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英译本及其文本外影响因素对比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974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英译本及其文本外影响因素对比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孙子兵法》英译本及其文本外影响因素对比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孙子兵法》英译本及其文本外影响因素对比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英译本及其文本外影响因素对比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英译本及其文本外影响因素对比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孙子兵法英译本及其文本外影响因素对比研究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1.02.021本刊网址http:/ 一、翻译中的文本外影响因素概论 20世纪 50 年代以来,描述性翻译学派摆脱了规范性研究局限于“意义、形式上的对等”的局限,把翻译学的研究视野拓宽到了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使翻译学科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描述翻译论学者图瑞提出,人们应该从“文本外因素” (extratextual source)方面着手进行创新性翻译研究。文本外因素包括半理论性或评论性的表述, 例如“规定性的翻译理论, 译者、编辑、出版商以及其他相关人士的陈述, 对单独译作或对译者行为或翻译

2、学派行为的评价”。鉴于翻译的社会性,为了更为系统全面地研究翻译,有必要采取“语境还原化” (contextualization)的方法,即超越文本的藩篱,将译本放回其产生的历史、社会、文化等超越文本的“文本外”语境中, 去研究与这一翻译行为有关的多项因素, 进而对多种翻译现象做出解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相比起原文的结构行文来说,译者的价值观、赞助人、主流意识形态等文本外因素对译文的最终定稿往往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中的瑰宝,其译本在语言文字、思想内涵以及风格特色上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从翻译历史性的角度来看,格里菲斯(Samuel B Griffith)译

3、本和林戊逊译本分别代表了西方翻译与国内翻译的最高水平,且较为典型地顺应了翻译过程基本规律,它们在翻译界具有典型意义和较高的对比研究价值。 二、格里菲斯英译孙子兵法及其文本外影响因素 翻译活动是一种目的极强的社会活动 ,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作为一种跨语和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不可避免地要同意识形态、主流诗学、主流社会价值体系文本外因素等发生关系,进而被打上烙印。翻译者在将一个外民族文化的话语所包含的观念引入本民族文化时 ,必然会对这异域文化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然后决定转达的策略是直译还是意译;是异化还是同化;是“剜鼻削眼”,还是另起炉灶。格里菲斯的译本体现了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语言地道而不

4、拖沓,在做到通俗易懂的同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文章的军事理论特色。 例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Sun Tzu said:War is a matter of vital importanceto the state;the province of life or death;the road to survivalor to ruin。It is mandatory that it be thoroughly studied 在全书第一句话,格里菲斯订正了前人将“兵者”译为“兵法”(art of war)的谬误,将其改译为“战争”(War)。至于全句“兵者,国之大事

5、” ,格译为“War is a matter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State”。在整个谋攻篇中,格译从专业的角度以及战略的高度出发,完整表述了“上兵伐谋”这一至关重要的战争指导原则,订正了前人对“伐谋” 、 “伐交”等处的误译。 例2:天者,阴阳、 寒暑、 时制也。 格译: By weather I mean the interacti on of natural forces ; the effects of winters cold andsummer s heat and the conduct ofmilitary operations in acco

6、rdance with the seasons “ 阴阳” 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专有词,指自然界中相互对立的两大基本法则。同样,“寒暑”、“时至”也都是饱含中国意象的术语。译者在这里采取了文化归化法,将源语表达形式省略,代之以译入语的表达形式,使得译文更容易为西方读者所接受。 格里菲斯的译本中的专业性、理论性特点首先是由于各种文本外的意识形态因素决定的。作为美军高级指挥官,格里菲斯承载了西方军事战略学界透彻理解孙子兵法的期待心理。此译本由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哈特(BHLiddell Hart)作序,在为格里菲斯译本所做的序言中,哈特作出了如下阐述:在当代,人们更需要有一个孙子兵法的新译本, “能更完

7、整地、更准确地解释孙子的思想”。可见在新的时代, 战争对人的军事战略储备与灵活的用兵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迫切需要有一个孙子兵法的新译本,能更完整地、更准确地解释孙子的思想。综合看来,是孙子兵法中的军事启蒙性思想和战术运用吸引了哈特为代表的西方军事学家们的关注,而这部作品的主要读者也正是军事学院的学生。本书较为实际的写作目的和独特的写作背景决定了其在某些方面的偏重,这些文本外因素正是作品的“赞助人”,它们像一双“看不见的手”,塑造出了格里菲斯译本的专业化特点。 其次,格里菲斯个人对中国文化典籍的目的性研究也决定了作品的风格。译者格里菲斯曾在美第七舰队和海军陆战队驻天津和青岛部队任职,并曾以

8、55岁之龄在牛津大学研究孙子兵法学,获相关博士学位,随即在美国的军事院校执教和在战略研究部门从事学术工作。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准将后,格里菲斯对中国的经典军事思想仍青睐有加,曾经在西方率先对毛泽东主义进行专题研究,迎合了美国乃至西方军事节的期待视野。在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中,格里菲思充分发挥发挥了军人兼汉学者的优势,善于运用专业化军事语言表达古籍汉语译文,尤其擅长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格里菲斯的中国文化底蕴为其专业、目的性强烈的翻译工作打下了基础。总之,格里菲斯译本的翻译风格是由其所处的时代与地域背景以及作者本人条件等文本外因素决定的。 三、林戊逊英译孙子兵法及其文本外影响因素 1994年出版

9、的林戊逊孙子兵法英译本在中国影响深远。与格里菲斯译本侧重传达军事理论不同,林译本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保留原文形式,更多地采取保持原汁原味的文化风格的异化方针。林戊逊译本中很多例子正是这一翻译思想的集中体现。 例3: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 ;凡此四者,风起之日也凡在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林戊逊译文:The days when the moon passes through the constellations of the Winnowing Basket,the Wall ,theWings and the Chariot Platform are the best for launching a fire attack because those are generally the days when the winds ris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