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制度》教学中案例的运用与分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040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政治制度》教学中案例的运用与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比较政治制度》教学中案例的运用与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比较政治制度》教学中案例的运用与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较政治制度》教学中案例的运用与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政治制度》教学中案例的运用与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比较政治制度教学中案例的运用与分析马克思曾经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212课堂教学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场所。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力量和综合国力的增长,多媒体等教学设施逐渐在大学普及。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案例运用与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在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具有特有的效果。大学教学实践证明,案例的运用与分析在巩固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等方面具有突出效果。它能发挥大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大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演讲辩

2、论能力。本文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之比较政治制度为研究对象,探讨案例在该门课程中的运用与分析,希望达到以此提高大学课堂教学实效之目的。 一、案例运用与分析对比较政治制度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增强教学趣味性 一般而言,趣味教学适用于低学历阶段,特别是初中、小学和幼儿园阶段的教学。大学生一般都已进入成年,其思维方式的发展已经逐渐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存在感性成分。恰恰相反的是,大学生思维中的感性成分仍然是其学习和人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很多中老年人也喜欢看动画片这一事实我们知道,即使是成年人在其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感性认知,而感性

3、认知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即趣味性。因此,在比较政治制度教学过程中,以适当的案例(如罗马和母狼的故事等)充实到其中,可以有效刺激大学生的感官,增强大学生对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兴趣。 (二)启发大学生思考 必须指出的是,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毕竟是以理性认知方式为主。因此,虽然上文所述大学生认知过程中感性认识和趣味性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课堂的学习,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对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因此,我们所说的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并非为趣味而趣味,而是要以趣味性为工具和手段,最终达到激发大学生对理论知识主题进行深入思考的目的。例如,在讲述司法制度时,可以通过“陈水扁案”来讨论“西方式司法制度的利弊

4、”。通过“扁家弊案”的分析我们会发现,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制度在遏制腐败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通过这一案例的运用和分析,即可启发学生思考并使学生明白,在分析和评价西方政治制度时,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倾向都是不科学的。 (三)增强教学时效性和实效性 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比较政治制度这门课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它既涉及到历史时空的纵向层面,又涉及到现实时空的横向层面。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大学生而言,现实横断层面的政治制度对大学生会有更大的吸引力,因为它与大学生处于同时代。另外,由于事物都处于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政治制度同样在各国人民的创造中不断发展变化。这就决定了该门课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正因为这样,在讲述我国政

5、治制度时,可以结合每年一度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各级政治协商会议或其公报等案例来进行分析。可以说,这些案例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非常贴近。特别是对于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大学生绝大多数都要参与到其中。因此,有关当下政治制度的案例在比较政治制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一方面,可以以其时效性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另一方面,可以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比较政治制度教学中案例的选择 (一)案例内容的选择 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必要载体,通过案例为大学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线索和背景等,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掌握和深入思考。因此,大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择是否恰当,这将直接关系到大学课堂教

6、学效果的好与坏、教学实效的高与低。有学者认为,案例的选择必须遵循几大原则:一是关联性原则,即教学案例的选择必须与课堂教学的理论内容息息相关;二是真实性原则,即所选案例必须是真实的并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以使大学生更容易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共鸣,以其“真”取信;三是生动性原则,即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便深入开展讨论;四是教育性原则,即案例必须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澄清理论是非,解决认识困惑;五是开放性原则,即学生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可以多视角和多层次对案例进行分析,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结论在很多情况下也不是“标准”的2。根据比较政治制度的特点,本文认为,该课选

7、择的案例还应具有国际性和时代性。因为比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即世界有代表性的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案例内容的选择也因此具有国际性。只有精心选取具有国际影响的,特别是当下的重要国际政治事件或国际政治制度变迁为案例,才能使大学生更容易理解案例,也能使其更容易对案例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分析。在这两个特征中,“国际性”是“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内容的基本特性,“时代性”体现的是政治制度的现实性和发展性。 (二)案例形式的选择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一般可以以以下形式出现:讲故事形式、图像形式、音频形式和音像形式等。从大学教师自身看,这四种案例可以区别或选择使用。一般而言,讲故事形式的案例分析要求大学教师具有一定的

8、口才,能抑扬顿挫地、以比较有吸引力的声音或肢体语言等将大学生带入某一具体情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思考和分析。图片展示案例的形式具有直观和明确等特点。这种方式的案例一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发大学生去理解图片中的人或物,并进而观察和思考其中人物的背景等信息,或者通过相关图片信息等直接的关联,启发大学生思考。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图片形式的案例来源可以说是非常广泛和丰富的,也是易取的。音频播放形式的案例也有很多资料来源,比如光盘、磁带等,互联网上也有诸多教学网站等提供相关音频资料下载服务。音频形式的案例主要通过刺激大学生的听觉器官激发其兴趣来提高其求知欲,达到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

9、果的目的。相比较而言,音像形式的案例同时刺激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思考当中。在比较政治制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有区别地针对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采取四种案例形式单个使用或者两个或两个以上案例形式综合使用的方法。例如,在讲到英国女王(国王)制度时,可以用历史图片等组织案例分析材料,而在分析美国总统选举时,则可以使用时代性和时效性很强的奥巴马就职演说、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音像材料和相关图片等组织案例分析和讨论。另外,在讲述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和变迁时,可以通过相关司法审判案例甚至可以通过观看电影秋菊打官司等来组织讨论。 三、比较政治制度教学中案例的分析

10、 (一)讲解法 在比较政治制度案例教学中,讲解法是一个必要的案例分析方法。其必要性是因为有些图片、文字或者音像资料等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或文化背景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之间有一定距离。比较政治制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大学生不大熟悉的国外政治制度,因此,对相关图片或音像资料等进行必要的讲解,是使案例教学实效得到提升的必要环节。例如,在讲到美国政党制度时,可以以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波斯周刊上所发表的托马斯?纳斯特的两幅政治漫画案例图片资料为基础。因为该图片所涉及的美国政党制度等知识在大学生中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故在提供相关图片组织案例分析时,有必要对图片资料所反映的美国政党制度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

11、当然,讲解过程一般应放在后阶段,而前阶段则主要是以启发式引导学生想象和思考,在大学生课堂充分讨论和想象的基础上,教师对相关背景资料进行解读,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讲解,使大学生加深对“驴”和“象”与“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对应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案例教学中主要使用的分析方法。通过组织大学生进行讨论并对案例进行分析,是比较政治制度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从参与讨论的人数构成上看,讨论法可以分为一对一讨论、小组讨论和师生讨论等。从讨论发生的时间来看,可以分为课前讨论、课堂讨论和课后讨论等。有关讨论的具体环节,可以分为教师讲述或提供案例材料、小组讨论、

12、全班讨论、学生交流发言或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多个相互衔接和补充的环节。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下,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讨论,可以激活大学生的想象思维,扩展大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在具体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设问、暗示和悬念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当大学生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如果出现课堂气氛过分兴奋或活跃的现象,教师就要对课堂秩序进行适当的调控,使讨论有序进行。当课堂讨论气氛凝滞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疏通的功能。当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回答有困难时,就要及时对其进行启迪。在讨论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对案例要做到少讲多导,将空间和时间尽量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对案例的独立思考中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13、题的能力。在比较政治制度课堂教学中,有非常多的案例可以提供讨论。例如,在讲到美国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关系时,可以结合图片等资料组织学生讨论美国三权关系产生的历史背景、特点和适用范围及其历史发展趋势等问题。也可以在大学生有了中国三权关系的知识储备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讨论美国三权关系与中国三权关系的区别和联系3115-118。 (三)辩论法 一般而言,辩论指的是对事物或人等对象进行考查和鉴定分析后,持观点相互矛盾的双方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其对该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双方通过相互揭露对方矛盾的方式,达到得出正确认识或共识的目的。形成辩论必须具备的要素主要有:存在对某一事物、人或观点等持不同意见的双

14、方或多方,持不同意见的双方或多方的存在才能存在思想交锋现象;辩论双方或多方必须针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存在争论或不同意见和看法,只有在两个判断认识对象相同、思想相互对立且其中只有一个为真时,就必然引起辩论;辩论诸方或多或少存在共识或共同前提,否则,辩论可能会形成一场无果之争。在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方面的案例可以设为辩论主题。例如,对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利与弊、美国三权关系与英国三权关系的比较等,可以在先通过资料展示的基础上,以学生分组辩论的形式充分展示其某一方面。这样,通过辩论的深入挖掘和解剖,在对立中寻找统一,在分歧中发现共识,从而达到从更深层次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 (四)总结

15、法 比较政治制度教学的案例分析不能为分析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必须得出一定的结论。因此,总结法是案例分析中的决定性环节,否则,案例分析将成为无的放矢的过程。作为案例分析教学的最后环节,恰当的归纳和总结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画龙点睛。总结的任务由教师来完成,并且要注意:时间上,总结要放在讨论或辩论之后,如果反之,一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二会影响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方法论上,总结应该是辩证的。辩证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以该方法论为指导,对案例分析中学生的讨论和辩论的总结应该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肯定是促进学生继续前进的动力,否定可以让学生看到其问题所在。另外,对相关观点的总结同样要遵循这一原则。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为例,它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同时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对于这些,教师在案例分析的最后,都要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概括和总结。实际上,总结的过程也包含着教师对学生讨论或辩论过程或技术的点评,这对于全面提升教学实效和增强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