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韵》创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022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之韵》创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春之韵》创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春之韵》创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之韵》创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之韵》创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春之韵创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中国工笔花鸟画在不断变化,一直到宋代。为了防止像五代那样割据纷乱的局面出现,宋代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推崇“文治”。皇家绘画机构翰林画院的出现,使工笔花鸟画在绘画史上达到另一高峰,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修养和他们的审美取向使工笔花鸟画在宋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深受当时理学思想的启发,宋代绘画注重真实性,着重观察事物的外在形态,运用写实手法自然地表现写生对象的形状和色彩,成为后人临摹学习的优秀作品。随着国内外文化日益繁荣,中西文化交流密切,当代画家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研究均侧重于宋代绘画中笔法设色的研究。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视角出发,收集查询宋代小品花鸟

2、画中构图、色彩、线条中的巧妙独特,解读创作春之韵在创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期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更好地表达绘画的生命力。 一、宋代小品工笔花鸟画给我的启发 宋代工笔花鸟画是院体绘画,具有写实自然、小中见大等方面的特征,从线条的丰富变化、构图形式、色彩运用,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现状和画家的人格精神。宋代小品绘画不是以作品尺寸的大小取胜,而是以简约空灵的构图、细微的刻画、内敛含蓄之美,来陶冶情操。 (一)构图形式的表现 古画品录中谢赫提出的“经营位置”,说明构图在绘画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宋代工笔花鸟画一般选取一花一枝、一角一段截取嫁接进行构图,以折枝花写实为主,称为边角形式的构图。宋徽宗赵佶注重事物

3、的真实性,观察事物外在形态的同时注重事物的生长规律和习性。他的作品竹禽图在构图上富有一定的趣味性,两枝翠竹生长在粗略的岩石之上,上下之间形成一个侧着的“V”字形,并且各停有一只小鸟,下面的小鸟仰望上面的鸟,而上面的小鸟回头望着下面的小鸟,两只小鸟目目相对,形态各异,互相顾盼,给人留有无限遐想。 (二)色彩的运用 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是一种评画的准则,物象的颜色既可以是事物本身的颜色,也可以根据四季的变化运用对比色和互补色来表现,还可以根据画家的主观意识来表现。宋代工笔花鸟画先用深浅浓淡的墨色勾线,再用墨和花青等颜色层层分染,色彩明丽脱俗,典雅又精细,工整和谐精致到位。宋代小品出水芙蓉图,放眼

4、望去作品用了粉色和草绿两种颜色,表现出画面的大关系和极为复杂的物象关系,染色精细,准确到位,刻画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三)寄情于物的诗意表现 “气韵生动”是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反映着人物的精神气质、情味韵致,中国画讲究的就是意境美,即绘画者对绘画的一种理解和感悟,传达给欣赏者一种思想境界。写生对于意境的表达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作者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过程。绘画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思想和感悟也不同,进而作品的意境也就有所不同。宋代小品以极小的作品表现出气势宏大,意境悠远,同时寄情于物,注重内在表现,体现着画家的阅历和情感。 临摹是学习掌握中国画技法的有效方法,在大学期间曾临摹宋代小品李嵩的

5、花篮图(图1),深深被画中的真实细腻所打动。画中花叶层次分明,花的赋彩细腻,枝繁叶茂,圆满丰盛,线条充满生命力,叶的正背及藤篮皆真实刻画,其写实手法堪比今天的摄影。李嵩的一系列花篮图随着四季变化绘画内容皆有不同,很写实地表现了当时插花在宋代的兴起。 宋代小品注重写生,构图极其细致,设色上精细逼真,清淡秀雅,笔法生动的同时注重劳逸结合。在写生时选取局部花枝进行构图,绘入圆形或方形扇面中,最终绘画作品以一花一叶一鸟来传达画家的品节修养。对局部进行精细刻画,宋代工笔花鸟画小品虽小巧却传达出磅礴气势,意蕴深远,画的大小是容量的多少而不是尺寸的大小,不同的图有不同尺寸的比例,在我后期的毕创中深受启发。

6、二、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品是一个人灵魂的体现。绘画就像写文章一样,先确定文章的思想内容,立意之后确定框架,然后根据自己独特的文风传递思想。创作的过程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对艺术高度的把握,这是一个人的灵感的体现,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一幅作品的灵魂所在。我选取自然中梨花、兰花、桃花、竹、水仙、兰草作为创作景色,起名春之韵,体现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进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一)关于题材立意 题材的确定从最初的照搬到后期将生活中的自然景物融入到绘画作品中,先选取生活中的梨花、桃花、水仙、竹子、兰花、玉兰花为绘画主题,立意为生机。起初将花插入花瓶中,由植物四季的演变来表达生命

7、由盛到衰,但它并不能很好地表现出生命力的旺盛,在老师的耐心指点下选取自然物象,将生活中最原始的形态融入到作品中。 (二)关于构图写生 构图是一幅作品的样式面貌。起初的构图根本不成画面,画面零碎又缺少生机,写生时太过刻板,后来在老师的指点下,学会选取绘画素材的局部写生再进行嫁接,学习古今外的构图实例,使画面具有一定的构图走势的同时形成对角线构图,对构图中花枝的大小和主次前后关系的表现进行深入处理,对植物的形态进行精细刻画,花叶的向背以及线条粗细的变化,则从疏密上进行把握。对线条的把握和理解,由以前的呆板到柔软变化,一根线条中饱含着出创作者对世界万物的理解,理解越深,线条越丰富。 在此过程中画竹子

8、深有体会(图2),竹子的竹节总是会被自己潜意识忽略,李老师要求去大自然中写生,观察竹子、梨花等植物的生长规律及造型结构,深深地发现自己构图所存在的问题,细节的缺失更是会使画面缺少生命力,创作应当回归大自然中,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提高自己对创作素材的认知度,更好地表达对春天美景的憧憬。 (三)关于设色篇 创作的绘制应当注意勾线的浓淡变化,勾线时水分的多少,线条的弹性深浅影响着画面的层次及前后远近关系。起初绘画过程中勾线颜色太过平均,使画面缺少生命力,李老师对用墨的深浅浓淡进行了耐心的指点,经过自己的反复练习使线条有所提高。例如枝干画的时候水分应当减少,稍微干点,并且注意画出枝干的细节,叶子的

9、颜色略浅,花的颜色在画面当中最弱,花蕊不勾线,且花蕊颜色的重度和花瓣颜色重度不一样,老师都一一进行指点。 色彩搭配应当舒服,花与花之间可以用对比色一冷一暖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创作中叶子的颜色过于单一,缺少变化使画面不够丰富,通过多搜集观察宋小品绘画及请教老师,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叶子正反面的刻画,注重细节,背面应当使用石色。其次,桃花整体颜色偏暖叶子偏黄,梨花整体偏冷叶子偏蓝,竹子偏墨色,玉兰偏白,形成色彩上的差异,增强画面的趣味性,不至于太过呆板。在设色上应当增强色彩的饱和度,根据主观意识来表现色彩的倾向度,努力让自己的创作画出情感,而非简单的物象。 所处时代不同,所表达的思想也有所不同,绘画在一

10、定的程度上也推陈出新。宋小品的精髓质朴典雅细腻值得我们学习,而当代是一个开放主义社会,信息高速发展,禁锢的思想被推翻,人们开始注重精神层次提高,注重文化艺术修养。花鸟画的创作研究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画家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技术升华心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内容、感悟和体会都给我们带来愉悦。虽然创作的过程是辛苦的,但在创作的过程中充满着求知欲和感恩,借助植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一种精神的积累,也提高着自己的创作意识、创作情趣和审美倾向,深入实践写生中,可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并且开阔眼界。 三、结语 绘画不是所有思想的表达,绘画的表达具有一定局限性,是绘画者的有感而发。我的创作春之?是深入生活提取素材,细致观察,反复实践的产物,它激发人们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研究生活,体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以前一直理解不了写生的真谛,从上学期开始酝酿这一创作作品,四方行走搜集素材,最后写生梨花、桃花、玉兰花、竹子、水仙花完成画面的构图,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完成创作。但是作品春之韵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在今后应当多读书多观察生活,努力将问题降到最少,也更加严谨地要求自己,绘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 绘画来源于生活。多元化的当今社会,有更多的表现手法需要我们去探索,推陈出新,不断创新,使工笔花鸟画在今后得到延续,更好地表达绘画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