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的思考.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953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课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品德与社会》课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品德与社会》课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课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课的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社会课的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型课程”。它具有三个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课标对不同的内容标准还有着具体的教学实施建议,这对教师的教学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我们教师特别是农村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兼职教师还存在着诸多的困惑。 一、品德与社会专职教师少。 二、按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完成教学任务比较容易,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照顾课,年龄大的教师上该课的比较多。这样远程教育资源、网络资

2、源的作用就难以发挥。 三、兼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自己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既对教材钻研不深,也很少研究教法,当然这就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了。 四、品德与社会没有多少结论性的语言,一课的内容一般是通过几幅连贯的图画来展示,道理寓于图画中。同时教材涉及到的内容丰富,知识面比较广,教师上一节课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这又是兼职教师的精力所不能及的。如果教师不读课标,不了解编排意图,甚至连这一课的重点都难以准确把握。 五、教材部分内容离学生实际生活太远。品德社会教材面向城市的内容居多。譬如:教材中提到的红绿灯、盲道、社区等等。 六、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让学生上网搜索、去图书馆等查找资料的内

3、容比较多。如在六年级环绕地球看世界的第二课和阿里一同发现的作业“如果你从波斯湾出发,到另一个人类文明的摇篮埃及去,你会选择怎样的路线?你能够把沿途的地理概况和国家特点,以及文化、历史遗迹等资料介绍给同学们吗?”在农村,网络还未达到普及,图书馆也没有建立,学生查资料也就成了老师包办代替。 七、品德与社会教材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来解决的问题。现在安全第一的教学环境下,老师们也是有心无力。 建议 1、建立专职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队伍,即使是兼职教师也要相对稳定。 2、加强品德与社会教师队伍的培训。多组织这一学科的校本培训,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

4、体系,增强理论基础,多开展相关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转变老师们对这门学科的认识;尽量让教师走出校门,多给老师们一些听课、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时任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整体素质。 3、学校要注重收集教学资源,并建立资源库。课程和教材综合性较强,任课教师普遍觉得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学校要注重收集教学资源,并建立资源库,提供一线教师需要的教学素材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4、加强硬件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建立网络教室、图书室,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社会活动,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5、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学校要允许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去体验,去做一个社会的人。教师要不断创新方法,让学生乐学,会学。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教师应把握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应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只有这样,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既有社会性、生活性,又有情感性、实践性的优质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