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楼救援逃生装置的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2202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种新型高楼救援逃生装置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新型高楼救援逃生装置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新型高楼救援逃生装置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高楼救援逃生装置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高楼救援逃生装置的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种新型高楼救援逃生装置的研究1 系统总体设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里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火灾,救援和逃生问题则非常棘手。现有的火灾救援设备主要存在以下2个问题:高度制约。从救援的角度看,消防人员难以通过现有装备到达50 m以上的高度实施救援。现有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差。目前,国内拥有简易的绳降高空缓降装置,因为逃生者使用该装置受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比如下降时自转、操纵困难,或者因为心里紧张、风速大等因素,导致逃生者使用失败。此外,老幼病残等行动不便者也难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设备。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系统针对高楼失火后的救援和逃生问题提出了一套

2、切实可行、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以提高火灾救援的及时性和安全性。针对20层以上的高楼救援和逃生问题设计了一套应急逃生和救援系统,即高楼救援与逃生系统,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高楼援救逃生系统主要是由中央处理器、烟雾探测传感器、火灾报警器、复合运动机构控制模块、延时控制器和折叠式救生舱模块构成,烟雾探测传感器、火灾报警器、复合运动机构控制模块均与中央处理器通信连接,折叠式救生舱模块通过延时控制器与中央处理器通信连接。该系统采用自行设计的连杆机构运动控制模块、救生舱运动控制模块,并于高楼顶部平台安装、布设一套应急可控的升降系统。该系统可在高楼失火等突发灾难中通过简易控制随时启动系统,开始工作,使高楼失

3、火后的紧急救援和人员疏散逃生成为可能,并能将相关人员安全、稳定、迅速地运至所需位置。 2 连杆机构的设计 本系统设计了一个带有三角架支撑的复合平行四边形机构,通过曲柄摇杆机构控制其收放运动,并用三角架来限制该机构的摆动角度,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具体如图2所示。该机构在选材上采用了钢架结构,使机构既坚固又平稳。该机构采用直线控制器驱动机构,使机构具有正反双向控制功能,并能很大的范围内调整机构的运行速度。 3 救生舱运动控制模块的设计 系统采用具有折叠功能的救生舱,舱的侧面采用了柔性的防火材料,上下底板采用坚固的防火材料制作,可在需要的时候将舱体迅速展开和折叠起来。采用脉冲控制器(MTPG-5E2N

4、)控制步进电机,实现楼层的精确定位,通过绕线器实现升降。绕线器采用带有轴承的金属结构,具有自动排线功能,并且可以合理分布4根钢索。 4 机构的安装 本机构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发生火灾时可以救人,而且平常又不影响高楼的外观。该机构可以实现自由收放,即平时连杆机构置于楼的内侧,当意外发生时,连杆机构向楼的外侧摆动60,救生舱正好置于楼的外侧,从而建立起一个应急升降平台,具体如图3所示。 该高楼救援系统巧妙地采用了楼顶布设方案,构思新颖,解决了救火过程中攀高的难题。另外,应用该方案后,救援与逃生工作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报警后只要接通电源即可展开救援行动,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控制,而且系统传动简单、灵活。

5、同时,合理使用机械传动机构,将传动机构与支撑结构有机结合,实现了救生舱位移的精确控制,使系统简单、牢固,承载能力强,展开、收起自如,速度调节灵活。而充分运用?索的数量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尤其是采用可折叠和防火材料制作的救生舱,能够保证工作的安全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大大提升了救援速度。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该系统的救援人数可以达到每小时100人以上。 5 结论 该系统已于2015-02取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位ZL2014 2 0597626.0,证书号是第4128058,由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拥有专利所有权,笔者为发明人之一。目前,该项目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已获授权书。 在研制该系统的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因此,它一旦研制成功并应用于高层建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较强的竞争力。该系统无论从功能上、效率上,还是从安全性等方面,均可完全替代现有的高空缓降器,可以实现救援逃生等多种功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编辑:白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