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VB程序设计语言――表达式与条件语句》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933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识VB程序设计语言――表达式与条件语句》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识VB程序设计语言――表达式与条件语句》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识VB程序设计语言――表达式与条件语句》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识VB程序设计语言――表达式与条件语句》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识VB程序设计语言――表达式与条件语句》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识VB程序设计语言表达式与条件语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校校本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的一节内容。要求学生在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学生通过三种基本表达式的学习与条件语句的实际运用,能较灵活地实现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在了解学校所开设的各选修模块内容的基础上自愿选择该课程学习,对程序设计有较强的兴趣。同时,学生正在学习数学必修(三)中的算法初步,对于算法与程序设计有初步的了解,认知能力相对较强。通过前几周的学习,学生已掌握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为本课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

2、程序设计中“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含义及使用;掌握VB程序设计中条件语句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问题、绘制分支结构的流程图加深对算法的理解;通过VB程序设计实践,深入理解分支结构语句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程序设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程序设计中表达式的三种形式及其IF语句的两种格式。 难点:IF语句的程序实现。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腕力擂台赛”(5分钟) 由他荐或自荐的形式推选3名全班公认力气最大的学生进行“腕力擂台赛”。通过两轮角逐最终产生班级的“腕力大力士”。 二、用程序

3、解释“擂台赛”(25分钟) 师:刚才我们选出3名同学参加腕力擂台赛,经过两轮比赛最终产生了“腕力大力士”。这种比较方式我们在数学中也经常用到。下面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个问题。 提出问题:输入3个数,求它们的最大数。 分析问题:教师在刚才游戏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该问题的算法,并最终获得该问题的自然语言描述与流程图描述(见表1)。 师:通过流程图,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程序设计了,但今天的流程图中出现了前面程序设计中没有碰到过的菱形框(条件判断框)。在代码编写时,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补充有关程序语言设计方面的知识。 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解释三种表达式的作用、使用和两种简单分支结构语句的使用,并简

4、单举例说明。 1.基础知识学习 (1)表达式。算法表达式:由+、-、*、/等算术运算符和数值型常量、变量、括号等组成。关系表达式:也叫比较运算符,用来对两个表达式的值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一个逻辑值(布尔值),VisualBasic提供了6个常用的关系运算符(、=、=)。逻辑表达式:也称布尔运算。用逻辑运算符连接两个或多个关系式,组成一个布尔表达式。VisualBasic的常用逻辑运算符有3种:and、or、not。 (2)单分支结构语句(见表2)。 (3)双分支结构语句(见表3)。 2.程序实现 教师提供部分程序代码,学生完成“条件语句”的编写,实现输入3个数,求最大数,见图1。 三、实践进

5、阶体型计算器(30分钟) 师:“条件判断”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解决数学问题经常会碰到,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计算体重与身高比系数,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体型。接下来我们来实现这样一个简单程序,通过键盘输入某人的体重与身高,判断他的体型。求体重与身高比系数的公式为:t=体重/(身高身高),其中体重的单位为千克,身高的单位为米。判断当t18时为较瘦体型;当t30时为较胖体型;其他情况为正常体型。 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分析确定程序的输入、输出数据和问题解决的方法。体重(x)与身高(y)是程序的输入数据,通过公式计算体重与身高比系数t,接着根据系数t判断体型并输出。为了使程序更具直观性

6、和趣味性,输出结果可设为文字输出与图像输出两种。程序的核心是根据系数t判断体型,可以运用刚学习的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实现。 1.设计算法 根据前面的分析,由教师主笔、学生分析讨论共同绘制出流程图。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所以算法设计以顺序结构为主线用简单的分支结构实现(见下页表4)。当然,对于算法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自行完成流程图的设计并直接进行程序设计,只要算法正确允许出现不同的流程图描述和程序设计。 .编写代码 学生进行程序设计。为了增加程序的可读性、趣味性,教师准备了三种体型的动漫人物图片,鼓励学生在程序设计中通过增加图像控件将其输出实现。接着,学生按VB程序设计的一般

7、步骤“新建工程窗体设计添加控件对象属性设置编写程序代码调试运行”完成该问题的求解。 教师选择两个比较有特色的程序作品进行全班演示,对程序进行评价。 四、实践升华IF语句的嵌套(25分钟) 师:“体型计算器”的程序实现,其实是数学中的分段函数问题。第1次判断“系数18”时,条件满足即可知体型为“偏瘦”,如果条件不满足也就意味着隐含了另一种情况“系数18”;在“系数18”的情况下进行第2次判断“系数30”,条件满足即可知体型为“偏胖”,条件不满足也就知道系数在18至30之间,那么体型“正常”。这样的话,可以减少实际的比较次数。这种情况在程序设计中称为“分支结构的嵌套”。 教师展示分支结构的嵌套语法

8、格式和该程序IF语句的嵌套流程图算法描述,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完成(程序实现效果见图2)。 五、课堂小结(分钟,略) 教学反思 算法与程序设计学到这儿,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效率都产生了分歧,所以,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上也采用了“分支结构”。 学习过程的“分支结构”。由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不同,完成程序设计的步骤也会不同。在进行“体型计算器”程序的编写时,鼓励有基础的学生自主完成流程图的绘制并按照所设计的流程图进行程序设计。 学习内容的“分支结构”。学生之间算法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的差异,使“好”学生出现了“吃不饱”的现象。所以,在“体型计算器”的程序设计中,以“实践升华”的形式补充

9、“分支结构的嵌套”,要求学生对程序进行修改实现。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均能在课堂中掌握基本的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点评 看这一节课前,我们先要明确,这是“校本课程中的一节课”。即,它并非属于高中必修课程。明确的目的是,要知道对高一学生在必修课中此部分的技术要求不必这么深,那是在选修课中的要求。但是,从这一节课我们可以得到至少两方面的启发。 第一,与技术相对应的思想方法。分支程序的重点是条件的构成,条件正是用于“判断”。把找最大值放在“比力气”的事件中就很容易明白了最基本的判断方法;把多条件判断放在“判断体型”中就很有层次地体现出多重条件的解构。不过,在“比力气”之后,适当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方式转换

10、到计算机判断实现的不同,了解机器判断的特点也是必要的。因为,生活中少量的数据是人判断时一看就知道的。怎样是“多看”才知道的呢?如果这3个成绩记录在纸上,放在盒里,一个一个拿出来比较呢?计算机就是这样“笨”式的聪明。 第二,教学过程的层次性递进。程序教学是比较困难的,从本案例,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要尽快让学生上手的优势。即,先给学生一点尝试(简单的判断),然后逐步提高意识;先给学生一些兴趣,然后引导应用。先易后难,总比按住一个大任务去完成要顺心、顺手。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需要提高的地方,如任务的多样性、自主性,以及问题的思考量也需要加强。即,程序解决问题的先期问题需求和算法分析应多重视,以便培养学生的算法思想,避免程序的简单模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