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自”的语义语法功能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9752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中“自”的语义语法功能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孟子》中“自”的语义语法功能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孟子》中“自”的语义语法功能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孟子》中“自”的语义语法功能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中“自”的语义语法功能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孟子中“自”的语义语法功能研究孟子是反映战国时期汉语实际面貌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汉语语法史研究中专书语法研究可资利用的宝贵材料。本文以分层次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孟子中“自”这个介词的语法语义功能进行了分化,从中揭示语言结构内部的语义语法关系。 “自”在孟子中共出现了76次,有介词、代词、动词三种用法,其中介词26次,占全部“自”的34.27%;代词48次,占63.2%;动词2次,占2.6%。由此可见,“自”在孟子中以代词和介词用法为主。 一、动词 “自”的动词用法在上古汉语其他语料中也有使用,但并不多见。“自”作为动词带有“开始、开头”,“起源”的意义。在孟子中动词“自”只出现了2次,即: (1)

2、自生民以?恚?未有盛於孔子也。(3.2) (2)自生民以?恚?未有夫子也。(3.2) 二、代词 代词“自”用于自指,表示动作行为发出者自身,即“自己”。“自”作为代词的用法较为特殊,它不能用作主语、宾语,而只能用在谓语动词之前充任状语,强调动作、行为的自主完成。王力先生曾指出:“(自)非但永远不能居于主位,严格地说,它也永远不居于目的位。”杨伯峻先生也有同样的看法:“自作代词,就是今天说自己自家。不过古人用“自”,常放在动词前,形似副词。”因此,作为复指代词的“自”就因为只与谓词连用而具有了一些副词性的特点,但是它的代指意味仍然很强烈,所以它仍然是代词,在句中主要作状语。根据“自”在句法结构中

3、的组合关系和表义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以下三种用法: (一)用在动词之前,组成主谓词组,“自”专指事。 在“自”组成的主谓词组中,谓语动词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有时可以带由介词词组充当的补语。例如: 1.动词不带宾语的用例 (3)?R人曰:“所以?橥V蛙,?t善矣;所以自?椋t吾不知也。”(4.5) (4)曰:“?S子奚?椴蛔钥??”(5.4) (5)徒善不足以?檎?,徒法不能以自行。(7.1) (6)先名者,?槿艘玻会崦?者,自?橐病?12.6) 2.动词带宾语的用例 (7)今国家?e暇,及是?r般?返“剑?是自求?也。(3.4) (8)天作孽,?q可?;自作孽,不可活。(3.4) (9)

4、?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7.4) 3.由“自”组成的主谓词组前面还可以出现一个主语,充当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自”组成的主谓词组充当主谓谓句的谓语,因此它可以受副词修饰。例如: (10)故由由然?c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3.9) (11)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洹绫刈?槎?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5.4) (二)用在动词之前,组成主谓词组,“自”兼指施事和受事。 在由“自”组成的主谓词组中,谓语动词大多为及物动词,但是后面一律不带宾语,“自”既指发出动作的施事,又指承受动作的受事,即施事所发出的动作是针对“自己”的。这种用法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但是可以带由介词词组充当的补语。

5、例如: (12)今也滕有?府?欤t是民而以自?B也,?旱觅t?(5.4) (13)言非?Y?x,?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x,?之自也。(7.10) (14)百里奚自鬻於秦?B牲者,五羊之皮。(9.9) (15)自鬻以成其君,?l?h自好者不?椋?而?t者?橹?乎?(9.9) (三)用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自”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用作状语的代词,“自”一般理解为“亲自”“亲身”的意思。例如: (16)Z曰:“王?o患焉,王自以?榕c周公,孰仁且智?”(4.9) (17)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而後人?;必自伐,而後人伐之。(7.8) 代词“自”的上述三种用法在孟子中各自出现的次数为:

6、第一种用法共出现39次,占全部代词48次的68.8%;第二种用法共出现了11次,占22.9%;第三种用法共出现4次,占8.3%。由此可见,第一种用法为代词“自”的主要功能。 三、介词 “自”在孟子介词系统中属于功能相对简单的介词,主要引进动作行为的起点或来源。然而根据引进成分的语义类型以及它跟动作行为之间的语义关系,还可以将介词“自”的功能进一步细分为引进起始的处所或来源、引进起始的时间或事件的时间起点、引进范围的起点、引进动作的发出者等四个小类。 (一)引进动作行为起始的处所或来源 “自”引进处所时可以出现在所修饰的动词前后两个不同的位置上。 1.用于所修饰动词之前的“自+处所” 受“自+处

7、所”修饰的谓词性中心语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个意义类型。 第一类是含位移义的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如:葬於?、反、之滕、之?R等,表示动作行为在空间上的移动。“自+处所”表示这些位移动动作的起点。例如: (18)孟子自?R葬於?。(4.7) (19)世子自楚反,?鸵?孟子。(5.1) (20)自楚之滕,踵?T而告文公。(5.4) (21)?耒耜而自宋之滕。(5.4) (22)孟子自范之?R(13.36) 上述用例“自”所引进的都为实义处所。 第二类是不含位移义的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如:始、?d,虽然这些动词本身不含位移义,但是一旦受到“自+处所”的修饰,它们表示的动作行为便有了一定的方向性。例如: (2

8、3)曰:“一征,自葛始。”(2.11) (24)始征,自葛?d.( ?d:开始)(6.5) 2.用在所修饰动词之后的“自+处所” 用在所修饰动词之后的“自+处所”跟用在动词之前的“自+处所”有两点不同。 第一点不同是,受动词前的“自+处所”修饰的谓词性中心语有两种意义类型,受动词后的“自+处所”修饰谓词性中心语只有一种意义类型,即只有含位移义的动词一种。如攻、?d都表示动作行为在空间上的移动。“自+处所”表示位移动的起点。例如: (25)伊?曰:“天?D造攻自牧?m,朕?d自亳。”(9.7) 第二点不同是,用于动词前的“自”的引进成分全部由体词性词语充当,而用在动词后的“自”的引进成分即可由体

9、词性词语充当,也可由谓词性词语充当,用来代替动作行为进行的处所。 在孟子中,凡是“自+处所”出现在动词之后的用例,其句法结构都比较简单。句法结构简单主要表现在“自”引进的表示处所的词语简短,且大多是由具体的地名或国名充当的处所,如“齐、楚、宋、范”等。此外,句法结构简单也表现在受“自+处所”修饰的动词结构上,大多动词本身较简短,只有一个单音节动词,如“反、始、载”等。 (二)引进动作行为起始的时间或事件的时间起点 “自”引进时间起点的功能应当属于引进空间起点的功能扩展,从空间到时间的过渡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功能扩展原则。然而跟引进处所起点的“自”有所不同,表示时间起点的介词词组绝大多数都出现在所

10、修饰的谓词性中心语之前的位置上,而孟子中的用例无例外地用在谓语动词之前。例如: (26)自耕、稼、陶、?O,以至?榈郏o非取於人者。(3.8) 以上“自”引进的时间起点由谓词性词语充当。 “自+时间”常常用来修饰“往、来”等动词,其间用连词“以”连接,表示时间的起点并由此延续下去。由于这个词组常常整个地充当全句的时间状语,所以后来有人把它看作体词性的,“往、来、上、下”等词也被视为名词性中心语。例如: (27)曰:“否,自有生民以?恚?未有孔子也。”(3.2) (28)自有生民以?砦从心者也。(3.5) “自”引进的时间起点,无论是由体词性还是谓词性词语充当,都可以用代词“是”代替。“自是”相

11、当于“从此”或“从此以后”。例如: (29)?w自是?_?o?也。(10.6) (三)引进动作行为或事件在范围上的起点 “自”的这一功能也是由引进起始处所的功能中扩展出来的,从具体的空间发展到抽象的空间。虽然二者有时引进的都是处所词,但这里的“自+处所”表示地域范围的起点,后面多修饰动词“及、至”等,表示范围的终点。例如: (30)其兄自外至。(6.10) 有时“自+处所”后面是“东、西、南、北”等方向词,表示范围的某一方向。例如: (31)?云:“自西自?|,自南自北,?o思不服。此之?也。”(3.3) “自”引进的成分原本主要由处所充当,后来进一步扩展为由一般的名词、动词、数量词等充当,表

12、示事物在范围上的起点。例如: (32)夫仁政必自?界始。(5.3) (33)?野九一而助,中什一使自?x。(?x:田税)(5.3) 此外,表示范围起点的“自”的引进成分还可以由人物名词充当。例如: (34)古者棺o度,中古棺七寸、?Q之,自天子?_於庶人。(4.7) (35)征商自此?v丈夫始矣。(4.10) (36)三年之?剩S疏之服,?粥之食,自天子?_於庶人,三代共之。(5.2) (四)引进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引进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的功能也是由引进起始的处所中扩展出来的,从动作起始的处所发展到动作起始的对象也是很自然的。例如: (37)?福?o不自己求之者。(3.4) (38)泰誓

13、曰:“天?自我民?,天?自我民?”。(9.5) 以上第一小类引进处所起点的“自”共出现9次,占全部介词“自”26次的34.6%;第二小类引进时间起点的“自”共出现4次,占15.4%;低于引进处所的比例;第三小类引进范围起点的“自”共出现10次,占38.5%,高于引进时间的比例;第四小类引进动作行为发出者的“自”出现了3次,占11.5%,所占的比例最低。 由此可见,在介词“自”引进起点的四种语义类型里,第三小类引进范围的起点为最主要功能,其次是第一小类引进动作行为起始的处所或来源和第二小类引进时间的起点这两种功能,第四小类引进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的功能最弱。 从“自”组成的介词词组出现的位置看,只有

14、表示处所起点的“自+处所”可以用在所修饰的谓语动词前后两个位置,其中用在动词之前的7次,用在动词之后的2次;其他表示时间起点、范围起点和动作发出者的介词词组共17次都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前。各项功能合计,用在动词之前的24次,占全部介词“自”26次的92.3%;用在动词之后的2次,占7.7%。可见,由“自”组成的介词词组仍然以用在谓语动词之前的为主。 总的来说,孟子中“自+处所”出现在动词之后的7.7%的用法应属于比较古老的形式。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语言结构逐步趋于复杂完善,原本处于动词后面的介词词组也逐渐前移,这种情况在孟子中显而易见,92.3%由“自”组成的介词词组都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前的位置变化是符合汉语语法发展规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