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识别与造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107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赏植物识别与造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观赏植物识别与造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观赏植物识别与造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赏植物识别与造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赏植物识别与造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观赏植物识别与造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1分析及改革 国内外景观设计中,均对园林植物造景部分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许多城市都以其丰富的植物景观特色而著名。随着园林景观的日趋发展,植物造景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这要求园林景观从业人员能熟练掌握园林植物,并能合理利用园林植物进行造景。在各大高校开办的园林、园艺、景观、环艺、花卉、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中,有关植物造景的内容都占据一席地位,侧重点各有千秋。因专业而异,各校设立的课程有园林树木(学)、观赏树木(学)、植物造景、植栽绿化等课程,目的在于识别并运用园林植物。 园林树木(学)、观赏树木(学)等是园林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理论性、实践性均为较强。传

2、统的授课内容主要根据系统分类逐步讲授植物名称、识别要点、分布、繁殖及用途等专业学科性较强的内容,以此来掌握树木的习性、常见树种及其主要变种、花、 果、 叶、枝、干等各部位的观赏特性,进而对园林树木进行运用。特点是教学内容繁杂、识别特点多样,分布范围广泛,难以一一讲解、一一识别、一一记忆、一一运用,且该课程学习内容的主体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对讲授及学习该课程带来很大的困难。 植物造景、植栽绿化等课程是园艺、环艺相关专业的拓展课程,主要讲解不同场景园林植物造景等实践性内容,快速了解观赏性树木的大致特征及运用,相对较为浅显,达不到相关行业预期的能够识别、能够运用的教学效果。 我校农学院在开办的园林技术

3、专业中,针对高职院校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针对专业需求及行业需求,园林树木课程拟实行课程改革,在2013级城市园林专业招生培养方案中,将其改为观赏植物识别与造景,同时综合园林相关专业的特征,结合目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植物造景的日渐重视,将进行授课内容及方法的重改,以讲授实用性技能为主,旨在通过合理安排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法进行教学,达到识别、运用并能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该课程,提出一些建议,与同行分享及探讨。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重视的是能快速融入社会需求的实用性技能。针对这一任务,观赏植物识别与造景将实用性技能内容定位为常用观赏树木的识别与造景,常用观赏花草的

4、识别与造景两个方面,并互相穿插,互相交融,使授课内容更符合当前对植物造景人才的需求,尽快适应社会,并能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提升。 以往园林植物相关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以识别为主,理论相对高于实践,而实际运用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改革后的课程在教学中加大实验课程的力度,以提高学生对园林植物合理选择,合理造景的能力。 2内容及方法 观赏植物识别与造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我院2013级城市园林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性质为必修专业课,课时安排为44节理论,20节实验,共68节,并安排30节实训课程进行综合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内容涵盖树木、花草的识别与运用,并涉及适量绘图技能,力

5、求与园林、园艺、花卉专业的课程紧密相联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观赏植物识别与造景人才。 该课程授课课时相对紧张,如何安排将直接影响授课效果。本文综合园林、园艺、花卉等专业相关知识,突破目前很多课程采用的理论篇、实践篇等授课模式,将该课程分为两个部分,辅以少量的绘图技能,形成一门跨专业、跨领域的综合性课程,以期能适应园林、园艺、花卉等专业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 第一部分:观赏树木的识别及造景。按照常用的分类方法来进行树木的分类识别及运用,包括乔木类树木的识别及造景、灌木类树木的识别及造景,同时增加一些不同的分类方法如季节、色彩、体形等,贯穿于授课内容中,讲授共性特征及个性特征以及如何造景使用,拟安排课

6、时32节理论,12节实验。 第二部分:观赏花草的识别及造景。与树木相对应,以草花类植物为授课内容。包括一年生草本花卉、两年生草本花卉、多年生草本花卉识别及造景。同时涉及室内、室外植物造景相关知识,拟安排课时12节,8节实验。 以上两部分内容,每部分按分类进行总结,将所学植物以课堂实验的形式进行综合运用。达到掌握植物识别及造景运用知识的同时,结合园林制图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能进行相关图纸的绘制,增强平面及空间构图能力,增强色彩欣赏能力,读懂图纸,理解图纸,同时也增强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形成“识别-造景”,实现“理论-操作”二步走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的理论强灌式教学,转变为实践式、交叉式教学,达

7、到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3实施及拓展 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先讲授相关植物的理论知识,以此作为指导,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及总结,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本课程进行了改革,不再以研究性教学为主,而是为适应园林、园艺及相关专业对植物造景人才的社会需求,强调以常用园林植物识别及造景为主,而研究性、学科性知识留待兴趣较高的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所以教学实施方法也有所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种: 引导性学习:由学生根据常识,了解园林植物的特征、用途、功能、分类等内容,引出园林植物的常用分类方法及识别要点,进而分析造景方法及表达方式。 实例性学习:通过多媒体图片及实地踏勘的方式,将不同地点植物造景的实

8、例进行讲解及分析,巩固植物的识别要点及造景手法。 探索性学习:综合所掌握的理论及实践知识,能查阅相关资料,对真实场景进行植物景观方案的设计及图纸绘制;并能够作出客观评价。 循环性学习:由授课教师讲授园林植物的识别要点及造景方法,融入绘图技巧,让学生参照已学的知识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强化课程学习的同时了解自身不足之处并进行及时改善。 评论性学习:对所掌握的园林植物知识及完成的图纸内容进行相互探讨,各组团结合作,分别讨论、评价、总结、改进他组成员所作结果,并互相汲取经验,取长补短,实现递进学习。 该课程虽然只讲授常用树木及花草的内容,但知识覆盖面涉及树木花草的识别及造景、绘图等专业课程相关内容,综

9、合性较强,实施 过程中要根据所针对专业的不同进行各专业方向内容的拓展,有合理的倾向,实现与相关专业的自然衔接。如园林专业开设内容可以适度倾向于植物景观方案设计及图纸的绘制,如园艺、花卉专业开设内容可以适度倾向于花卉及园艺造景。 4评价及评分 该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不一样,评价方式也需要相对应的进行改变,评价贯彻于整个授课过程。 主要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专家评价及总结性评价。其中比较重要的学生互评及专家评价,通过学生互评,互相了解对方掌握情况,进而反馈到自身掌握的现状,通过专家进行总结性评价,综合分析学生及教师对该课程的掌握及授课实施的整体成果,找出欠佳之处,进行整改,再运用到教学中

10、,从而达到教与学的螺旋上升。 评分主要按平时综合情况,考试综合情况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得分,平时综合情况包括课堂表现及课堂实验,考试综合情况包括对所授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分别占60%及40%,总评分数60为合格,100为满分。 通过评价及评分,能及时掌握该课程的实际运行情况,了解授课内容的安排及实施模式实行的实际效果,掌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促进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5想法及建议 该课程经过改革,对教师的授课能力要求较高,需要紧跟社会发展趋势,掌握常用园林植物的更替,并且熟练掌握其运用及绘图等能力。目前我院开设的园林、园艺植物类相关课程,受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很难达到预期的授课效果,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最好是能够与制图及花卉课程组教师共同合作教学,以发挥团队的能量。 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及时跟随校内外专家学习提高;通过实施新方法,将真实案例融入课堂,促进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良性发展。 以上是本人对观赏植物识别及造景课程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请各位同仁热心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