺憾确实是我事先所没有考虑到的地方。正如李老师所说的,“四边四学”不是一个导导再教教、学学再练练的简单循环,而应该是一个围绕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导教结合”与“学练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必须有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总结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促其消化和成长的有效循环 (责任编辑:符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