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活动及思考.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9662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活动及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活动及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活动及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活动及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活动及思考.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活动及思考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式理解汉武帝的削藩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汉文帝的节俭感悟“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问题引导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讲新课之前我先问问同学们,咱班有少数民族的吗?是哪个民族的呢? (设计意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生:有,我是满族。 生:我是朝鲜族

2、 师:我也是少数民族,那你们看看我像哪个民族的? (学生猜测) 师:我是蒙古族的,没看出来吧。在座的同学大多是汉族的 ,我们平时说的话也叫什么?写的字呢?这些都与一个朝代有关,同学们知道是哪个朝代吗? 生:汉语;汉字;汉朝。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过了西汉的建立,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教师提问学生西汉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在学生回答后,幻灯片出示答案。) 生: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 (设计意图:使基础知识在问答中得到复习和巩固,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汉朝的历史,大一统的汉朝。同学们看题目,以你的理解,大一统是什么意思呢? 生:很大的统一,领土很大 师:

3、其实大一统不仅仅指的是领土上的统一,它还指的是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幻灯片展示含义。) 1.文景之治 师:可是在西汉建立之初可没有形成大一统的局面,我们看材料(幻灯片展示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同学们能不能形容一下汉初是什么样的景象? 生:萧条、荒凉、贫困。 师:(幻灯片展示答案。)同学们都说到了,非常好。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汉初的荒凉、贫困呢?想想之前发生了什么? 生:秦朝暴政和秦末战乱。 师:非常好。是秦朝的暴政和秦末的战争,包括农民起义、楚汉之争导致的。 师:刘邦在即位之初,有人对他说,你能在马

4、上打天下,可未必能在马上治天下。刘邦听了很受用,所以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也继承了他的做法,同学们看教材中文景之治部分,找到汉初的3位皇帝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试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一下。 (生阅读教材,各抒己见: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重视以德化民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展示相关材料并进行概括。) 师:我们来看景帝说过的话,(幻灯片展示材料“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汉景帝)我们将其概括为奖励农桑,农桑就是种植农作物和养蚕,泛指农业生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和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 师:(幻灯片展示关于以

5、德化民的资料:不株连九族,不诛罚无罪之人;废除诽谤有罪的法令,取消肉刑;赏赐老人,收恤孤独之人)大家看这几条法令,这与秦的暴政中哪条形成鲜明对比? 生:刑罚残酷。 师:对,与秦朝用残酷刑罚来镇压人民相反,汉时是通过恩惠来使百姓臣服,这就是以德化民。说到提倡节俭,汉文帝是以节俭著称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师:(幻灯片展示秦陵兵马俑和汉文帝的霸陵)这两位皇帝的陵墓有什么区别? 生:秦始皇的陵墓豪华、奢侈;汉文帝的较为简朴。 师:想想两个皇帝治理国家的不同结局,有什么感想? 生:不能奢侈,否则就不得人心了;要节俭。(得出结论“成由俭,败由奢”) 师:学习历史是为了更

6、好地生活,以史明智,那同学们生活中应该怎样节俭呢? 生:节约用水,用电,省着花钱 师:很好,老师平时也很注意,比如我打印用纸的时候用完正面,反面也接着用。总之,节约无小事,却是从身边小事做起,我们国家现在提倡构建节约型社会,我们也应尽些微薄之力。 (设计意图: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师:我们再来看材料,(幻灯片展示资料“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这是西汉建立60年后的景象,这与汉初形成对比,大家能不能再来形容一下,这时是什么样的景象?

7、生: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师:(幻灯片展示答案: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特别是文帝和景帝两位皇帝统治时期更是如此,这两位皇帝统治时期被赞誉为什么? 生:文景之治。 师:“治”有安定或太平的意思。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那么文景之治是不是西汉最为鼎盛的时期呢? 生:不是。 师:那是谁统治时期呢?为什么这么说? 生:汉武帝时;因为汉武帝统治时期实现了大一统。 师: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时的大一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算是客观条件,那主观条件就是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了。 2. 汉武帝的大一统 师: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来感受汉武帝时的历史。(播放电视

8、剧汉武大帝片头曲。)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汉朝的历史,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对历史的兴趣。) 师:这位年轻的皇帝登基时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我们看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幻灯片展示:材料一:汉初五十四个郡,诸侯国占三十九个,中央控制的郡仅十五个。 材料二: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师:材料在说明什么问题? 生:诸侯国强大威胁到中央的统治。汉武帝太放纵诸侯国了,诸侯国的势力太大了,诸侯王比天子都强大 师:这个问题是怎样出现的呢?这还得了解一下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西周以来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并

9、简要分析其利与弊。) (设计意图: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对西周以来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有纵向的把握。) 师: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刘邦建立汉朝时,在承袭了秦的郡县制的同时,吸取秦的教训,大封诸侯王,比如在楚汉之争时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或者是同姓子孙。这对汉初的安定,经济的恢复发展有一定作用,诸侯国在汉初时能够辅助皇室,但是到后来这成了政局日益不稳定的因素。出现了材料中的情况。诸侯国的强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这就是汉武帝在政治上面临的问题。 师:当时叫主父偃的人向汉武帝进言要削弱诸侯国的势力,那具体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呢?(幻灯片展示“圣旨”即推恩令的内容。 解释推恩令。)原来在诸侯王死后他的权

10、益是由正妻生的大儿子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儿子没有权利继承,推恩令实行后,所有的儿子就可以平分了,平分后建立侯国。(教师指导学生动手画削弱诸侯国的示意图,并展示画得较好的学生的作品。学生通过动手画图表现自己对推恩令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汉武帝的削藩措施及其影响。) 师:(幻灯片展示削藩的示意图。)推恩令实行后在诸侯国里出现了很多小的侯国,有的多,有的少。而侯国就归所在的郡管辖,也就无力对抗中央了,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王侯势力的目的。此外汉武帝还借口诸侯上贡的黄金质量不好,一次就削掉当时半数的侯国。同

11、学们想想原来的诸侯国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生:越来越小,数量多了,势力变小了。由强到弱,由大到小。 师:非常好,汉武帝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解决了诸侯国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这回是否就可高枕无忧了呢?我们再来看资料。(幻灯片展示资料: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师:这说明在哪个方面还存在问题? 生:思想方面不统一。 师:当时有位大思想家叫董仲舒说过:思想上不统一,君主就难以维持政治上的一统。所以他献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幻灯片展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12、师:六艺是指儒家要求人们掌握的六项技能,礼、乐、射、御、书、术。那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什么学说呢? 生:儒家学说。 师:材料的意思是凡是不属于六艺学科和儒家学说的,都要阻断它们传播的渠道,不能让它们与儒学一同发展。也就是提倡儒家学说,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而排斥其他各家思想学说。 师:但是董仲舒提到的儒术并不单单指儒家学说,而是包含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换句话说儒术是经过董仲舒改造过的孔孟的儒家学说。由于儒家学说的仁政,君臣伦理等观念有利于汉武帝的统治,所以被汉武帝采纳。那怎样才能使儒家思想真正深入人心,成为正统思想呢?(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找出答案: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

13、五经为教材。) 师: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学的教材是五经,(幻灯片展示五经包含的内容:诗、书、礼、易、春秋。)这都是儒家的经典。当时要想走仕途的话最好到太学或者地方上的郡学读书,才有更多的机会。这样儒家思想就真正深入人心,成为正统思想了,从而汉武帝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对思想文化方面都很关注,那么他们的做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目的、方法和后果这些方面去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东汉的统治 师:我们学习了汉武帝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完成了大一统,以后我们还会再学习他在经济和军事方面也实现了大一统

14、,但是大一统的鼎盛局面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而是走向了衰落。(幻灯片展示东汉大事记。) 经历了汉武帝时期的鼎盛之后,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朽,西汉最终灭亡,东汉建立。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争权夺利,政治黑暗,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东汉名存实亡,统一局面又一次被打破。 【板书设计】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汉初萧条、荒凉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上:削藩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东汉的统治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大一统时期的汉朝,我们来回顾一下学过的内容。(通过板书复习提问进行总结。)我们首先学习的是汉初的情况,同学们说说当时是什么情况? 生:萧条、贫困。 师:那

15、么汉初的统治都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生:奖励农桑,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师: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我们称为什么? 生:文景之治。 师:到汉武帝时大一统实现,汉朝达到鼎盛,汉武帝采取了哪两方面的措施呢?政治上是什么措施?思想上呢? 生:政治、思想两方面:政治上是削弱诸侯势力;思想上是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师:大一统最终走向了衰落,西汉灭亡。东汉末年出现三足鼎立的分裂之势,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三国鼎立时期。 (设计意图: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师:播放歌曲创业容易守业难,在动听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四、教学反思 1. 教材处理 本课的内容包

16、括两汉兴衰的历史,教材内容中两汉侧重的是西汉,兴衰侧重的是兴。我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时间,主要进行正文的教学。东汉的统治部分主要是通过幻灯片以大事年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学习。 2.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先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有效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减少学生的紧张感。通过层层设置问题引出汉朝,然后复习提问西汉的历史。复习提问这种方法虽显老套,但却非常有实效,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上一节课所学,又能将前面知识与本课知识很好地承接,一举两得。 3.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给学生展示了较多历史资料。考虑到学

17、生对古文资料理解相对困难,所以展示资料时我先进行解释,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同时加以有效的点拨,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学生能够认识到分析历史问题要依据史实,论从史出。 五、指导教师点评 1.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完成情况较好。学生通过对汉文帝与秦始皇陵墓的对比,认识到“成由勤俭败于奢”的道理。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史明智,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呼吁学生从身边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2.注重史实的纵向联系。教师结合了西周和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来讲解汉初实行的制度,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了诸侯国实力强大的历史原因。 3.课堂活动设计较为灵活。在讲解削藩的具体做法之后,教师让学生动手画图展示自己对削藩的理解,这一环节设计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能紧扣课标,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注重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