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中慧能关于“动”的思想探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9627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坛经》中慧能关于“动”的思想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坛经》中慧能关于“动”的思想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坛经》中慧能关于“动”的思想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坛经》中慧能关于“动”的思想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坛经》中慧能关于“动”的思想探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坛经中慧能关于“动”的思想探析禅宗之“禅”在印度佛教中本来具有“静虑”、“思维修”的内涵,道信对于“念佛”的重视、弘忍对于“守心”的提倡,以及神秀“观心”、“看净”、“身心不动”的禅法,都与印度的禅定有关。然而,慧能在讲法中对当时所流行的“静”、“不动”的修行方法提出反对,并指出其法门之坐禅并不在于“身不动”、“坐不动”,由此可见慧能对静与动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思考,显示出其对“动”的不同理解。 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于“自性”、“无相”、“本心”、“般若”这些坛经中的重要概念,慧能并没有对“动”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展开,特别是在年代较早的敦煌本坛经中仅有坐禅部分对此进行了讨论,而后来各种传世本坛经中所加

2、入的段落也仅仅在“仁者心动”直接涉及到动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关于“动”的讨论在坛经以及慧能思想中不重要,因为坛经中诸如“流通”、“不住”等概念也在这个讨论范围内,尤其是前述两处集中讨论“动”的段落均直接与“心”相关。鉴于“心”在慧能思想中的重要性,分析和梳理坛经中“动”与“心”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慧能的禅法及其思想。 一、慧能之言“动”与“不动” 坛经中慧能较少将“心”与“动”直接联系起来进行讨论,“心动”一词不见于敦煌本坛经,而后来的各种传世本也仅在“风幡论”中出现“仁者心动”一语。然而坛经中有“坐不动”、“不动不起”、“内于第一义不动”、“性不动”、“自身不动”等,前两者涉及到具体的修

3、行,而后三者中“内”、“性”、“身”其实都是在与心的关系中讨论动的问题。 1. 风幡论 在敦煌本坛经中没有风幡论,但在更早一些的敦煌本历代法宝记(后文简称法宝记)中却有类似段落。不过正如慧能得法偈中的“佛性常清净”被改为“本来无一物”后反而得到更广泛的流传,风幡论中广为人知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一句其实最初是“法本无有动不动”,而“仁者心动”原初则是“众人妄想心动”,这种改动也造成了文本内涵的变化。 时印宗问众听人:“汝总见风吹幡于上头,幡动否?”众答言见动。或言见风动;或言见幡动,不是风动,是见动。如是问难不定。惠能于座下立答法师言:“自是众人妄想心动,动与不动,非是幡动,法本无有动不动。

4、”(法宝记) 将此段与后来的传世本坛经以及曹溪大师别传(后文简称别传)进行对比,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在众僧的争论中所形成的不同意见,法宝记以及坛经中仅涉及到是“风动”还是“幡动”,而别传则列举了四种不同意见并给出了理由;二是法宝记具体指出了“妄想心”,而其他各本中仅言“心”;三是法宝记中“法无有动不动”相比其他本单言“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有进一步的义理讲解。 在谈论众僧的意见时,有一处细节可以作为分析的入手处。在法宝记和别传中,众僧的讨论是一个递进式的诘难过程,而在惠昕本之后的各本坛经中,众僧的讨论只是并列式的意见汇总。换言之,前二者的文本提示我们众僧的不同意见之间本身可能具有不同的层次。

5、现将别传文本与法宝记对照来看: 初论幡者,幡是无情,因风而动。第二人难言,风幡俱是无情,如何得动。第三人因缘和合故合动。第四人言,幡不动,风自动耳。(别传) 两段文本在递进层次上的最大差别是,法宝记是由“风动”到“幡动”,而别传则是从“幡动”到“风动”,造成这种差别之处正在于“见”字。法宝记中众僧所讨论的并不是风动幡动,而是是否“见”风动幡动这个问题本身是由印宗提出的,因此第一僧认为风吹而幡能动当是由于“风动”,而第二僧则认为所“见”到的是“幡动”,故而只能对幡言“见动”,其对第一僧的反驳是从“见”本身来说的。而别传中却并不是在讨论“见动”的问题,而是从“动”本身的角度来看是“幡动”还是“风动

6、”。此外,别传在讨论风幡之动时更加丰富而全面,其分为幡因风动、风幡皆不动、风幡合动以及风动四个方面,并从“无情”、“因缘”等角度给予解释,其中前三者的原因在别传中皆有明言,唯“风动”未指明具体理由,大概此僧认为凡是依他而动、不能自动的便皆为不动。可以看到,别传的讨论相对于法宝记而言更加深入、更加注重义理的分析。 然而,即便众僧已经认识到风幡不动这一点,慧能的理论与他们的说法依然有本质不同,从印宗“不知是何言”的反应能看出慧能的讲法对当时的僧人而言确实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在于其将解释的角度从“无情”、“因缘”这些外在法的层面转向了“心”这个内在层面。慧能在坛经中多次提到“内”、“外”相关的说法,最突出的是其将维摩诘经中的“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直接区分成“外能善分别诸法相,内于第一义而不动”,并且重点在于内。因此,风幡论中慧能与印宗及众僧的最大区别在于向心的落实,从心的角度来讨论动的问题,而取消了对法动的讨论。 2. 坐禅 下面再进一步分析敦煌本坛经中“坐禅”的部分。此段文本最核心的一句是“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言动”,然而这句在传世本以及各种录文本上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首先在文本上进行梳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