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方糖》习作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051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烧方糖》习作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火烧方糖》习作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火烧方糖》习作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火烧方糖》习作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烧方糖》习作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火烧方糖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理、表达。 2.在实验中进行“伙伴学习”,合作实验,合作表达,互相启发;能清楚地记叙实验的过程,关注细节;能具体生动地写出实验现象和人物表现,重点写出人物心理。 3.在习作中进行“伙伴评议”,重点评议是否写出了“人物心理”。在互评互议、欣赏点评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清楚地记叙实验的过程,具体地写出实验细节,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关注细节,写具体的实验现象和人物表现,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感受等,特别

2、是真实细致地表达人物心理活动。 【作前准备】 盘子、方糖、镊子、酒精灯、打火机、烟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这堂作文课,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名称就叫“火烧方糖”。 2.先看看,你们桌上准备了哪些材料? 【设计意图:学生习作难在不会选材,当堂实验,为学生找来了习作的“米”。这种实验探究在前、自主习作在后的程序变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二、教师示范实验,相机指导练说 1.猜测:把方糖放到火上烧,能烧着吗? 2.实验:老师做实验时,大家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板书:观察) 3.讲述: 谁来说说这次实验的过程?老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3、?(板书:过程 先再然后) 你把过程说得很清楚。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关注到了哪些细节?(板书:细节)比如: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特别是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长组织交流并准备汇报。 4.小结:刚才你们关注到的细节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实验中的现象;一方面是人物的表现,特别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有什么样的内在心理,才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外在表现,所以在实验中,我们更要关注人物的心理活动。(板书) 在这里,老师送给大家一把“写作金钥匙”:在观察实验时,我们不仅要了解实验过程,还要留心细节。仔细观察,关键在一个“细”字。要注意,在不同的实验中,

4、实验现象有什么细微的变化和不同,人物表现又是怎样的。这里的“人物”,可能是老师、同学,也可能是自己。这里的“人物表现”,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尤其要关注内心想法和心情变化。 【设计意图:教师演示第一次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不断启发点拨学生将实验的现象和人物的表现说清楚,关注细节,为下面第二次实验时的自主观察、当堂练写做铺垫。不管是小组内的伙伴交流,还是小组长汇报、全班分享,教师都尽量创设宽松的氛围,用激励性的评价语,启发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提高观察、听辨、思维、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学生亲自实验,练写交流修改 1.激趣: 刚才的实验证明,直接把方糖放在火上烧是烧不着的,

5、那么,怎么样才能烧着方糖呢?(学生自由谈) 今天老师带来了烟灰,平常烟灰能烧起来吗?方糖和烟灰,两样不能燃烧的物品放在一起,能不能烧起来呢?猜猜看! 2.实验: 出示实验要求:1号同学将酒精灯放到盘子里,点燃酒精灯;2号同学用镊子夹住方糖,沾点烟灰再放在火上烧,烧着后移到盘子中间。实验完成后再由3号同学盖上酒精灯的灯盖;4号同学整理好实验材料。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用心思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实验前,教师“故弄玄虚”:两样原本不能燃烧的物品“偶然相遇”,会发生怎样奇妙有趣的现象呢?带着这样的好奇与期待,学生会更乐于动手实验,用心观察。】 3.指导: 自主思考:通过实验,我们揭开

6、了谜底。当方糖与烟灰偶然相遇,方糖就会快乐地燃烧起来。如果老师请大家用笔“说话”,将刚才的实验写下来,大家觉得,应该写些什么?(写清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人物表现等) 词语运用:老师从“写作百宝箱”中精心选择了以下词语供大家选用: 点燃、夹、沾、滚、撒;瞪、盯、叫、想;惊慌失措、胸有成竹、忐忑不安、激动万分 (出示并让学生读一读,领悟到三组词分别可以形容实验者和观察者的动作、心理。) 4.自主写作:努力写出专属于你的独特细节。 5.交换评议:写完后小组成员交换评议,在细节生动的地方,特别是写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地方画上圈。 6.集体分享:谁来读读伙伴的精彩语句,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分享。如果有你的点评则

7、更好。 教师点拨:昨天蒋老师在六(2)班上课,当时有组同学“哇”的一声发出了尖叫,这是怎么回事呢?(出示当时照片)图中这位女同学捕捉到了这个细节,我们来欣赏一下她写的片段: 郁栋沁先将酒精灯点燃,我忐忑不安地用镊子把方糖夹起来,在烟灰上沾了下,再滚了两下,然后放在酒精灯上烧。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方糖就不见了。突然,方糖烧起来了,发出耀眼的光芒,还伴随着一阵淡淡的糖香。我赶紧将糖放在盘子里,火渐渐地灭了。我十分激动,想再试试,于是又夹起方糖,放在酒精灯上烧。过了许久,只听“嘭”的一声,方糖变成无数碎片向四处溅去。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四周极其安静。我的心跳也明显加速

8、,“扑通扑通”像千万头小鹿在胸口乱撞。我赶紧将细碎的糖沙夹回盘子。“哇”大家这才惊叫起来。顾孜?t吓得躲到桌下,王海军身子一个劲地往后仰,郁栋沁的嘴巴张成了“O”型“别那么夸张,我只不过夹得太紧了,没什么好怕的!”我笑着安慰他们。 三、升格训练让作文“高”起来 我所理解的“升格”,是通过习作教学指导,让学生的习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不仅仅指讲评课中“问题习作”的“升格”,还包括教师从学生需要出发,精心铺设台阶,引导所有学生在习作实践中顺利“升格”,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由普通到精彩。 (一)从说到写 “说”是“写”的基础。第一次实验后,我就让学生说说实验的过程,用上“先再然后”等将实验过程

9、说清楚,说条理;再让学生说说实验的细节,包括实验现象和人物表现等,引导学生说得具体生动,还由此总结了学法,送给学生一把“写作金钥匙”,指导学生如何“仔细观察”。 第二次实验后,我向学生推荐了一些值得借鉴的词语。有了第一次实验后“说”的基础和指导,学生在第二次实验后的“写”就显得顺理成章。六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要多给点独立思考的时间和习作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快速成文”的能力。 (二)由写到改 我主张写作文要“一气呵成”,这样的文字文气贯通,虽然不是最好的,却是最鲜活、最有灵气的。当然,这样的文字也是一块“璞玉”,还需精心打磨。所以,写完后,我在课堂上安排了修改的环节。先欣赏品味他人细节生动之处

10、,再赏评优秀习作,从中学习表达心理活动的方法,然后自己修改不满意的地方,力求“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思考,完善自己的习作。当然,每次修改应该有不同的重点和要求。在本堂课上,我要求学生修改的重点当然是细节,特别是心理活动的细节。将“实验现象与人物表现的细节”用更生动、更细腻、更贴切的文字表达出来,是本次修改追求的目标。学生按照这样的要求,没有细节的补出细节,有一点细节的将它完善得更丰富细致。在这样的修改实践中,学生必然会慢慢拥有“自改”的能力,这就是最有价值的作文能力。 四、伙伴学习让作文“乐”起来 伙伴是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十分重要的资源。伙伴关系,是一种亲切、平等而友好的关系,它能产生亲和力

11、、凝聚力、持久力,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温暖和共鸣,从而更愉快地投入学习,提高课堂实效。 (一)伙伴实验让体验更真切 本堂课中,第二次实验我安排了学生分小组“伙伴合作实验”。伙伴们分工明确,有的点酒精灯,有的夹方糖,有的整理实验材料,使实验进程有条不紊,确保了实验的成功。而其他没有“动手”的伙伴也能够更加凝神静气地参与观察,不会因为过度兴奋、争抢操作而混乱失控,导致实验失败。在这样的伙伴合作实验中,不管是亲自动手的,还是在旁观察的,都是与“实验”零距离接触,都能够真切地体验和感悟实验的全过程,获得习作的第一手“素材”。 (二)伙伴交流让思想更开放 在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说出实验中的细节”时,我让学

12、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伙伴们面前,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可以插话,可以打断,可以语无伦次,可以结结巴巴总之,自由表达,不必担心会受到嘲笑或排斥。这样有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获得肯定和赏识,进而产生愿说乐写的习作动机,迸发出更多的智慧火花。事实证明,这样的伙伴交流是有效的,因为在小组汇报交流时,我们听到了许多关于细节的“漂亮”表达,学生说得越来越精彩。如果没有宽松自由的伙伴交流为前提,可能有很多学生不敢说,不会说,课堂会出现长时间的“冷场”和“僵持”,无法顺利推进后续教学。 (三)伙伴评议让动力更持久 在互评互议环节,我紧紧围绕本堂课的训练重点写

13、出细节,尤其是心理活动的细节,指导学生圈画出伙伴习作中细节生动处,然后进行点评欣赏。在评议中再次强化细节,指导写好细节的方法,如写出实验中方糖受热后颜色的变化、沾了烟灰后方糖燃烧时火焰的变化、同学表情与心理的变化、自己的心理活动等。在评议中,还适时出示了别的班级成功的“伙伴习作”,让学生在赏析中体会写好心理活动的方法。“请你读读身边伙伴描写细节的精彩语句,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分享。”这一环节既能结合实例教给学生生动地表达心理的方法,又能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模仿他人的长处,增强学生的自尊感和荣耀感,树立写作信心。当学生感受到参与习作互动会获得伙伴热烈的响应时,胆小畏缩的学生会变得大方勇敢,容易分心的学生会变得专注投入,马虎随意的学生会变得追求卓越。确实,在之后的修改中学生表现得非常主动,真的是在尽全力修改自己的作文,尽全力写出生动的细节。有了自我提高的动力,快乐作文的“春天”还会远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