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246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环境监测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核心课,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时代性,既是重要的科学理论,又是重要的技术课程。既是开展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的一项日常工作,同时还是环境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环境监测基本原理的熟悉程度,也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操作水准。 环境监测课程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涉及内容多 以奚旦立主编的高教版环境监测(第四版)为例,全书共十章,

2、涉及环境监测的基础知识、水和废水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质量监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物理性污染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环境污染自动监测、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等方面内容。监测指标方面以地表水为例,共有109项,包括标准基本项目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5项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80项。各个指标的监测内容又包括了监测方案制定、优化布点、采样、实验分析、数据处理及质量保证等。 2.涉及学科多 环境监测的技术发展离不开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及数学等学科。不同的监测指标测定的方法存在很大差异,以废水中镉的测定为例,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3、法(GB7475-87)、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7471-87)、阳极溶出伏安法(HZ-HJ-SZ-0116)、示波极谱法(HZ-HJ-SZ-011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既有仪器分析方法,又有电化学分析方法,个别指标还可以采用容量分析、生物监测等监测技术,这就需要监测人员掌握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才能获得理想的监测数据。此外,环境监测数据处理过程中,还要求操作人员具备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 3.实验操作多 环境监测就是要通过测定某环境要素中某一污染指标的含量,再通过与相应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或污染物排放标准比对,了解该污染指标的达标情况。因为污染物指标种类繁多,测定方法手段也不一样,所以

4、各个学校在制订环境监测教学计划时,往往都设置11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时,使学生有足够的操作时间,培养动手能力。一般情况下,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水、气、声、渣四大环境要素的常规检测项目,至少要设置40课时以上的实验教学时间。 二、教学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问题 环境监测课程一般的教学模式为课堂讲授监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试验原理等,实验室有代表性的开设试验让学生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对于理论和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而言,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通过对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届毕业生的调查了解,学生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理论学习枯燥,学习兴趣不浓 环境监测课程理论

5、教学过程中,主要讲授各个监测指标的物化性质,掌握各个污染指标的国标检测方法的原理,主要靠学生理解、记忆,而且涉及的计算问题较多,学生普遍表现环境监测主要是做实验,理论学习枯燥无味,学习主动性不强。 2.试验目的性不强,应付了事 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表现是为了试验而试验,完成老师交代的试验任务。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实验课开展的传统模式是老师事先准备好试验所需的试剂、仪器,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安排的试验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分析任务。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普遍反映试验没有目的性,不知道试验要实现什么目标,不明白能说明什么样的问题。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3.课程教学效果

6、不明显,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通过与实习生、毕业生的沟通以及对用人单位的走访,学生在实习、就业单位的适应性不强,对课堂、试验操作的印象不深,短期难以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基于以上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水平,增强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更多符合社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是环境监测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组织各环节介绍 通过总结十年的课程教学经验,作者认为,有三个主体对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即学校、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 1.学校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核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操作,

7、可以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熟悉必要的操作原理和技能。 学校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在于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具备实验操作的场所,使学生在没有工作压力的情况下能静心地学习,大胆地操作,从而迅速提高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其缺点在于与实践的关联度不够,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但往往更新的速度等跟不上实践的节拍;学生更是处于学习阶段,不知道日后工作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导致毕业后需要一定时间培养其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2.政府机关 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环境监察大队等)作为环境保护的行政机关和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能是监管辖区内的环境质量,开展辖区内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监督辖区企业污染防治等。 在环境监测

8、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作者将环境保护部门与学生学习关联的主要理由是其特殊的位置和职能,能使学生更快的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掌握学科发展的趋势。环保部门行政执法的基础和依据是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熟知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工作的最新要求。 因此,政府机关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在于其掌握了国家政策,了解国家环保要求,同时还能为学生进驻各类企业提供便利,便于了解和见证各行各业生产特点和污染治理技术等,拓宽知识面,增强就业竞争力。此外,还可以使学生熟悉环保机关办事流程和要求,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缺点在于机关工作实践性、宏观性太强,作为象牙塔里的学生而言

9、短期内难于应付,很难主动开展工作。 3.企业 企业作为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的实习和就业单位,其优势在于专业化、具体化,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企业之所以接收实习生或毕业生,就是因为工作人员缺乏,学生进入企业后,首先被分配至各个岗位,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逐步分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其劣势在于知识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措施一般是固定,对于学生而言,应尽量在保证学习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让其涉猎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开拓其视野,提高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生进入某一企业实习时,仅能了解和学习某一企业或行业的状况和技术,这对于学生择业带来

10、了不利影响。 四、课程改革要点 笔者自2011年开始,对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主要的改革举措有一下几个方面: 1.理论课教学与试验课相联系,把技能考核要点贯穿始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通过试验巩固理论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理论课讲授前期,通过分析专业发展趋势和各种就业岗位的特点,强调环境监测课程在环境保护各个领域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前往环境保护行政机关单位、污水处理厂及重点污染管控单位参观学习,并聘请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授课,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2.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并通过标样分析验证其操作

11、能力。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环境监测实验课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在讲授试验原理、介绍试验的流程与要求、注意事项等之后,前期准备工作均由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分析过程中,试验对象为老师事先配制的标样,有利于学生检验试验结果的准确度,结果误差较大的,还需进一步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重新试验,直到结果达到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通过以上措施,学生均为了获得一个准确的数据来完成试验,纠正了学生只重视过程、不在乎结果的错误认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试验全过程的掌握能力和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水平。 3.合理分配课程考核权重,全面掌握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操作水平。考核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

12、成部分,但不能把考核单纯的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而应结合环境监测课程特点,综合各方面知识,合理分配考核权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课程考核权重分配方式为理论、试验各占50%,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和试验操作同等重要。在理论试卷的制卷过程中,尽量涵盖了教材各个章节和知识点,重点环节分配了较大比例的分值,同时还设置了综合分析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验课考核除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外,还把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作为考查内容,观察学生在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下找原因、想措施的自我调节能力。 4.将环境保护行政机关、企业等作为学生课程实习的单位,让学生到一线继续锻炼,巩固理论和实践知识。湖南环境生

13、物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制为三年,其中在校学习时间两年,实习期一年。实习期内,学生必须在一线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并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任务。学院环境教研室综合考虑该专业工作领域涉及污染治理、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联系了衡山县环境保护局、南岳区环境保护局、衡山县污水处理厂、湖南原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衡阳建滔化工有限公司、衡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作为实习单位。实习过程中,保证学生在行政机关和企业单位均有一定的实习时间,让学生对环境保护各个领域均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5.开展项目式毕业

14、生技能考核,并作为其毕业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毕业生技能考核是观察学生综合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经过两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一年的顶岗实习后,在毕业前期组织其参加项目式技能考核。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技能考核的主要方式为以“学院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为项目的综合调查,从环境监测课程角度出发,主要考察学生对学院水、气、声、渣四大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了解学生综合技能素质的状况,并给出客观的评价。同时,在毕业就业推荐过程中,扬长避短,人尽其才,介绍到其擅长的工作岗位。 在技能考核过程中,毕业生还需参加对应的水环境监测工、大气环境监测工、废水处理工等职业工种的技能鉴定。自

15、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开始,近三年学生的水环境监测工、大气环境监测工考证通过率一直保持在100%。 五、结束语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组织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改革探索,基本形成了“学校-行政机关-企业”三位一体的模式,即:理论/试验教学-行政机关/企业参观-理论/试验教学与考核-行政机关/企业顶岗实习-毕业技能考核。该模式与以往的“学院-企业”工学结合模式相比,增加了行政机关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尽管学生毕业以后不一定能进入行政机关工作,但是通过行政机关的顶岗实习,学生以后进入企业就业后,更加能体会企业和个人在环保方面要做什么,该怎么做,需达到什么程度。

16、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通过近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在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综合技能素质等方面收获颇深,学生毕业就业后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从教师角度分析,老师对学生思维习惯、知识需求与掌握情况、技能水平等方面更加了解,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自身也在教学过程中成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实践表明,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是成功的,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为学院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实现课证融合打下了基础。但是教无止境,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仍在围绕“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目标继续探索和推进,该教学模式仍然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与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