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视角下的拜伦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译本对照分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263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美视角下的拜伦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译本对照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美视角下的拜伦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译本对照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美视角下的拜伦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译本对照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美视角下的拜伦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译本对照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美视角下的拜伦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译本对照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美视角下的拜伦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译本对照分析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时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其诗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表现了诗人对早年骄奢淫靡生活方式的疲惫不堪。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视角对比分析该诗的译本。 一、三美论 “三美”初次提出是在鲁迅先生的汉文学史纲要书的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中国文字、文学创作的“三美”论,原文为:“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许渊冲先生在“毛主席诗词”译文研究中提出将此论用于翻译,并在再谈“意美、音美、形美”和三谈“意美、音美、形美”中具体讨论三美论。 三美论指译诗在能翻

2、出原诗的意境、诗音韵上有节调、形式上与原诗结构基本一致,即意美、音美、形美。其中最重要的是意境美,尤其在浪漫主义诗作中。许渊冲先生在外国语1979年第1期有关译诗的文章中谈到“三美之间的关系是: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 二、译本赏析 原诗: 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 Lord Byron 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 So late into the night, Though the heart be still as loving, And the moon be still as bright. For th

3、e sword outwears its sheath, And the soul wears out the breast, And the heart must pause to breathe, And Love itself have rest. Though the night was made for loving, And the day returns too soon, Yet well go no more a-roving By the light of the moon. 译诗一:那我们就不再出去游逛(裘克安 译) 那我们就不再出去游逛, 夜已经这样深了; 虽然心儿仍旧

4、是那样地动情, 月儿仍旧是那样明亮。 因为剑鞘比剑磨损得快, 而肉体经不起精神的消耗; 爱情本身也不得不休息。 虽然夜晚是为谈情说爱而天设, 白天又太快就会回来, 但我们将不再出去游逛, 纵使可乘着皎洁的月色。 译诗二: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查良铮 译)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消磨这幽深的夜晚, 尽管这颗心仍旧迷恋, 尽管月光还那么灿烂。 因为利剑能够磨破剑鞘, 灵魂也把胸膛磨得够受, 这颗心呵,它得停下来呼吸, 爱情也得有歇息的时候。 虽然夜晚为爱情而降临, 很快地,很快又是白昼, 但是在这月光的世界, 我们已不再一起漫游。 1.形美 形美在三美中是相对次要的,其中涵盖诗行长短,词性等

5、方面是否与原诗相近。原诗较短,一共3节,每行诗约有57个词。两首译诗都大致符合诗行的长短,但查良铮所译的版本就形式而言更符合原作,也更工整。除了第二节第三行诗有11个字以外,其它都保持在810个字,而裘克安的版本每行诗有713字不等。因此,虽然两种版本都大致符合形美,但查良铮译本的处理更贴近原诗,也更有闻一多先生所言的“建筑美”。 2.音美 音美包括节调、押韵等。原诗为隔行交互押韵ABAB形式,既有谐元韵又有尾韵。例如该诗第一节中第一行的a-roving与第三行loving,第二行night和第四行bright,第二第三节中sheath和breathe,breast和rest,loving和a

6、-roving以及soon和moon,非常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译作中查良铮译本为隔行押韵ABCB的形式,第一节中第二行与第四行“晚”“烂”押“an”,第二节中押 “受”与“候”,“ou”韵,第三行押“昼”和“游”,同样也是“ou”韵。裘克安译本中押韵较少,也无特定形式,第一节第一行的“逛”押第四行“亮”的“ang”,第三节第一行“设”押“色”的“e”韵。 3.意美 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曾说过: “声音该是意义的回声。”音美可以表现意美。原诗中出现许多的第一、第三节中出现了带有大量带有元音/u/的词,如so、go、no、a-roving、though。这些带有/u/的词读来好似长声叹息,体现

7、诗人疲惫、感慨的心情。第二节中又有许多齿音摩擦,如sword、outwears、its、sheath、soul、wears、breast、must,pause,breath,itself,rest。这些音读来轻柔,同样能表现诗人的身心疲惫,忧伤的心情。而第三节的too、soon、moon,就像中文中的去声,即第四声:据闻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其中有“去声分明哀远道”,同样too、soon、moon这样的词读来低沉、轻细。反观译本,虽然中文很难翻出这样的音美,但能通过意美来弥补。查良铮译本在第一、第三节中译为“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相较于裘克安译的“那我们就不再出去游逛”虽然

8、字数相同,“好吧”与“那”相比,读来更慢、舒缓,也更能体现诗人的无奈、感慨。 从整体而言,裘克安译本更倾向于逐字逐句地翻译,非常直白,而查良铮的遣词造句更为诗意。例如,两人“游逛”“动情”“谈情说爱”“白天”等和“漫游”“灿烂”“爱情”“白昼”的对比,查良铮的译法更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但美中不足的是,查良铮译本有一处误译,将“For the sword outwears its sheath”译为“因为利剑能够磨破剑鞘”,而裘克安的译法“因为剑鞘比剑磨损得快”才是正确的。虽然意美达到要求,但意思并没有。不过查良铮译本也有更多的亮点,如“so late into the night”,相对于

9、裘克安的译法,查良铮进行了补译,为“消磨这幽深的夜晚”,强调了“消磨”的动作,诗人之前的社交生活丰富,晚上有许多消遣时光的活动。现在虽身心疲惫,但仍然有怅然若失之感,只能无趣地消磨原本多姿的生活。而第二节中的“And the heart must pause to breathe”查良铮译为“这颗心呵,它得停下来呼吸”多加了感叹词,可以对应原诗第二节中连续三次出现“and”仿佛在长声哀叹一般。另外第三节中“And the day returns too soon”,查良铮译为“很快地,很快又是白昼”,而裘克安则是非常依照原诗,译为“白天又太快就会回来”,查良铮在此又进行补译,两次“很快地”突出

10、了诗人仍对早年生活方式有些许迷恋和不舍。最后一句原诗“Yet well go no more a-roving,By the light of the moon.”查良铮“但是在这月光的世界,我们已不再一起漫游。”的译法更符合中文的语序,结合全诗可以看出,查译虽有瑕疵,总体而言更自然、贴切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因而笔者认为查译的版本更优些。 三、结语 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并非拜伦诗作中非常典型的一首,但他用非常简单的词语向读者倾诉了自己疲惫、不舍、迷恋、矛盾的复杂心情。因此想要译完不难,但要译好不易。三美论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来解读这篇诗作和译作,更进一步走近诗人的内心,也提醒我们翻译诗歌时需对音美,意美,形美全面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