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976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堂乐歌》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堂乐歌》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堂乐歌》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堂乐歌》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堂乐歌》教学实录.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堂乐歌教学实录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学堂乐歌”及其代表人物李叔同和沈心工。 2.通过聆听、跟唱等方式,感受和探讨四首学堂乐歌所反映的时代现实,尤其是创作特点。 3.通过填词、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创作欲望,并初步学会填词创作。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学堂乐歌”及其代表人物李叔同及李叔同的填词创作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李叔同,创作“新学堂乐歌”。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李叔同的填词歌曲校园夕歌。 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营造“学堂乐歌”教学氛围。2.渗透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填词。因为校园夕歌初中已学过,且与下一环节将要欣赏的祖国歌为同一位作者李叔同,虽然

2、是两首不同的歌曲,选用的却是同一民间曲调老八板填词而成。暗示学生填词的方法,为后面的填词创作做铺垫。 一、师生唱校园夕歌,直接导入 教师:刚才课前播放的歌曲是初中学过的,有谁知道它的歌名? 学生:校园夕歌。 教师:知道词作者是谁吗? (学生应该知道,但有的已经忘了。) 教师:校园夕歌是我国清末民初时李叔同创作的填词歌曲。怎样理解填词歌曲?填词歌曲就是作者为别的歌曲旋律填上新的词,表达填词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填词歌曲是我国清末民初、也就是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主要创作方式之一。那么什么是“学堂乐歌”呢?请把书翻到第179页。请告诉我,学堂乐歌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唱的歌曲?请用一句话概括。 学

3、生:清末民初新学堂的乐歌课上唱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教师:知道我国在建立新学校以前,旧的教育模式是怎样的吗? 学生:私塾教育。 教师:李叔同就是学堂乐歌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请把书翻到第178页,了解李叔同。 教师:下面请欣赏李叔同的另一个代表作品祖国歌。请看第178页的祖国歌歌谱。 设计意图:自然过渡到新学的教材内容,相同的旋律不同的词,进一步感受填词的创作方式。 二、欣赏 教师:祖国歌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歌词以精炼的笔墨,歌颂中华神州地大物博,唤醒民众的爱国情怀,号召国民为和平而战,为胜利而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教师:这首歌曲熟悉吗? 学生:与校园夕歌曲调相同。 教师:祖国歌和校

4、园夕歌都是根据民间曲调“老八板”填词而成,所以听起来亲切,唱起来上口。 教师:为什么唱起来上口?它的节奏有何特点? (可请学生有目的地唱一两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一字一音”,且不多变的节奏特点。) 教师:祖国歌的歌词中仍有文言文的影子,请举例。 学生:如感叹词“呜呼”三次出现。 教师:当时的中国还很缺乏现代作曲人才,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拿来”外国的曲调填词。这些曲调,主要来自日本,还有一部分是从日本转道而“拿来”的欧洲民歌。送别就是一个典范。此外,李叔同还作有填词歌曲西湖、春景等。而祖国歌和校园夕歌是为数不多的采用民间曲调填词的学堂乐歌。 设计意图:用文言文强调学堂乐歌的时代,更好地掌握学堂

5、乐歌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给熟知的旋律填词。 教师:那么,学堂乐歌是不是全都是填词歌曲呢?不是的,其中也有少数创作歌曲。沈心工就是我国学堂乐歌时代自己谱曲的作者,也是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歌词的作者,黄河是他最有影响的优秀作品之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堂乐歌除填词外,也有词和曲都是新作的原创作品。 教师:下面请欣赏沈心工作品:黄河。 (第一次聆听黄河:了解歌曲富国强民的内容;感受音乐坚定激昂、铿锵有力的情绪。第二次聆听黄河,分析歌曲结构。两段体结构:第一段着重描绘自然景象,旋律在中低音区,有一种悲壮萧瑟的意境,节奏紧凑、一字一句,多用附点;第二段旋律进入高音区,高亢激越、点明主题

6、,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节奏先紧后宽,对未来充满信心。)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我国学堂乐歌时代最早的原创歌曲沈心工的黄河,进一步了解学堂乐歌的主题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学堂乐歌的社会功能;锻炼和发展学生感受、理解、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素养。 三、讨论小结 教师:什么是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时代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学堂乐歌的内容和创作特点,你都了解了吗? 学生一一回答后,引入探究学堂乐歌的艺术价值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其艺术价值: 1.对当时的社会改革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2.集体歌唱形式,为以后的群众歌咏活动奠定了基础;3.西方音乐及其相关文化得以在我国传播;4.是中国

7、现代音乐的开端。 设计意图:集体复习和总结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检查学习效果,以便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创作活动做知识和方法的铺垫。 四、唱李叔同的填词作品送别 教师:送别这首歌,大家都会唱,知道是谁的作品吗? (有的学生知道,有的则不敢肯定。) 教师:准确地说,是美国人作曲,李叔同填词。旋律源自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日本人用它的旋律填写了日本歌词旅愁。清末民初,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把旅愁翻译成中文,后来又填上了这首写尽人间离愁别绪的送别歌词。很快就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学堂乐歌”之一。20世纪70年代拍摄电影城南旧事,此曲作为主题曲,至今久唱不衰。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李叔同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为后

8、面的创作做铺垫。 教师:学堂乐歌是一百多年前的校园歌曲,到了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过像校园的早晨、外婆的澎湖湾、童年等歌曲;2008年,作曲家谷建芬为唐诗谱曲,在中央电视台掀起了一个以小学生为主体的“新学堂乐歌”活动。现在也请同学们创作能表达我们这个时代中学生思想情感的歌曲。 设计意图:激趣。 五、音乐创作活动 (一)师生唱往届学生的作品 为了降低创作活动的难度,将创作难点化解为三个梯度:教师歌唱往届学生的填词作品一出示往届学生词作和歌名,学生判断并试唱尝试独立创作。 1.教师歌唱往届学生填词歌曲。 设计意图:用学哥学姐的作品做示范,是最亲切的教学资源,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增强创作信心,激发创

9、作热情。 2.出示电子板书(一首往届学 生的词作和两首原创歌曲的歌名) 教师:这也是往届学哥学姐的词作,请试唱一下,看用哪首歌曲旋律比较合适?是隐形的翅膀还是欢乐颂? (学生唱得非常起劲,不用动员就积极参与,而且是全班集体参与,很专注。) 创设意图:直观感悟什么样的旋律适合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创作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中,提高音乐艺术审美素养;再次为独立创作做铺垫,降低“创作”难度。 (二)尝试创作 教师:请为祖国歌或送别的前两句的旋律填词,并唱出来与大家分享。 (教师身先士卒,用校园夕歌的旋律,一字一音的节奏创编一句唱给学生听。如:“今天音乐课,我们学

10、填词创作歌。”)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在现场短时间内要写好歌词有相当的难度,此环节主要让基础好的学生起示范作用。 事实上每个班都会有学生完成得较好,这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学生的创作热情。 六、拓展 教师:音乐是时代的产物,反映时代的心声。让我们给自己喜欢的歌曲填上新词,记录今天的时代精神,表达自己的心声,表现身边的美。 提醒学生不能用国歌旋律填词。提倡学生根据以前学习过的音乐创作手法尝试原创。如“鱼咬尾”、“换头合尾”、“合尾换头”等。要求每个人都进行创作,并在下一节课的“新学堂乐歌音乐会”上唱给大家昕,作为阶段性考核成绩。个别学生若不愿自己唱或自己唱不了,也可请人代唱或助唱,但作为

11、作者,得讲创作背景或简介创作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学堂乐歌、试唱学哥学姐的填词歌曲,大多数同学早已跃跃欲试,到了独立创作的佳境,都想用音乐的方式创作和演唱自己的歌。 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创作交流的平台,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马俊燕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教学点评(张莲) 由于学堂乐歌时代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开端,对中国专业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故认识学堂乐歌时代的李叔同和沈心工及其代表作显得尤为重要。 当今,适合青少年学生的校园歌曲太少了,李叔同为其他歌曲旋律填词的创作手法,高中生乐于效仿学习,这也是发展和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大好机会。所以教师将“创作”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有创意、有实效,且操作性

12、强。 本课,从引导学生探究学堂乐歌的内容和创作特点人手,以师生同唱学哥学姐的作品为“切入”;再到模仿创作“新学堂乐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顺理成章,省时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流畅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智慧丰富了学习生活,发展了音乐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师生同唱学生的作品,课堂生动而和谐。这样的音乐课,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就学得有兴趣,学得有尊严,这样的音乐课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创新是发展的硬道理。如果说,新课标、新教材是课程改革的“原创作品”,那么,音乐教师用教材的过程,就是二度创作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三度创作的过程。这也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富有活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教育。 张莲江苏省无锡市教研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