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9500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2、科学探究目标: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察空气,再观察空气的存在;能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气”,用各种感官观察空气,证明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并用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空气。 难点:设计简单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教材分析: 周围的空气是湘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中的第一课。空气是

2、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中“地球与宇宙”这一部分。教材编写者编排节知识的目的是使小学生获得地球与宇宙相关的基本知识,教育儿童要保护环境,保持空气的洁净。本课通过“找空气”的活动,让学生亲历观察、描述、猜想、实验等过程,感受并证明空气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要上好这一课,教师除了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还应按照科学课程的要求,当好学生科学探究的引领者,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探究目标。 学情分析:“空气”这是一既熟悉又抽象的东西,它与我们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大概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它了。然而,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3、呢?这种物体有什么性质?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仍充满着好奇。 四、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扇子、气球、注射器、海绵、粉笔、土块、碎砖块、小卵石、水槽、矿泉水瓶、塑料吸管、大烧杯、锥子等。 (2)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思路: “教”“扶”“放”,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猜谜语引入 2、板书课题。 (二)科学探究 “找空气”活动 1、你能看见空气吗?请同学们利用手上的材料想办法把空气找出来。说说你观察到的空气是什么样的?(板书: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用气球、塑料袋、杯子和水、扇子等器材感受空

4、气的存在:观察空气,说出你的发现。(板书: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3、碎砖块、土块、粉笔、海绵里有空气吗? 大胆猜一猜; 我是小小科学家: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三)、拓展延伸 “瓶内吹气球”活动 1、按书上的方法把气球装在矿泉水瓶中。 2、吹一吹,试着把气球吹大。 3、为什么吹不大,猜一猜。 4、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气球吹大,试一试,为什么? 5、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到空气跑出去了?再试一试。 6、说说你的发现。(板书:空气要占据空间) (四)、畅谈收获(弹性环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如:你学会了哪些新的科学知识;你有了哪些新的有趣的发现;掌握了哪些新的学习科学的方法;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有了哪些改变;在学习习惯上有了哪些新的进步等等。) (五)课外作业 留心观察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 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3、空气要占据空间。 七、教学反思 周围的空气是学生们探究空气的入门课。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提出“空气在哪儿”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借助物体观察空气,感觉空气,证明空气的存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会使孩子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领略这个无比奇妙的自然世界,这也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所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