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152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之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黔之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黔之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黔之驴》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之驴》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黔之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初步学会翻译文言文。 2.学习课文中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了解虎与驴的性格特征。 3.理解文章的寓意,通过独立深思文章的寓意,提出多角度的创造性见解。 4.了解古代寓言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狐假虎威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那么当老虎遭遇了驴,他们又将上演怎样的一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为我们讲述的寓言故事黔之驴。 (设计意图:由狐假虎威的故事导入,简洁明了而且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带着探究的欲望快速进入课文,减少文言所带来的阅读心理障碍与审美障碍。) (二)介绍作者 柳宗元有一首著名的诗

2、江雪,大家还记得吗?(师生一起背诵)江雪从文学体裁上讲是什么?(学生回答,五言绝句)而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黔之驴是一篇寓言(板书)。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含讽喻劝戒的意义。寓,寄托的意思,一般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比较深刻的道理,也即寓意,惯用拟人手法。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寓言故事黔之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教师朗读,读的过程中强调个别易读错的字音(好、窥、噬、狎、踉、阚)和易写错的字词(窥、噬、阚),作为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设计意图:教师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字音字词的读法,句读的划分,文章的节奏,深刻体会文章的情感。) 2.接着学生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

3、疏通文意 1.首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试译课文;然后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寻求小组成员的帮助);最后全班同学交流合作,解决小组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总结课文中重要的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 (1)通假字 技止此耳(“止”通“只”,只,仅。) (2)词类活用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稍出近之(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 驴不胜怒,蹄之。(蹄,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蹄子踢。) 断其喉,尽其肉(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吃完。)

4、(3)一词多义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当作) 以为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4)古今异义 稍出近之 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因跳踉大阚 因,古义:于是 今义:因为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以为且噬己也 且,古义:将要 今义:并且 益习其声 益,古义:渐渐 今义:好处 (设计意图:文章虽短小,但文中出现的文言词用法比较复杂,宜进行归纳讲解,便于学生掌握。) (五)设计问题,探究寓意 设计问题: 1.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老虎,哪些语句描写了驴,请你找出来。(找学生读出句子) 2.找出描写老虎心理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3.找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语或句子。 4.老虎

5、对驴的态度有何变化?(惧驴识驴吃驴) 5.再读课文,揣摩老虎的心理。 读出寓意: 1.介绍寓言的特点: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文学世界中的讽喻世界,常用篇幅简短的假托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常常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 2.引导学生思考本文的寓意:在品读驴虎形象的基础上,对比“驴”和“虎”各自的形象特点,在驴一点一点丧失优势,虎一点一点的进逼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寓意,并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1)从虎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2)从驴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从其他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相互间可以自由讨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多角度) 从虎的角

6、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从驴的角度:我们不能做那些徒有其表,外强中干的人,要有真才实学。 从虎驴之争的角度分析: 要正确预估对手的实力,知己知彼才能获得胜利。 (六)拓展迁移 印发三戒的另两戒给学生,让学生合作读出文章大意及寓意。 (七)作业布置 1.复习字词,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2. 背诵黔之驴全文。 依据:通过课后的巩固复习,加深印象,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三、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一目了然突出了文章对虎和驴的心理、动作描写,以及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所表达的深刻寓意。一目了然,通过板书回忆课文,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难点,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倪静 潘颖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