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的梦想解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081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与黑》的梦想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红与黑》的梦想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红与黑》的梦想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与黑》的梦想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与黑》的梦想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红与黑的梦想解析一、序言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由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创作。小说以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及爱情生活为主线,重视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揭示,至今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因此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二、红与黑作品概述 司汤达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拿破仑领导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已经失败,于是他想试图用笔去再现拿破仑的伟大,鞭挞复辟王朝的黑暗。因而作者以“红与黑”象征其作品的创作背景:“红”是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和革命;而“黑”则意指僧袍,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 三、从精神分析学看红与

2、黑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把人的主体精神分为两个部分: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其作用是派出人的那些原始和兽性的本能欲望;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是人的精神对现实生活的整个适应活动以及人的全部语言行为的现实表现。由此推断,在红与黑这部作品中,“红”代表的是理智的意识,是人物表面显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黑”则代表着潜意识,隐藏着人各种本能的冲动和永不停息的欲望。 弗洛伊德还把人的个性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包含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自我”代表着个体的理性和判断;“超我”则表示社会

3、现实对“本我”的道德限制。通常情况下,这三者处于平衡状态,但一旦他们之间的关系出现失调,人的行为就会失常。 四、小说人物于连的梦想解析 作者通过对复辟王朝生活的长期观察,联系实际,并加入自身对当时社会矛盾的理解,使红与黑成为一部反映复辟时期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同时,作者在作品中还成功塑造了典型人物代表于连,作者通过对于连双重人格、矛盾性格和悲剧命运的描写,强调了环境对人物的重要影响,客观上揭露了法国王政复辟时期的残酷现实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对青年一代的腐蚀和摧残,让我们体会到了极具真实感的精神内涵。 初入社会的于连害羞、胆怯,但却怀揣着一颗追求梦想的心,为了实现理想的自我,他充分调动一切心理的力

4、量来对抗内心的恐惧与胆怯。然而,心灵深处真实的需要又不断浮现,两种力量相互交织,使他心力交瘁。为了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满足自身对物质和生活上的追求,它背熟了自己不喜欢的圣经,甚至愿意充当保守党的密探。正当于连开始逐步青云的时候,一份来自德拉摩尔夫人的信断送了他光明的前程,怒气爆发的他朝着这个曾经爱过的女人开了枪,这一举动完全背离了他的性格,是他无意识下做出的恶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时的他在精神上已经开始产生了某种病态,即“二重人格”。于连对阻碍他野心实现的事物都抱着仇视的态度,并且这一态度已经深入到他的潜意识中,最终造成了他人生中的悲剧。 对于于连来说,“红”代表着表面伪装下的于连,“黑”于

5、连内心的真感情。他之所以不顾一切地追求成功就是想得到爱与尊重,他既是自尊的又是自卑的,是真诚的又是虚伪的,是勇敢的又是胆怯的。但是,他一开始选择的方向就是错误的,他的梦想受到太多欲望的驱使,以至于迷失了自我,最终覆灭。也许于连的悲剧乃是一切出类拔萃之辈的永恒悲剧,无论在专制社会,还是在共和社会和民主社会。这种悲剧或许称之为成长,或许称之为堕落,这个我们暂且不去理会,但它确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体现着,进而升华为一种社会规则。 由此,我们不免也引了对现实的许多思考:大多数年轻人,对前途和命运都充满着希冀,都有着飞黄腾达、出人头地的欲望。在追梦的道路上,当我们一边在成长,一边又想方设法用种种面具遮蔽起我们纯真的本质时,我们便在上演着于连的悲剧,而此时,谁又会想到自己孩提时,其实向往的是永远快乐。 五、结语 在追求人生的道路上,梦想永远都像是在黑暗中坚守的一颗信念,它是内心其他一切力量的来源。倘若有一天,信念破灭,梦想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偏离了最初向往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