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052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学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学案例一、主题与背景 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教师更好的理解体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教学设计时,字词句的理解掌握更多的放到课前预习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维接受过程,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对较为生涩的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设计 (一)课堂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以一人之力退却百万雄师,使自己的国家免于覆亡的厄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故事烛之武退秦师。 (二)整体赏析 1.师:看到烛之武退秦师这个题目,你们会产生哪些疑问? 生:烛之武为什么退秦师?烛之武如何退秦师?结果怎么样? 2.师:让我们带着问题齐读课文,注意标出的这些字(多音字、通假字、生僻字)的

2、发音。 学生齐读,教师针对学生齐读过程中发音错误的字进行重点解析。 3.师:整篇文章读下来,哪些问题你们已经找到答案了? 生:(为什么要退秦师?)秦晋围郑,秦郑无直接矛盾。 生:(结局怎么样?)说退秦师,晋军撤军。 生:(如何退秦)整个第三段都是。 4.师:是的,整个第三段都是描述烛之武是如何退秦师的,那就让我们一起赏析烛之武的说理艺术。 (三)重点赏析 1.师:同学们对照课文注解,试着翻译第三段,找出其中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 教师答疑,并指出重点文言现象请同学们回答,检查预习情况。 2.师:分小组讨论,试从称谓、内容、措辞、语气任一方面着手,思考烛之武是如何说退秦师的? (1)称谓 烛之武退

3、秦师开篇就讲:“晋侯、秦伯围郑”,先说“晋侯”,是因为围攻郑的“主谋”是晋。可是到了烛之武的口中,他却说“秦、晋围郑”,先说“秦”,再说“晋”。 首先,这是暗示秦伯,在“秦晋联盟”中,秦排在晋之前,以秦为主导,这是给秦伯一个“高帽”。其次,烛之武和秦伯心里都很明白,真正矛盾的双方是晋和郑,这时候,有意淡化晋,其实就是转移主要矛盾,淡化自己此行的目的性。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展示地图)“国”是?能否换做“晋”? 故意隐去,双方心知肚明,说的太露骨反倒容易引起反感,所以故意置换。 烛之武在指称“晋”时,开始没有直呼“晋”,而是称之“邻”,这一称呼有何深意? 如果烛之武上来就直呼“晋”,目

4、的性太明显,秦伯可能会认为这是挑拨“秦晋之好”,“邻”字正好将郑晋的矛盾巧妙地掩盖住。还有,“邻”字将晋与秦之间的关系表露了出来,郑灭亡不要紧,而晋强大对秦却不是好事。最后,在消除了秦伯的戒心后,烛之武直接称呼“晋”,“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夫晋,何厌之有”,这都是在述说秦与晋的矛盾,是站在秦的立场上,替秦来思考问题,收到了较好的劝说效果。 (2)内容:郑既知亡亡郑害秦存郑利秦回顾过去,晋背信弃义展望未来,晋必将阙秦。设身处地站在秦的角度考虑问题;审时度势,明晰秦晋郑三国关系;春秋无大义,利益至上。 (3)措辞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有自知之明,没有任何企图了,就等亡国了。但人之将

5、死其言也善。一心示弱,动之以情,缓和气氛,消除戒备。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敢:岂敢,谦恭有礼,表明立场是为秦考虑。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朝夕,故意夸张,对比突出晋君忘恩负义,善变,变快。出尔反尔,言而无信。警之以史,勾起怒火。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既、又,语气连贯,凸显晋国贪得无厌,不断扩张。 肆,扩张,延伸,肆无忌惮放肆,晋无所顾忌,吞并天下的野心。 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Y:“?者取左耳。”故意刺激警示对方。 (4)语气:沉着真挚严正诚恳慷慨激烈(两个反问,语气激切,字挟风雷)。 3.选一生模仿烛之武的语气把这一段话读出来。 4.请同学总结烛之武是如何说退秦师的。 (四)结束语:希望今天的学习,能帮助大家找到打开文言文这扇门的钥匙,让你们对我们古老的文字产生兴趣,让我们的文言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