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恩吉亚幻想曲》的创作特点与艺术风格.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1199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诺恩吉亚幻想曲》的创作特点与艺术风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诺恩吉亚幻想曲》的创作特点与艺术风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诺恩吉亚幻想曲》的创作特点与艺术风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诺恩吉亚幻想曲》的创作特点与艺术风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诺恩吉亚幻想曲》的创作特点与艺术风格.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诺恩吉亚幻想曲的创作特点与艺术风格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色彩愈浓厚的音乐,愈有生气,愈为世界其他国家与民族所接受。音乐作品诺恩吉亚幻想曲充分运用了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素材,选用群众熟悉与喜爱的优美旋律,以构思新颖的独特形式与手法赋予作品极具生命力的音乐形象,并运用西方作曲技法,经过拓展与加工后,完成了这部结构完整、构思宏大的音乐作品。该作品以内蒙古东部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诺恩吉亚出嫁远方、思念故乡的美丽传说为创作素材,概括地描述了内蒙古草原的壮丽景色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善良、勇敢、勤劳的纯朴形象。主题取东蒙民歌思乡曲为创作题材,采用蒙古音乐长调与短调的创作体裁创作完成。 一、创作素

2、材 1民族概况 蒙古族原居住在今额尔古纳河流域,以游猎为生产生活方式。公元850年后,大部分蒙古族人向东迁徙 ,以游猎的生产方式过度到以游牧为主。公元1206年,蒙古部的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并对外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经过多年的东征西讨,十三世纪中期,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大汗国。1279年,蒙古族统一了全中国,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辽、宋、夏、金、吐蕃、大理等国长期并立和相互争夺的局面。在元朝大统一的局面下,蒙古族的游牧经济和全国的农业、手工业经济之间加强了交流。清代汉族人民不断向蒙古族地区移动,形成了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等多种经营生产模式。 2作品选材 该作品取

3、材于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的具有蒙古古老文化特征的民间故事。蒙古在历史上曾一度分为东蒙和西蒙,相互问存在着很深的矛盾。西部蒙族骑马射箭以牧业为主,性格剽悍勇猛;东部蒙族以农业为主,位置靠近我国东北,生活习惯近似汉族。传说中的诺恩吉亚是东蒙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因生活所迫流离颠沛,被迫嫁到西蒙。在西蒙的日日夜夜,她每每刻都在思念自己的家乡、亲人,对家乡的一切都充满了眷恋之情。此曲虽源于诺恩吉亚的故事,但并不是从具体情节出发,一味的叙事,而是借这一历史故事为主题描写了蒙古草原这块广阔无垠的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栩栩如生的风土人情。全曲洋溢着辽阔草原浓郁的民族气息,充满了大草原的诗情画意,讴歌了草原人民眷恋故土

4、、热爱生活的深厚情感和精神风貌。 3音乐特征 (1)音阶蒙古族音乐采用中国民族音乐体系,多为五声音阶,五声以外的音多构成综合调式七声音阶。 (2)调式以羽调式和徵调式为主,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 (3)旋法蒙古族音乐的旋律线条经常呈抛物线型,即一个乐句或乐节高点往往位于中部。另外,音程较大的跳进,是形成蒙古民歌开阔、稳健、剽悍性格的音调特征。 二、创作题材 蒙古族民歌按题材分类可分为牧歌、赞歌、思乡曲、宴歌、谚歌、叙事歌和儿歌。 1、该作品主部主题选取蒙古族民歌思乡曲为创作题材。带有鲜明的蒙古族音乐特征。 2、 该作品副部主题选取蒙古族民歌牧歌为创作题材。明朗的旋律与主题形式鲜明的对比。 3、

5、整部作品围绕着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创作题材相关联并延伸发展。 三、创作体裁 蒙古族民歌按体裁分类可概括为长调和短调类。长调的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曲式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牧歌、赞歌以及一部分礼俗歌都属于长调范畴。短调曲调较紧凑、节奏整齐、曲式篇幅较短小。狩猎歌、叙事歌以及一部分舞蹈性的礼俗歌属于短调范畴。 作品引子装饰音的使用表现了蒙族音调中特有的手法,在拉长的音调中加入装饰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隐喻了马头琴的歌唱性。 该作品的主部主题(呈示部)是一首带有鲜明特征的东蒙民歌思乡曲,舒缓的节奏、忧伤的旋律表达出诺恩吉亚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里运用了典型的蒙古族音乐素材中的短调。蒙古族

6、的短调产生于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早期公元七、八世纪以蒙古族先民在我国黑龙江两部的额尔古纳河流域从事狩猎劳动时产生的狩猎歌曲,曲调短小、节奏整齐有力,并往往与舞蹈和打击乐相配合。主要用于狩猎歌、叙事歌以及一部分带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婚礼歌。短调的曲调轻松活泼、节奏感鲜明,较长调短小,音域也相对窄一些,但仍具有蒙古族音乐特征意义的大跳音程。 该作品的副部主题采用蒙古西部长调音乐素材,牧歌式明朗的旋律与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蒙古族先民跨出额尔古纳河流域迁徙至蒙古高原后,他们基本上放弃了原有的狩猎生产方式,改为以畜牧业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随之产生了反映游牧生活的牧歌体

7、裁。蒙古族的长调民歌不仅有较长大的篇幅,而且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在持续的长音上常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式的颤动和装饰。有的长调还具有史诗般雄浑的气魄和历史沧桑感。 长调与短调这两种蒙古族音乐最具特色的创作体裁在该作品中被作者广泛应用,而两种体裁的有机结合也使整个作品达到风格上的统一。 四、诺恩吉亚幻想曲的艺术风格 诺恩吉亚幻想曲的主题发展、安排和节奏处理方面都显示出作品多变的技术手法和宏大的艺术构思。 1、主题发展方面 该作品部主题动机与副部主题动机贯穿作品始终,或单独出现、或交替出现、或扩展出现、或完全再现。从第8l小节,忧郁舒缓地主题动机在这里变得刚烈坚定。第8l16l小节,主部动机和副部动机

8、交替出现,紧接着第162小节,是华彩乐段。在该乐段中,主部主题冈素与副部主题冈素继续展开,渐渐地,副部主题这一明朗的音乐形象占据了主要地位。它继续扩展,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后,乐曲的副部主题再现。呈示部中牧歌式的音乐主调在这里变的宽广辉煌。结束部采用主部主题动机。 2、和声安排方面 蒙古族音乐采用中国民族音乐体系,多为五声音阶,五声以外的音多构成综合调式七声音阶。另外,音程较大的跳进是形成蒙古族音乐开阔、稳健、剽悍性格的中心环节。对于汉族音乐来说,五度、六度以上的跳进已不多见,而在蒙古族音乐中五度、六度、七度、八度的大跳音程也较罕见。在该作品中多用四度音程的跳进。 3、节奏处理方面 该作品节奏处

9、理方面具有幻想曲追求自由化的特性,又融入了蒙族音乐的热烈与奔放, 突破了旋律性,不受节奏模式的约束。 引子中充斥着悲剧性的节奏音型,连续的七和弦转位,让情绪变得复杂化。紧接着连续的减七和弦转换把戏剧性矛盾突出向一个高潮。呈示部中主部主题节奏缓慢、优美,副部主题节奏自由流动,仿佛在描述诺恩吉亚思念故乡、同忆过去的美好情景。在展开部中,作者大量运用连续的十八分音符连接和连续的三连音连接来体现草原上骏马奔腾的壮观景象。同时也表现了草原人民英勇、豪放的性格和对家乡、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在华彩乐段中,作者运用了半音阶下行的自由节奏(散拍)体现了草原人民热爱自由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再现部,作者运用七和弦连接与主题变奏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更加壮丽辉煌的草原景象,营造了一种万马奔腾的热烈场景,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大型乐曲诺恩吉亚幻想曲,因其具有独特的创作特点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中国音乐作品中的佳作。而作品宏大的艺术构思和多变的技术手法也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