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个案调查分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272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个案调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个案调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个案调查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个案调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个案调查分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个案调查分析 一、背景及目的 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学校项目是市教委2007年启动,由基教处牵头,联合电教馆、信息中心、教研室等多个职能部门合作的跨部门项目。该项目实施基于市政府。400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实事项目,在农村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基本完善的前提下,多部门协作为学校提供指导与服务,提升设施应用效果,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学校跨越式发展,缩短城乡间的办学水平。该项目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面向2所学校试点,第二阶段面向22所学校,第三阶段将面向400所农村学校全面推开。目前项目处于第三阶段前期,在实施中发现上海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

2、施较为完善,信息化应用面广,现阶段主要任务提升应用“效果”。由于本项目跨部门合作,涉及到的服务机构和学校数目都比较多,因此,首先要为不同机构全面描述学校信息化应用现状,保证服务针对性、有效性及服务机构间合作的协调性;其次,基于应用效果的基线分析,通过阶段实践,能较准确地获得学校改进和不足之处,以总结经验教训推广应用。 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借鉴了韩国KERIS的研究成果,依据我国教育信息化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后,从投入、应用、产出、效果四方面对上海市四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进行实证调查分析,揭示学校信息化应用状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研究概述

3、 有关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研究国内分为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剖析国外特别是欧洲部分国家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有效性研究报告,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如:任秀华等人认为教育信息化有效性是指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革,以及各种干预措施对目标领域和目标群体产生的影响,研究范围应包括输入、行为措施、应用、有效性四个方面;另一方面,研究者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因素,如:郭莉认为教育信息化效益即为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行为”,“教师信息化资源投入量、投入结构和利用效率”。“教育信息化组织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衡量。 欧洲Schoohaet组织于2006年对欧洲地区有关基础教育

4、信息化应用“效果”(impact)的研究报告(共17篇)进行文献分析,其目的揭示出能体现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的实践依据,为全面描述“效果”提供分析框架。通过对这些报告总体分析,他们认为只有其中3篇明晰描述了“效果”内涵和其研究范围,其中最为典型的是ImpaCT2:The Impact of Inforn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on Pupil Learning and Attainment(Harrison等,2002)和Elearning Nordic 2006:Impact ofICT on Education(Ramboll Manage

5、ment,2006)。这两篇研究报告关于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内涵和研究范围较为相似,“效果”(Impact)是指针对教育系统系列干预的总体成就,依据不同国家教育政策可采用诸如“提升全国测试成绩”或“改善学生在校学习”等定量或定性指标加以描述;“效果”是干预的最后环节,其它环节包括投入、应用过程、产出,隔离后面3个环节独立研究“效果”将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在Harrison等人研究中,“效果”(Impact)与英国教育政策紧密相联,由诸如学生信息技能提升、国家测试成绩提升等指标来描述,关注学生在国家考试中成绩的提升与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系。Ramboll Management基于Harrison等

6、人的研究,根据北欧(Nordic)更为广泛政策目标即改善学生的学习作了相关修订,关于“效果”研究集中在学生绩效、教与学的过程、知识共享、交流和家校合作等方面。总体而言,欧洲研究关注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及其相关的关键环节,并期望通过实践揭示相关关系,但总的来说“效果”研究范围中四个环节的细化指标比较零散,特别产出(output)和效果(impact)两个环节相关指标容易重叠混淆,而韩国在此方面研究则显得更为系统和规范,更有利于实践参考。 韩国KERIS机构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水平”(ICT levels in K-12 schools)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效力(the effectivenes

7、s of ICT in education)两个方面描述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状态。其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水平”由投入(input)、应用(utilization)和产出(output)三个关键域(domain)所组成,这与欧洲研究报告中所指干预前三个环节是相一致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效力”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对学校教与学文化影响,侧重信息技术对教育本身所带来的影响。 “中小学信息技术水平”(ICT levels in K-12 schools)三个关键域的具体指标如下: 其一,投入。(1)时间投入,学校高层领导参与教育信息化培训时间、教师参与校本信息化培训时间和人次、教师参与校外信息化培训时间和人

8、次;(2)资金投入,学校信息化资金投入占总资金预算投入比、学校教与学软件和数字资源采购费用;(3)硬件投入,生机比、师机比、实际可用计算机占总计算机百分比、学校网速;(4)人员投入,信息技术教师占总教师百分比。 其二,应用。(1)教师应用,教师上传教学资源到校园网上的平均个数、参与信息化相关团队的教师百分比、通过校园网与家长交流信息的教师百分比、教师参与信息化课题研究的百分比;(2)学生应用,学生上传学习资源到校园网上的平均个数、学生通过校园网络交流信息(师生、生生)的平均条数、每天访问学校网站的学生百分比、学生利用学校机房的时间期限。 其三,产出。(1)教师方面,获得信息技术相关证书的教师百

9、分比、参与信息化竞赛活动的教师百分比;(2)学生方面,获得信息技术相关证书的学生百分比、参与信息化竞赛活动的学生百分比。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效益”描述指标包括教学内容、学生评估方式、教学方式、交互模式、学生与教师角色转换、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等方面。 综上所述,国内、欧洲和韩国关于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的研究,在关键术语表述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其内涵和范围具有很大相似性。其中,韩国将教育信息化产出与效益进行了区分。有利于在实践中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质,避免为应用而应用。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主要基于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包括“投

10、入”、“应用”、“产出”、“效果”四个方面,并以它们为类目,其中“产出”与“效果”借鉴韩国KERIS的界定即产出 主要是指基于信息技术本身所获得相关成绩,而“效果”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方面所产生定性的影响。编码对象包括上海市5个区、县以及浙江省、苏州市等11个评估指标及中国学术期刊网2000年至今的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的期刊、硕博士论文,在编码的基础结合韩国KERIS指标形成本次研究具体指标,具体如表1。 根据上述建立的“效果”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法收集信息数据。我们随机选取了上海市四个区县的四所农村实验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本次调查共回收管理者问卷4份

11、(有效问卷4份),教师问卷(90份)(有效问卷81份),学生问卷560份(有效问卷541份)。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入情况分析 1.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基本满足需求,但硬件设施仍需大范围更新 四所农村实验学校均是上海市政府2007年实事工程“400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受益者,通过此项目这些学校的信息化硬件环境都得到较大改善。目前几乎每所学校都拥有1-2间计算机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了学校所有教学场所,师机比为1:1,学校的联网率为100,且学校大部分学习场所均已联网;信息化设备种类比较齐全,每所学校都有不同数量的计算机、服务器、投影机、电子白板、

12、摄录机等(表2);学生用机环境存在区域差异,信息化条件比较好的学校生机比为1:6,而条件差的学校生机比只有1:20。 虽然学校的信息化硬件设施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但是设备老化问题非常严重,如表2以设备使用年限5年为界限,其中学校D全部设备都需要更新,而学校A、B的基本设备也有一半以上老化。信息化设备急需改进更新,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2.软件资源建设初具规模,整合共享机制有待完善 据调查,中小学使用的平台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行政管理平台,包括校园门户网站、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家校通管理系统及师生电子邮件服务系统;二是资源管理平台,包括校本资源库和校验培训案例库等;三是网络交互交流平

13、台,包括学生博客群、教师博客群、在线讨论社区、网络教研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在四所学校中,行政管理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都已基本建立完成,并且会经常更新使用,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数字化资源的积累;网络交流交互平台尚未开发,并且应用相对较少。平台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有学校管理者反映“由于平台过多,增加了教师使用的繁杂度,因此各种平台之间仍需进一步的整合”。 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市中小学通过学校自制(55)、区县层面(12)、市级层面(23)提供及向社会购置(10)四种途径加强校本资源库的建设,整体上已初具规模,有学校的资源容量已经达到了600

14、0G。目前学校教师自制是资源建设的主要来源,资源不丰富以及资源不合实际需求仍然是制约教师教学的主要因素。管理者建议随着教师对教学资源需求量的增大,需要提高教师资源共享程度,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资源的二次加工,完善资源共享共建机制。 3.信息化技术培训处于起步阶段 信息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手段。从对培训投入的调查(图1)我们发现:(1)信息化培训不管是从培训的人数还是规模来讲,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培训的内容大多集中于课件制作、平台应用等技术类培训,很少涉及信息化课堂教学层面的应用。今后仍需一定的资金投入支持学校开展校内外培训,扩大培训的教师数量;(2)教师在参与校内信息化培训时间

15、的长短与校长参与信息化培训的时间长短是紧密相连的,并且从培训层面上还是以校本培训为主;(3)B学校的培训投入要远远高于其余三所学校的,这主要是因为该学校参与了实验学校二期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市级和区、县层面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由此可见信息化项目的开展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信息化经费投入有限,投入结构不合理 学校信息化经费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学校的自主投入,自主投入经费主要从生均公用经费中获取,比例约占到30左右。另一个是.上级政府的专项投入,这种投入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学校信息化发展也存在间歇发展的特点。而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商业性投资是很难筹集到的。

16、投入不足是导致学校信息化落后的直接原因,经费投入的不可持续导致学校信息化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培训不能持续开展。 通过对四所学校的调研,目前投入的经费主要用途表现在四个方面(如图2):硬件及网络(79.5)、平台与教学资源(6.2)、教师专业发展(10.8)及学生信息化应用(3.2)。从整体上来讲,现阶段的投入结构不合理。相对于美国CEO研究论坛的报告中建议学校经费投入的比例:硬件及网络为45,软件与资源占25,教师专业发展占30。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轻应用”的现象,硬件级网络投入上占到了80。有的学校(C学校)将所有经费都用于设备的购置及网络租赁方面,忽视了其它方

17、面的投入,久而久之会不利于学校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上海市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应用情况分析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频率提高,效果显著 上海市农村中小学师机比基本都达到了1:1,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统计中(图3)看出91.2的教师经常使用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教学资料查找、教学计划管理、网上评课、学生信息查询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等,教师利用管理系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比如信息更新不及时(46.8)、基本信息不完整(29.3),信息分类不合理(26.7)、信息呈现方式不规范(23.0)。91.2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他们呈现

18、教学内容、拓展教学信息、辅导学生开展课堂练习以及学生协作学习的开展,96.3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64.2的教师经常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这些活动形式主要有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主题研讨、公开课、主题培训等。84的教师觉得相关的教学活动对日常教学工作帮助很大(图4)。 2.学生信息化态度积极,但是信息化应用机会少 教师在课程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后,75 3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图5),但是由于信息化应用环境的有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中,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都很少。 (1)调查中(图6),只有18.5的学生能够在学校较方便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有将近一

19、半的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信息科技课上)、规定的场所(机房)中 使用计算机;(2)由于学校地处上海远郊,50以上的生源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学生家庭拥机比(35)和计算机联网率(不足30)很低,仅有31.8的学生在家庭中使用计算机学习。相对于教师的用机环境,学生有很少的机会使用计算机,应用情况不理想,13.5的学生能够每天登录学校网站查看信息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等,而38.4的学生却从来没有登录过学校网站。因此,学校管理者在未来三年学校信息化发展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重视学生的信息化应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上海市农村中小学信息化产出分析 1.教师和学生在信息化活动产

20、出上存在明显差异 教师在计算机证书、活动参与得奖的比例上明显高于学生,这与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首先重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有着密切关系。调查中95.1的教师获得计算机证书;50的教师经常参加信息化活动,有24.4在活动中获奖。对于学生来讲,参加计算机考试获取相关证书仍然是一直比较少见的现象,只有8.5的学生获得计算机证书;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参加信息化竞赛等活动的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氛围。在调查的学生中,有23的学生经常参加信息化活动,仅有8.5在活动中获得相关奖励。 2.教师信息化科研成果有待加强 虽然学校开展了网络教研、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来促进教师的

21、专业发展,教师们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度,但是科研成果相对较少。在被调查的81位教师中,总共参与信息化课题数量73个,发表信息化相关论文的数量是41篇。 (四)上海市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应用效果分析 根据统计的数据(图7),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确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65.6的学生表示赞同,60以上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对情感方面的因素(诸如学习兴趣、动机、团队协作、独立学习能力等)以及信息技能的提高帮助很大,但是只有30.5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习成绩。这一调查结果与欧洲国家对于ICT应用效益的研究结论是相吻合的。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学

22、习的能力。对于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对小学阶段和某些学科(英语、科学)产生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学校的信息化条件和水平、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和时间等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都有正面的影响。 五、结论 本次调差结果显示,上海市农村中小学应用效果已经初步呈现,信息化投入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资源建设日益完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深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联趣。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层次应用,如何利用好学校现有资源,提升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一重点。 编辑:刘少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