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9267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 1848年原版共产党宣言 在马克思主义文本序列中,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思想史意义。宣言正文分为四章,另有马克思恩格斯写的7篇序言。宣言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作出科学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使命,提出了关于未来新社会的构想。列宁高度评价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 共产党

2、宣言发表至今已经170年,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视界,读出宣言蕴藏的深刻思想、理解宣言的时代价值? 俄国思想家赫尔岑有句名言:我们每次都把新走过的道路的全部经验,补充到对过去历史的理解之中。把今天世界和中国面临的时代课题、把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形成的新鲜经验,补充到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之中,我们就会不断获得新的理解和启示。 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在宣言中大都有阐述,包括阶级斗争和“两个必然”原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共产主义社会

3、的基本特征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等。对于如何对待宣言中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为我们今天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使之变成强大的实践力量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找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具体实现形式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就在于这一思想紧扣中国实际、紧扣时代变化、紧扣人民大众的期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证明,马克思主?x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部描述转型社会的经典社会学著作 宣言以工业革命为分界线,对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作了非常精彩的描述:第一,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地动荡,不断地出现飞跃,是这个时代的特征。第二,工业文明向全球的扩展,使历史由孤立的、民族的、狭隘地域性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世界越来越形成一体化联系。第三,工业生产方式的确立,

5、大大加快了社会现代化的步伐,包括城市化和现代文明的传播;从世界范围看,资本主义把所有民族国家纳入世界体系,形成了一个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依附型发展结构。第四,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宣言指出,“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作用的结果。第五,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新的发展机制。资产阶级打破了延缓或妨碍发展的经济和政治障碍,“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

6、政治制度”。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大转型的时代,一是现代化转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二是体制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正发生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能否对大转型的中国、对中国道路作出学理上的描述,把中国道路的实践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这是我们今天读共产党宣言应当获得的启示。 一部反思“现代性”的著作 美国学者马歇尔?伯曼的

7、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书名用的就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话。他在书中把现代性的核心思想概括为“以浮士德精神(永不满足,不断进取)为象征的发展的观念”。还有另一种现代性,表现为工业文明的危机和人类对它的反抗。 宣言凸显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矛盾本性,表达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独特体验。宣言既大篇幅地赞扬了资产阶级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又揭示了现代性的后果: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却使得人除了“冷酷无情”“赤裸裸”和“利己主义打算”之外一无所有;资本主义建构了世界市场,却将“没有良心”的贸易竞争带到了各个角落;资本主义给予每个人以最大的能动性,可也把他们变成

8、受抑于市场和资本冲动的畸形主体;“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资本主义现代性导致了现代社会的物化或异化,一方面毁灭了前现代社会,也必将导致资本主义自身的毁灭,而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从这个角度,我们同样可以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愿景,就是要克服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和冲突,在解放和全面发展人自身的同时又能充分释放现代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170年前体验的现代性及其后果,在当今世界不仅没有被消解,而且暴露得更加充分。对于处于现代化过程的中国来说,工业文明的隐患、资本逻辑的主导和功利主义的膨胀等“现代性后果”,已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凸现。要

9、协调现代性生成过程中的内在矛盾,就必须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发展是“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的,超越了西方发展理论,既为后发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也为当今世界解决现代性的矛盾和冲突,贡献了极具智慧的中国方案。 一部阐述马克思的“全球化”理?的著作 “全球化”的概念尽管是在20世纪中后期才提出并流行,但世界的全球化过程在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后就开始了。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向全球的扩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预见到一个我们今天称

10、之为“全球化”的时代,并借用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概念描述了这一过程的形成。 宣言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由此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在国际分工基础上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在这个基础上,人类社会出现了突破各民族独立发展的历史而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大趋势。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

11、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理解和应对当今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科学方法论,为构建全球化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提供了理论生长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型全球化理念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出困境,具有重要启示。 总之,从世界和中国走过的道路、面临的时代问题中重读共产党宣言,我们可以从政治学、社会学、哲学和经济学等不同学科视界,读出其中蕴藏的深刻思想、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意义和价值。这样,马克思的经典就可以在回应时代的问题中,不断地彰显出它的价值。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