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的功能文体学分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0937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虎》的功能文体学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老虎》的功能文体学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老虎》的功能文体学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虎》的功能文体学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虎》的功能文体学分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老虎的功能文体学分析一、引言 威廉姆?布莱克是18世纪英国前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解读,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疑虑、彷徨和憧憬。老虎一诗是布莱克的杰作之一,对该诗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文学批评领域,侧重于研究诗歌的韵律、意象或主题意义。在语言学领域,应用语言学家Guy Cook(1994)在其专著Discourse and Literature中曾运用图式理论对该诗的结构组织、主题意义进行过细致的分析。Cook的分析侧重于该诗的认知构建和解读,对该诗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层面上的文体特征论述不多。本文拟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该诗进行功能文体学分析。 功

2、能文体学研究的重点是把突出的语言形式与作品的整体意义联系起来。基于这一出发点,本文从功能文体学理论所特有的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以及有动因的突出对这首诗进行深层分析,以发掘其表层和深层含义。 二、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 语境是影响词汇提取的主要因素,忽略了语词词义提取时意义与语境的结合,便不能达到对句子的充分理解,更谈不上正确理解语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此外,语境是突出特征得到前景化的重要因素。判断突出特征是否体现文体意义的关键就是看突出特征是否在语境中起作用从而表达作者的意图。因此,我们在对作品前景化特征进行讨论时,首先要了解作品的语境。 伦敦功能学派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把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情景

3、语境和文化(背景)语境等语境因素在语篇分析中能够起到制约和确定语义、解释语篇参与者的交际意图、传达言外之义、衔接并连贯语篇等作用。从根本上说,决定语篇构建方式的是文化,是基本的文化观念与价值,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会构建出什么样的语篇。巴特(1997)认为,文化语境涉及到的是抽象的、宏观的内容,是民族性的。它由特定的言语社区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模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伦理范式等构成。文化语境对于诗的意义表达和理解至关重要。诗歌能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产生表达意义,所以对诗歌意义的确定要依赖它的社会功能和使用目的。同一首诗在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中通常都有不同的社会意义和交际效果。布莱克

4、生活在传统宗教盛行的时代,极端反对教权,他的诗歌正是他反传统思想的体现。 在文化语境中,交际双方根据特定的情景进行交流,这种特定的交际情景是在文化语境中产生和起作用的,它比文化语境更为具体,功能语言学家们称之为情景语境。韩礼德把情景语境的要素分为语场、基调、语式这三个变量。 语场:语言艺术,通过象征描述、宣泄自己的情感,给人以启迪。本诗的主题主要有三个:首先,老虎是上帝的杰作;其次,上帝为何在造就温柔善良的羔羊的同时又要造出威猛凶恶的老虎;再次,虎象征巨大的破坏力和社会的黑暗。这首诗以上帝造虎为题材。 基调:诗人作为艺术家写诗让读者阅读与之产生共鸣。一方面,诗人作为叙述者向读者叙述上帝造虎的过

5、程;另一方面,把老虎作为倾听的对象,不断询问上帝是怎样的造物主,为什么有这样矛盾的行为:造出善恶并存的世界。 语式:a.语篇情景独立性强,是确定所创造情景的唯一依据。b.书写媒介:供个人默读,视觉渠道。c.抒情诗歌;叙述、感叹与疑问。 这首诗从语域上来看,表层是关于造虎的过程。而诗中的老虎并不是真正的老虎,而是一种象征。老虎的象征意义才是本诗的深层意义:将老虎比作巨大的破坏力,体现社会的黑暗。诗的基调体现了诗人、读者以及老虎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诗人与读者交流,向读者叙述上帝造虎的过程;诗人试图把老虎当作倾听对象,通过不断发问来表达它对造物主的举动的不解。申丹(2002)认为语境表层只是字面意义

6、,深层语境才是作品的主题意义。从表层语境来讲,作者给读者提供语言艺术,使其得到艺术享受。但他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再创造一个情景,并从情景中创造出艺术来。这就形成了语篇内容的深层语境。深层语境需要读者根据作品的意义推测出来。 诗人创造意境,将上帝造虎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老虎的威猛强悍与上帝的力量。这种意境使读者不断产生疑惑:上帝为什么会同时创造羔羊与老虎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对立性被造?作者不仅以此提出自己对社会中强大的统治力量的批判以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也把读者带入诗的意境并激发读者产生共鸣。 三、有动因的突出 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可以突破一般语言所遵循的常规,因此在诗歌中往往

7、会出现一些非常规的语言形式,突出便是其中的一种。韩礼德认为:“突出是一个概括性术语,指语言突显现象,语篇中的某些语言特征以某种方式凸显出来。”前景化是有动因的突出,即对文体有意义的突出。本文将结合具体的语境从词汇语法和语篇层面来分析这首诗是如何实现有动因的突出的。 (一)词汇突出 在词汇层,词汇的非常规使用会产生特殊的文体效果。如在该诗第五小节中,“Lamb”一词用了大写字母,这是全篇唯一不在句首却大写的单词,具有突显性文体效果。大写“Lamb”的突然出现超出了读者的阅读期望,给读者造成了心理反差。它与其它词形成失协关系,并得以前景化。这也使得该诗所塑造的主题凶猛强悍的“Tiger”和弱小无力

8、的“Lamb”之对比显得格外强烈。根据笔者的理解它有两层意义:1.人与社会的关系。软弱的人与可以对个体的人强加各种无形暴力的社会之间,犹如弱小的羔羊与凶猛的老虎,力量悬殊。2.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也有着力量悬殊。强的一方如老虎一般凶猛无情;弱势群体如羔羊,则温顺柔弱,任人宰割。诗人通过渲染老虎的威力,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解。 此外,该诗频繁使用frame,aspire,seize,twist,clasp,make等表示强悍力量的词汇来描述造虎的过程。这些表示力量和速度的词形成一个彼此纠结的语义场,令读者感到一种力量的震撼:老虎虽然难以驾驭,但造虎者更具有超常的能力,

9、有更神奇的力量可以将凶悍的老虎牢牢控制。 诗中的另一个突出语义场是由hammer、chain、furnace、anvil等构成的,这些词构成一个彼此相连的铸造链。诗人用“铸铁”类比“造虎过程”,突出了视觉及动觉意象,读者仿佛看到锤头、链条、熔炉以及熊熊的炉火就在眼前晃动,从而倍感造虎者力量之强大,造物之威猛。 关于“火”的词汇在诗中也格外突出,如:burn、bright、fire。诗人把老虎比作熊熊燃烧的烈火,与黑暗的丛林形成强烈的对比,让读者看到一幅黑暗中熊熊烈火燃烧的画面。这样黑暗丛林中的烈火更加夺目,在渲染恐怖气氛的同时也增强了老虎雄浑的气势。 诗中对比性词对的使用也非常突出,如brig

10、ht/night、deeps/skies、tear/smiles、Lamb/Tiger。这类词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斥矛盾和对立的世界:夜与昼、深海与高空、泪水和微笑、羔羊和老虎,折射着对抗而统一。老虎的外表看起来是如此的美丽、匀称,而其本质却是如此的凶狠,它所代表的美令人生畏,使读者对老虎难以想象、难以把握的特质产生畏惧。 (二)语音突出 从格律形式上看,这首诗基本上采用的是扬抑格。以这首诗的前两行(Tiger! Tiger! burning bright/In the forest of the night)为例。前三个音部都是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上一个非重读音节构成的,最后一个音部以重读音节结

11、尾。最后一个音节的重音结尾与前三个音节形成强烈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感和节奏感。押韵作为一种语音突出形式,通常可在诗歌及某些韵律较强的散文中被前景化,用以取得特殊的文体效果。本诗的押韵形式为aabb ccdd eeff gghh iijj aabb,第6诗节和第1诗节的节奏完全相同,如此回环往复,和衷共鸣,首尾衔接,这种形式恰与造虎过程相对应,即“整体形象眼睛心脏头脑最后的完成”,形成一个无孔可入的整体,使老虎这一主题意象的坚不可摧、浑然天成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其前景化,突出只有超自然的神力才能创造出这一凶猛怪兽。该诗从整体布局上形成了压倒的气势,逐渐加深读者对老虎形象的认识。 (三)及物

12、性突出 及物性分析源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韩礼德(1970)认为语言有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人们用语言描述他们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表达的是讲话者的社会经历和内心的心理经验,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包括过程、参与者和环境。人际功能即人们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来建立或维持社会关系,表达其意见、态度和情感并以此来影响他人的行为、态度。语篇功能指人们运用语言组织信息,使之成为完整思想的语篇。三种纯理功能各通过若干语义系统体现,小句的意义或存在于其逻辑结构中,或是通过语篇、人际和经验结构来实现。通过对这三大功能及其意义的分析也就实现了突出。在小句中,三大

13、功能在词汇语法层上同时得以实现:概念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来实现;人际功能体现为语气和情态;而语篇功能则体现在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及衔接上。 及物性是概念功能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它是描述小句的系统,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过程,并说明过程涉及的参与者、环境成分。 及物性分析包括四个方面:1.是什么过程;2.过程中包括几个参与者;3.参与者的角色在小句中如何体现;4.有无环境成分。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们把过程分为六种类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本文主要通过对诗中及物性系统的分析来突出语篇建构的客观性,旨在探索如何通过语篇中及物性特征的选择来凸

14、显诗人的意图和诗歌的主题。表一是对老虎一诗中诗行的及物性分析: 从表一显示的过程类型来看,整首诗主要以物质过程为主,物质过程主要是由动态动词体现的。且过程中的“动作者”多是老虎或老虎身体的一部分,是语篇主题的凸显部分,暗示了老虎的主宰力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上帝造虎的动态过程,与诗歌的主题呼应。从概念功能的角度来讲,语篇的叙事功能主要是通过物质过程和行为过程来体现的,这首诗以物质过程为主,换言之,是把物质过程作为一种突出方式而将其前景化,恰好与本诗的叙事题材一致,通过物质过程客观真实地体现了上帝造虎的过程,同时也显示出老虎主宰性的力量。 物质过程是“动作”的过程,表示在我们的物质世界中所发生的各

15、种活动的过程,反映了做某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不渗入任何有关人的情感、好恶、个人观念等主观因素。及物性系统分析显示了诗人布莱克如何通过对及物性系统的选择来凸显自己对上帝造虎的认识。诗人以物质过程为主体来体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即肯定老虎主宰性的力量,突出客观性,淡化主观性。 表一:老虎的及物性系统 由上表可见,这首诗虽以物质过程为主,但还使用了少量的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可以分为“归属”和“识别”两类。这两个范畴都可进一步细分为“内包式”“环境式”和“所有式”三类。诗中的关系过程属于归属类的环境式,反映的是老虎与熔炉这一铸造环境间的关系,实际上“熔炉”便是超自然神力的物化,借此感慨上帝的神力

16、之强大,所造之物的力量之大。而心理过程则是诗人以质疑的口吻来折射上帝面对老虎这一被造物时的反应,体现了强烈的抒情色彩。“他见到自己的作品时可微笑?难道是他造了你也造了羊羔?上帝难道是以微笑和欣赏来看待社会对人的压迫、人与人的互相残杀的吗?”诗人在疑问之中,已经提出了自己对社会中强大的统治力量的批判,对统治者的否定,对人民力量的同情。这两种过程虽是低频出现,穿插在物质过程之中,却同样服务于诗人意图和诗歌主题的表达。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相继通过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来描述上帝造虎的过程,符合读者的认识过程。 (四)语气和情态突出 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感情的文体,必然有大量方式来表现诗歌的人际功能

17、。人际功能主要包括两个系统:语气和情态系统。 韩礼德认为,句子是由语气成分和剩余成分构成的。语气成分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主语和述定部分,剩余部分包括附加语、补语和谓语动词。起关键作用的是语气成分中的主语和述定词的关系。韩礼德指出,功能语言学谈论的是语义,小句的主语在语义上是有所意味的。系统功能语法认为情态是人际功能的主要实现手段。在老虎这首诗中,限定词只有四个:could、dare、was和did,而且并不是每一句中都有限定词,因此这首诗主要是通过主语来表达意义的。诗中的主语或是老虎或是老虎身体的一部分,主要有Tiger,hand or eye,the fire of thine eyes,he

18、,the hand,shoulder,art,thy brain等,这与诗歌赞美老虎及其巨大的力量这一主旨相照应。 情态表达的是说话人本身的主观态度,但是通过取向的选择,可以突出说话人的判断、表现对陈述负责的态度,或者突出实际情况、推卸对陈述所负有的责任。情态是一个语义范畴,常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possible”等)、情态副词(“possibly”等)和情态小词(“perhaps”等)来体现。在本诗中只在“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和“And what shoulder,and what a

19、rt,could twist the sinews of thy heart.”两句中有情态动词could。这是作者在描写创造“老虎”的惊心动魄的劳动过程中,把“老虎”比作熊熊燃烧着的烈火,光芒四射,照亮了黑夜的丛林,感叹用怎样的臂膀,什么样的技术才能创造出“老虎”的心脏。另外,最后一小节与第一节的区别在于将最后一句中的“could”变为“dare”。将“could”和“dare”的对比前景化,突出其意义的变化。“could”和“dare”都是情态动词,在疑问句中都有对动作者能力提出疑问的意思,但两者的内在意义大不相同。“could”表示发问者对动作者能力的不确定。“dare”也含此义但发问者

20、偏向于相信动作者没有这个能力。这一前景化表明,前面所提的一系列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答而且使之更加令人不可思议:上帝就这样看待社会对人的压迫、人与人的互相残杀吗?作者对统治者的否定,内心的疑虑跃然纸上,从而引发读者对那神秘而又超能的造虎者产生更多遐想。 整首诗使用了12个疑问语气。疑问语气的高频出现是一种失衡突出方式,突显诗人的惊诧和疑惑。“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表现出作者急于寻求答案的心情。后面一系列问句的使用又使这种疑惑不断升级。最后一句“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dare frame thy symmetry?”中问号的使用,说明这一些疑问最终都未得到解决。 四、结论 在对诗中语境简要阐述的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放在了深入探讨诗作是如何从语言上来实现有动因的突出从而达到服务主题的目的的。本文对布莱克这首诗的分析表明,功能文体学能够为语篇的文体分析提供客观标准,有效地使读者对语篇的主观理解建立在客观的标准上。系统功能理论在文体学中的运用,使读者对老虎这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也说明了系统功能理论有着很强的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