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审美价值思想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1540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审美价值思想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审美价值思想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审美价值思想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审美价值思想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审美价值思想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审美价值思想研究关 键 词 马克思;异化;审美价值。 虽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是非常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且还带有它批判、继承与改造过的费尔巴哈学说的痕迹,但其中却含蕴着一种以人作为关照对象、具有丰富审美意蕴的价值思想。自手稿于1932年首次发表以来,国内外理论界对其美学思想展开了比较多的研究。然而,从价值论视域进行探讨略显不足。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从价值观的角度对之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廓清手稿审美思想的价值蕴含。 一、考察审美价值的逻辑轨迹从私有制到包括共产主义的全部历史进程 马克思价值思想强调,对美的价值追求是人的本质的体现,而人的本质是在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中展开的。

2、据此,马克思在手稿中阐明,应当到人类的全部实践进程,即从私有制到包括共产主义在内的全部历史进程中把握美、考察主体的审美能力。 在马克思看来,从私有制到包括共产主义的人类“全部历史是为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成为需要而作准备的历史(发展的历史)”。换句话说,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为了人并且通过人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以及人的作品的感性的占有。从价值论角度来看,对“感性的占有”即对审美对象的占有,人类的全部历史就是使人成为审美对象且具有审美价值追求的发展史。虽然手稿没有关于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与审美体验和自我享受相一致的明确论述,但不乏这一思想。马克思在论述“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时指

3、出:“由于人的本质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并且“是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他还说,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展开,人才能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对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情感、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正像在形式上直接是社会的器官的那些器官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关系,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对人的现实的占有。这

4、些器官同对象的关系,是人的现实的实现(因此,正像人的本质规定和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人的现实也是多种多样的),是人的能动和人的受动,因为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 马克思坚持:“人始终是主体”。但是,私有制使人丧失了主体性,“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所拥有的时候,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简言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只有当对象对人来说成为人的对象或者说成为对象性的人的时候,人才不致在自己的对象中丧失自身。”由此,手稿强调:“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是对人

5、的生命的占有,“是人从宗教、家庭、国家等等向自己的人的存在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是实现美、体验美的现实途径。 手稿对各种空想共产主义进行批判后宣称,科学的共产主义是人的审美价值与体验直接的同一。因为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同时,马克思也指出:“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只有通过未来的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不断推进人类全部历史进程,使“社会从私有财产”解放出来,走向“普遍人的解放”,才能促进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和感觉日益丰富与完善,实

6、现人类所向往和追求的崇高审美境界。因此,马克思说:“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是“社会的恒久的现实。” 二、审美价值思想的两大基本范畴异化和美 异化和美是手稿中重要的哲学范畴,也是审美价值论的两大基本范畴。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和美具有内在的相关性,现实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异化和美的价值归宿。 1.异化问题。在手稿中,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事实分析后,详尽地论述了各种异化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第一,劳动与劳动者相对抗。马克思明确阐述到,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

7、,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劳动对人来说完全成了外在的东西,而不属于他的本质。第二,劳动对象、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对立,并成为反对他自身的力量。对此,手稿指出:“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失去生活资料,正是异化劳动造成自然界人的无机的身体同人相异化、相对抗。第三,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马克思宣称:“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

8、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因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能够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而异化劳动却颠倒了这种关系,把人的生命活动变成了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第四,人同人相异化,亦即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相对立。手稿阐明:“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一般地说:“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在现实的世界中,人的“自我异化只有通过对他人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马克思将从异化劳动中产生出来的关系归纳为如下三种:即“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对作为异己的、敌对

9、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 手稿把异化作为核心范畴来阐述,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异化理论。尽管在此之后,异化理论渐渐被马克思所抛弃,而异化这一概念仍不时出现在关于费尔巴哈德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第一卷等著作中,并对马克思思想的嬗变产生重要影响。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学者图加林诺夫对马克思这一理论做出如下诠释:“异化是人的价值的丧失,而对异化的克服则是价值向劳动人民的复归。”可以看出,图加林诺夫只是从负面价值的角度来理解异化的,这也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传统认识。今天,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应重新审视过去对马克思异化

10、范畴的理解。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不能把马克思异化思想仅仅理解为一种退化,相反,还应看到异化是发展的必经环节,本质上也是一种进化。 2.审美思想。围绕上述异化问题,手稿也提出了丰富的审美思想。直接涉及到审美的论述有:第一,在论述劳动与劳动者的异化时,马克思提出:“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了畸形。”第二,在论述劳动对象、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时,马克思写到:“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同时,他还指出,那些“忧心忡忡的、贫穷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经营矿物的商人只看到

11、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独特性。”第三,针对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这一方面,马克思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这一重要的审美命题。 除了这些直接阐述外,手稿还有一些没有直接关涉到美的论断也表达了审美价值内涵。比如:在有关“人同人相异化”这一问题上,马克思指出:“人对人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人对妇女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通过感性的形式,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表现出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为自然,或者自然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具有的人的本质。”他还指出:“从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文化教养程度。从这种关系的性质就可以看出,人在何种程度上对自己来说成为并把自身理解为类存

12、在物、人。”另外,在论述人的交往、需要之异化时,马克思在对“人具有的需要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的需要”“别人作为人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为需要”等问题进行论证后指出,在未来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中,“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只有在这样联合体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社会才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因此,马克思满怀希望地得出结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兄弟情谊在他们那里不是空话,而是真情,并且他们那由于劳动而变

13、得坚实的形象向我们放射出人类崇高精神之光”。 从以上有关异化和审美思想的表述不难看出:异化和美是手稿审美价值思想的两个重要范畴。异化是理解审美价值的基石和钥匙,审美价值则是异化理论的升华,人是异化和审美价值的主旨所在。 三、手稿审美价值思想的当代意义 哲人以逝,时代变迁,但手稿审美价值思想仍然“在场”。从政治哲学的视域来看,手稿这一思想不是抽象的理论应然,而是确立在政治生活基础上的实践归纳。马克思立足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提出了具有实践意蕴的审美价值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为变革现实社会提供价值性标识。尽管手稿研究重点是经济学和哲学,但马克思始终没有放弃研究一

14、切精神领域,以人为关照对象的审美价值思想当然是手稿的有机组成部分。唯物史观认为,人和世界的关系始终是人类所关注的对象,而要从总体上来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立足于人类社会实践。手稿立足于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异化劳动,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异化关系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后指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和劳动产品所归属的那个异己的存在物,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受的那个存在物,只能是人自身。”人只有通过对对象世界的改造,即“人化”自然的改造,才能够确证自己是“类存在物”,即确证自己是有思维、有创造力、能

15、够欣赏美并享有美的人。而马克思清楚地认识到,若想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的异化现象,就必须用自由自觉的劳动取代异化劳动。因此,他得出结论:只有摆脱“整个的人类奴隶制”,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才能实现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实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 马克思正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审视人类生活,对人的审美价值诉求的考量逐步深化并获得实践的契机。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手稿审美价值思想是指向未来视域的,它不仅为我们审视和解释价值现象、认识世界与创造价值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还为人类变革社会现实、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提供了价值性的标识。 2.彰显深切的人学关怀使命。人的发展

16、是当今发展问题的核心,而人的发展目标就是要达到“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手稿审美价值思想以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宗旨,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费尔巴哈关注人和价值的人本主义传统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特定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在马克思看来,美的中心和本质问题是劳动实践中的人的问题。正是对人的劳动、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问题的关涉,对人的主体地位、人的发展要求、尊严与人格的尊重,使手稿昭示出极强的人本主义思维方式。同时,手稿关于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身之间矛盾的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特别是男人和妇女两性间的平等

17、以及人类社会中的兄弟般情谊等论述,悬设了从人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从追求人的精神解放到争取人类解放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审美目标实现轨迹。因此,手稿审美价值思想充溢着深切的人文精神特质,不仅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德性归宿,而且还为当代人树立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审美意识,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和谐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基本理路。 综述,手稿不是美学专著,但它对审美问题做出了深邃的考量,并且把对美学问题的思考与对人的改造、社会现实变革、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等问题的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其审美价值思想具有丰富含蕴。手稿审美价值思想,不仅为马克思价值思想走向成熟、建立完整的价值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处于价值意识和价值观念激烈嬗变时代的人们,加速人和社会现实的改造,拓展生存、发展的境域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范导。 注释: 德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90、87、85、93、88、87、58、129、81页,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苏瓦?彼?图加林诺夫:马克思主义中的价值理论第157页,齐友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