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书研究》与新时期词典学理论和编纂方法的创新.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126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辞书研究》与新时期词典学理论和编纂方法的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辞书研究》与新时期词典学理论和编纂方法的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辞书研究》与新时期词典学理论和编纂方法的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辞书研究》与新时期词典学理论和编纂方法的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辞书研究》与新时期词典学理论和编纂方法的创新.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辞书研究与新时期词典学理论和编纂方法的创新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得知,自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沈兼士于1918年在新青年第4卷2期上发表新文学与新字典,到1979年辞书研究创刊前的61年内,我国在期刊上发表的各类与辞书(字典、词典和辞典)有关的文章共198篇,年均3,245篇;而在辞书研究创刊至今的30年内,国内各种期刊共发表论文20611篇,年均687篇,增长210多倍。再看: 通过表1和表2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辞书研究创刊的1979年是词典学研究从“冷门”走向“热门”的里程碑。这是因为:一、辞书研究顺应了词典学发展的需要;二、辞书研究的出版为广大辞书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用武之地的学术论坛,极大

2、地激发了他们的研究热情;三、辞书研究不断培养辞书研究新人,进入辞书研究领域的人越来越多。辞书的研究必然推动词典编纂的发展,辞书研究创刊后,各种辞书编纂的体会和经验发表在辞书研究上,促使我国辞书编纂和出版走向繁荣。辞书研究作为我国唯一的词典学专业刊物,对推动我国辞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辞书研究的“功绩”很多,这里仅结合词典学理论和编纂方法的创新谈谈辞书研究在学界所发挥的作用。 一、词典学理论的引进、借鉴与创新 在辞书研究创刊以前,国内没有专门的词典学刊物,少数有关辞书研究的文章散见于普通语言文学期刊,且多是编纂和使用词典的经验之谈,与词典学有关的理论研究并不多。针对当时的情况,辞书研究的编

3、者通过约稿等方式组织了一系列介绍或翻译国外词典学先进理念的文章。例如:关于词典编纂工作的自动化(节译)应用电子计算机的某些结果(B.A.维尔捷利,E.B.维尔捷利;赵国奇19792)、法国词典学一瞥(黄建华19802)、未来的词典:词典编纂中计算机的应用(基普弗;吴莹19851)计算词典学的潜力和前景(安德留申科;王德春19902)、英语词典编纂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斯图平;郑述谱19911)等。这些文章涉及国际词典学的理论体系、国外词典的编纂实践、词典使用和词典批评,以及语言学理论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这对我国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词典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对推动国

4、内词典学研究和词典编纂的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就在最近,辞书研究还组织翻译了英国词典学家Michael Rundell在“第一届学习词典与二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语料库词典学的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语料库数据在学习词典中的显性应用(上、下)(Rundell夏立新,朱冬生20093,4),介绍了西方词典语料库和数据库发展的最新趋势。 二、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尽管辞书编纂在国际上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词典理论研究严重滞后,词典学是在上世纪中叶才发萌的新兴学科。1950年,西班牙词典学家卡萨列斯出版了现代词典编纂法引论;1971年,捷克词典学家Zgusta发表

5、了比较系统的词典学理论著作词典学概论。这标志着词典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已具雏形。在国内,辞书研究的创刊发行,推动了辞书理论的系统研究。辞书研究在创刊号上刊出了词典学试论(杨祖希19791),对词典学的定义、辞书的性质和类型、辞书的选词原则和辞书的释义原则进行了阐述;接着又推出一系列探讨词典学理论的文章,例如:词典编纂工艺学(卜东新19803)、教学词典的特点和类型(郭育英19811)、双语词典类型初议(黄建华19824)和词典和语言规范化(王力19824)等。从1983年3月开始,辞书研究连续14期刊载了黄建华的词典论,系统地描述了词典学的理论框架,并第一次在国内词典学界引入了“宏观结构”

6、和“微观结构”的概念,这对构建现代词典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在辞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后结集出版,成为我国各大学开设词典学课的教材或重要参考用书。对于一门新兴学科来说,学术术语的规范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辞书研究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于1984年开始先后10期刊登了杨楷的“辞书学名词解释”(19843至19861),对规范当时的词典学研究和词典编纂实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之后,辞书研究发表了一些探讨词典学理论和辞书规范的文章,如:词义的系统性、两重性与辞书编纂(苏宝荣,宋永培19853)、语文词典释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陈汝法19875)、试论辞书编纂与标准化(王人龙,赵福成

7、19872)、词典类型的发展与辞书学属性的思考(梅家驹19905)、语言学与词典学、辞典学、辞书学(林玉山19911)、消极词典与积极词典(郑述谱19901)、词典评价标准十题(陈楚祥19941)、词典释义的规范化进程(曹聪孙19973)、双语词典的类别划分与评价(黄建华19982)、西方词典释义类型和释义结构研究(章宜华20011)、浅析理论词典学的发展(武继红20025)等。这些文章涉及辞书的属性、收词、释义、系统性和词典评价等多方面问题,甚至早在1984年就提出了“外用汉外教学词典”外向型词典的概念(外用汉外教学词典的基础(任念麒19843),这些研究丰富了词典学的理论,对指导词典编纂在

8、正确理论框架下不断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期,辞书研究又发表了新时期词典学研究应具备的理论特色(章宜华20093)一文,从词典学的学科特点(学科地位、学科体系)和当前词典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原型语义学与意义潜势、框架语义学与事件意义、配价理论与分布结构、意义一文本理论与组配结构、认知语义学与意义驱动多维释义等方面探讨了词典学的创新机制。 三、词典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 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词典学在国际和国内都有了比较明晰的理论框架,但词典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词典学不是一个学科,只是词典编纂的艺术与技巧,词典学的学科地位多少有些尴尬,在高校从事词典学研究的教师一

9、直在夹缝中求生存。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词典学的发展。 那么,词典学是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是自成一体,还是附属于其他学科呢?辞书研究在19901991年针对这个问题组织了专题讨论,连续9期发表了20多篇论文。例如:辞书学的广义与狭义(苏宝荣19904)、词典学语言学与辞书学的分支(陈楚祥19904)、词典学是一门交叉科学(曹聪孙19904)、对辞书学学科地位问题的几点认识(郑述谱19904)、词典学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分科(王德春19911)、辞书学不再从属于语言学(徐庆凯19913)、从辞书学的研究内容看它的学科地位(陆嘉琦19911)、词典的依附性和词典学的独立性(汪耀楠19912)

10、、辞书学的学科地位辞书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属性(陈炳迢19914)等。虽然当时没有形成明确的共识,但还是有一些倾向性的意见。陆嘉琦(1991)对词典学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后认为:“辞书学的主要内容并不能包括在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之中。”陈炳迢(1991)认为:“虽然辞书学从其他学科(包括语言学在内)汲取研究手段和方法,但这些手段和方法毕竟只是实现目的的程式和方式,却改变不了辞书学的属性。”张春新(20063)在新时期词典学的学科地位一文中总结了有关辞书学科观后认为,承认词典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观点,符合当代词典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反映了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与多元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深化趋势,尤其是专

11、科词典的出现更为词典学归属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因此,我们可以说,词典学运用了语言学原理和方法,但不是语言学的附属,更不是应用语言学的分支,就像语言哲学探讨语义学问题但不是语言学的分支、计算机学科运用了数学原理和方法但不是数学的分支、信息科学运用计算机原理和方法但不是计算机学科的分支一样。况且,词典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远远超出了语言学的范畴。 四、相关理论的应用与创新 词典的创新,首先应该是词典学理论的创新。由于词典学是一门应用学科,词典学理论的创新主要原动力不是来源于对词典本体的研究,而是来源于对语言学、认知学、二语习得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理论的应用,用这些相关理论来丰富词典学的理论内

12、涵,在学科的交叉点上寻求词典学的创新点。辞书研究在这方面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语言学与词典编纂 词典是对自然语言的描写,语言学理论与词典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弄清这种关系对词典学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意义。辞书研究发表的词典和语言规范化(王力19824)、双语词典的语言学基础(王德春19824)、模糊语言与语文词典编纂(辜晓东19851)、语义学与词典编纂(郑述谱19875)、辞书与语言(王光汉19912)、专科词典与语言学的关系(李尔钢19924)、成语理论研究与成语辞书编纂质量的关系(何华连19946)、语言理据性及其在词典编纂中之应用(上、下)(李蕴真19956,19961)、从注释看专科

13、词典与语言学的关系(赵恩柱20005)、从选词立目看专科词典与语言学的关系(赵恩柱20021)、基于系统理论的译学词典理论建构(黄希玲20073)、现代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典编纂的影响(姚喜明20086)等文章让读者看到了语言学对词典编纂和词典创新的影响。 2、语言学等相关理论的应用 鉴于语言学与词典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语言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可以丰富词典学的理论内涵,促进词典编纂和释义方式的创新;也就是说,对语言学新成果的跟踪和应用是词典学理论创新和编纂实践创新的重要机制。辞书研究充分发挥了词典学创新的引领作用,对语言学在词典学中的应用给予了较多关注。例如:1)句法应用:谈谈词典如何揭示词的语

14、法功能(林立19835)、动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间的相互制约(胡绍铮19883)、英汉学生词典中的语法标注(周红红19951)、释义和语法结构(徐国强19824)、语法和词典类型(陈楚祥19962)、从语法搭配看动名兼类的复杂性(杨同用20082)等;2)语用应用:词典和语用论(东信行等19812)、词典的语言释义和语用释义(苏宝荣19941)、语用分析与双语词典(钱厚生19951)、谈语用学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张凤芝20043)等;3)文化应用:双语学习词典中的文化语境(江桂英19953)、浅谈英汉词典的“文化注释”及其设计(林大津19962)、词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与辞书编纂(苏宝

15、荣19964)、双语词典编纂中的文化问题(吴建平19971)、双语词典编纂文化观(赵雪琴20046)等;4)认知应用:论充分必要条件与原型理论的释义功能(章宜华20014)、辞书使用研究的认知视角(罗思明等20024)、词义的认知模式与词义的性质及构成(施春宏20026)、英语学习词典释义结构的认知特征(姚喜明20033)、“隐喻”认知、词义变化与辞书释义(苏宝荣20041)、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词典(王扬等20063)、汉语学习词典中动作义位的释义分析:认知图式视角(于屏方等20081)等;5)配价应用:配价语法与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梅晓娟20035)、从名词的配价看语义平面在英汉词典中的展

16、开(刘华文20062)等。 3、社会与用户理论的应用 词典具有社会属性,词典所描述的语言直接受社会文化和相应文化团体成员的影响;而另一方面,词典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直接面向社会和用户。从本质上说,词典编纂是社会文化行为。而词典使用则是社会心理行为。词典编纂只有很好地反映了社会文化现实,满足用户的查阅需求,才能够为社会、为用户所接受。辞书研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发表了不少关于这类研究的文章。1)社会视角方面:语言的社会性原则释义(赵应铎19822)、词的民族性、国体特色与词典释义(华天19851)、语言国情学与词典编纂(曹缦西19875)、国俗语义学和(汉语国俗词典)(王德春19916)等;2)

17、用户视角方面:词典的服务对象(亦志19811)、论读者意识(张新华20025)、词典使用研究的必要性、领域及方法(何家宁20024)、汉语词典微观结构的革新:学习者视角(吴英成20033)、论第三代英语学习词典的用户友好特征(武继红20062)、我国中学生英语词典使用情况的调查(苏颖20065)、词典使用策略与英语词汇水平的相关性研究(陈玉珍20094)等。 上述三方面的研究大胆地应用了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利用句法、语用、配价、文化、社会语言和语言国情,以及原型理论、心理表 征、心理图式等认知语言学的原理,从用户视角对词典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直接推动了词典学理论和编纂实践

18、的创新。 五、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词典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计算机在词典数据的存储、提取、分析、传播、交换、语料库设计以及词典编纂等方面为词典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自然语言处理或翻译中,也需要大型词库或电子词典来加强数据处理能力;这些新技术和新需求催生了计算词典学。辞书研究紧跟时代步伐,在辞书编纂、出版和辞书载体等方面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在词典编纂和出版中的应用 辞书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计算机还没有普及时,就开始推出计算机在辞书编纂中应用的文章,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辞书编纂手段的创新。例如:计算机和辞书

19、编纂(耿立大19836)、说一点儿词典编纂怎样运用计算机(王德春19845)、计算机和汉语音韵学(李格非19882)、计算机与教学词表的制订及评价(黄人杰19902)、词典的计算机辅助编纂与直接自动排版(袁仲江19902)、计算机辅助词典编纂的一次实践(邱国华19902)、电子计算机在双语辞典编纂中的运用(唐仁光19916)等。 2、信息处理技术在词典编纂系统中的应用 词典编纂系统和辞书编纂中的自动化处理系统是辞书出版标准化、数字化的主要途径,辞书研究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关注到这个问题。例如:计算机处理综述(齐作19895)、电子版英文百科全书的检索系统(王永桦,尹祝玲19982)、从信息科学

20、谈词典的编纂(乐嘉民19916)、词典工作的科学化期待理想的计算机软件(程荣19975)、大型词典编纂的计算机辅助开发与管理系统(王惠等20042)、基于语料库的双语词典编纂平台的构建(常宝宝20063)等。这类研究一直是国际、国内辞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研究热度至今不减。 3、词典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 计算机语料库是计算机技术对辞书界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它能把编者从纷乱的卡片中解脱出来,极大地加快词典的编纂速度,提高词典信息的可信度,改善词典的编纂质量。辞书研究十分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例如:国外的语料库建设(王钢19921)、语料库与双语词典(解建和19974)、百科全书信息管理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

21、(李晓红20014)、语料库与汉英词典条目释义质量的提高(李安兴20035)、从语料库建设到元语言话语文本制作(解正明20042)、语料库与汉英词典编纂(曾泰元20051)、平行语料库与双语词典编纂(于海江20061)、汉语古籍语料库的建立原则(杨建军20062)、关于语料库应用于双语词典编纂的几点思考(李德俊20063)、语料库技术的发展与现代英语词典的编纂(徐海20073)等。 4、词典数字化与电子词典 电子词典是电子媒体与辞书出版的最佳组合,电子技术能实现词典的无纸化出版和快速检索,并能实现多媒体显示和用户与词典的互动。辞书研究对电子词典的发展极为关注,这类研究成果的发表基本与我国电子词

22、典的发展同步。例如:多媒体技术与辞书编纂(麦志强19946)、知识处理与电子词典的设计(赵铁军,李生19951)、电子词典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章宜华等19966)、电子辞书的功能开发与利用(林申清19975)、关于工具书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张国强20013)、计算机双语词典的功能现状(安清波20014)、电子词典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廖海宏20043)、对我国电子词典发展策略的几点思考(章宜华20072)、我国数字化辞书的现状与问题(张国强20072)、电子词典功能的比较(源可乐20092)等。 5、统计技术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 应用统计学进行词汇的计量研究是现代词典收词、义项划分的主要科学依

23、据,能把词典编纂中的词汇和语义的操作从主观判断提升到科学决策的高度,如辞书研究发表的从莎士比亚使用的词汇量谈词汇量的统计(李金声19834)、汉语词汇的统计研究与词典编纂(王还19864)、汉语词汇统计的步骤和词汇使用度的计算(林联合19864)、汉语计量研究与语文辞书编纂(李兆麟19913)、论汉字数量的统计原则(李运富20011)、汉语计量研究初探兼评(现代汉语频率词典)(李兆麟19891)、汉语计量词汇学的丰硕成果读(张志毅等20033)等研究成果,对提高收词的科学性和释义的准确性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6、网络技术在词典编纂和传播中的应用 网络无疑是传递信息最快的词典媒体,同时也是编者的主

24、要信息来源。在上世纪90年代网络词典刚出现不久,辞书研究开始发表相关研究成果,例如:新词典、新观念关于网络词典的思考(俞剑19966)、关于建立网络化英汉语料库系统的设想(孙辉等19992)、网络环境下新词的传播与规范(章宜华20032)、词典编译者的得力助手网络搜索引擎(赵翠莲20054)、汉语网络工具书的现状与前景(刘奇惕20056)、的特性及影响(白崇远20092)等。 2007年,辞书研究发表了关于计算词典学理论框架的探讨(章宜华20076),从计算词典学的概述、计算词典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计算词典学的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词典编纂、词典的生成和词典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等几个方面,

25、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计算词典学性质特征、功能和任务,勾画出了计算词典学的理论体系。 六、辞书批评与创新 辞书批评(dictionary criticism)是词典学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词典的系统研究和用户研究(user research)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辞书批评的目的是褒优贬劣,树立正确的辞书编纂规范,鼓励创新或原创。辞书研究在辞书批评方面一直旗帜鲜明地褒扬具有原创性的优秀作品,鞭挞抄袭、拼凑的劣质之作,为营造健康的辞书学术和出版氛围作出了宝贵的贡献。譬如:的规范化和创造性答王同亿先生(晁继周19974)、“王同亿现象”剖析(巢峰19952)、略论词典释义中的继承和抄袭(符淮青19953

26、)、继承和抄袭岂能混为一谈(赵振铎19953)、双语词典质量标准与质量保障对策(张后尘19956)、抄袭和借鉴(符淮青19956)、辞书的特点与辞书的 抄袭(曹先擢19972)、王同亿事件的教训(陈楚祥19972)、抄袭侵权与继承创新(曹聪孙19974)、认清辞书编纂工作性质划清借鉴到抄袭的界限(苏宝荣19974)、社会责任心与精品意识(张履祥19974)等文章的发表,为在辞书界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弘扬学术正气,促进词典学研究和词典编纂的创新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辞书研究对词典学每个发展阶段的理论创新和词典编纂方法的创新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可以看到,一些研究对于国际语言学理论成果大

27、多限于简单介绍和浅层次的关联,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结合汉语实际的深层的融合。对于积极型词典的研究。从用户语言认知视角的研究还不太深入,像二语习得理论、中介语理论、语块教学理论等与学习词典的编纂和释义的关系研究不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词典语料库是西方上世纪7080年代的产物,而我们直到90年代才有这方面的成果发表,而至今大多仍只限于纸上谈兵,没有投入商业运营的大型词典语料库;而在西方谈语料库的建设和重要性已经是个过时的话题。这些都值得学术界和出版界注意。 总而言之,辞书研究自创刊以来一直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跟踪国际学术动态,引领学术潮流,吸收各种相关理论之长,比较中西辞书研究理论和词典编纂实践,为创

28、建当代词典学的理论体系、丰富词典学的内涵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辞书研究,许多词典学的新术语、新观点得以规范和传播,如西方词典学的类型观念、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积极型词典和消极型词典、语料库词典学、词典数据库等都是首先经辞书研究提出的;通过辞书研究,许多应用于词典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在辞书界得以传播和认可,如原型理论、心理表征、图式理论、配价语法、认知语言学、用户视角,以及句法、语义和语用研究成果在词典学中的应用等;有了辞书研究这个学术平台,老一辈词典学家开辟了词典学的学术道路。而青年辞书工作者能沿着这条道路走向学术殿堂;有了辞书研究这个学术氛围的熏陶,许多青年学生认识了词典和词典学,最后走上了词典编纂和研究的道路。辞书研究三十年来积极推动了我国词典学的理论发展,不断地培养学术新人。祝辞书研究越办越好! 附注 1在翻译文章题目后的引注中,分号前后分别为作者和译者姓名。 2章宜华,雍和明,当代词典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责任编辑王慧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