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初探.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029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初探机械制图课程是各个高校机械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看图与画图的技能,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做好铺垫。虽然这已经是机械专业最基础的一门课程,但是对于刚刚步入这个专业的新生来说,其实并不轻松,通过期末时学生的考试成绩比较低就可以发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无法好好完成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职校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二是我们职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偏差,大部分是“满堂灌”或者是“填鸭式”教学,没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三是我们学期只顾考试的考核方法阻

2、碍了学生对机械画图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停留在理论的空洞想象中,而对实际操作能力匮乏。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原因,笔者通过实践教学与摸索,特提出以下三点对策: 一、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的机械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基本知识、投影作图和机械图样的识读和表达。在教学实践中,只把课本知识一字不漏、从头到尾读给学生,泛泛再讲一下的课堂模式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了。现在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让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去生产第一线,直接为社会服务。社会需要的是一批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我们必须为这个目的而努力,所以制图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技”而不是“理”,要实现学生可以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

3、图、装配图的教学目的。这要求教师们要紧紧把“读图”作为机械制图课的教学主线,使读图成为所有教学活动的中心。 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必须优化现在的教学内容。我们应该坚持“必需”和“够用”的原则,把投影理论作为线索,自始至终遵循国家标准规定,辅以各种绘图、看图所规定的表达,标注方法加以强化说明。我们要尽量使所学知识简单化,避开那些难度高、学起来非常困难的部分,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对于相贯线的画法,我们要降低难度,讲的简单些。相贯线是在加工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可以用简化画法来替代,不用准确的画出。再如机械制图中的尺寸标注一讲,这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因为学生没有加工的实践,对尺寸标注没有足够的认识,

4、这时我们可以将尺寸的标注转为“识读”。第二部分投影作图作为教学重点,必须耐心反复讲解给学生听,并且这部分要加大学生的动手实践,通过自己作图来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学生丰富想象能力是识读零件图、装配图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讲解,要把两者相互结合,从前者引出后者,两者采用一样的部件,让它们更好的结合起来,这样能使同学们体会到零件与相邻零件之间有尺寸、结构和工艺方面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提高读图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手段,利用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向学生传授技能和知识。教学方法并不只是侧重于“老师讲,学生学”,

5、而是多种教学手段集中于一体,根据教学课程的内容、学生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 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在于它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教师就应该着重薄把握这两点,从这两点出发来适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各个阶段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教学手段。 制图课初期,学生的任务在于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及重要性,针对这个教学内容,我们采用本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带学生去工厂参观实习工件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参观一些展览作品,或者借工厂中使用的图纸进行教学。这样会加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直观了解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认识课程对以后工作的重要性。 在投影作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讲授,把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6、解释清楚,然后由教师进行示范作图,再结合布置学生进行作图操作训练,三管齐下。当学生进行作图训练师,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对没有掌握的同学集中再演示、再训练。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三维动画等教学媒介,把教学知识利用三维动态演示等方法直观呈现给学生,改变传统枯燥、难懂的课堂氛围,既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在机械图样的识读和表达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我们把班集体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一个模型,由每个小组集体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表达方法,然后有老师点评并选出最合理的表达方案。这样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分析与表达能力。对于图样的识读,可以采用案例教学

7、模式,方法是由老师搜集提供常见的零件设备或者一些典型的零部件,让学生分组研究其理论原理、装配关系、折装过程、尺寸标注和表达方法以及加工工艺等,通过这些案例提高同学们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三、改进考试方式,突出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不能仅凭期末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这是标准的应试教育,我们应该在学生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探索更加合理的成绩评判标准,注重过程评价。传统的只求考试成绩高的评判制度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诸多弊端,有的教师只求考试合格率,而忽略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给学生各种复习题和复习答案,助长了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笔者认为,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机械制图课程可以采取多样化

8、的考试标准,比如可以分阶段进行测试,以章节为一个学习单元进行测试,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也可以对成绩不佳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直至掌握相应知识。 对于每个学习单元的考核,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有的可以进行笔试,如投影作图章节;有的可以采用画图大作业的方式,如机械样图表达章节;有的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与回答问题的手段,比如零件图、装配图章节。对于每个学期期末成绩,老师可以采用比例制,把期末考试成绩与学习单元测试成绩通过一定的比例进行总分测算,这样既注重了过程学习,又在期末巩固了学生本学期所学知识,一举两得。 四、结束语 总之,我们的教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适合课程和学生双重特点的教学模式,不断对机械制图的教学进行改革,使其步入一个新的教学发展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