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2960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玉米在广西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是广西养殖业的重要原料,也是山区人民的重要粮食,常年种植面积为55万58万hm2,占广西粮食总播种面积的 14%16%,常年总产量250万t左右 1-2,85%种植在山坡地,地块小,坡度大,土壤黏重。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种植方式是发展机械化生产长年难以突破的瓶颈。目前,广西玉米机播技术一直处于零状态。研究表明,机械化播种提高种植密度是玉米增产的有效途径,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协调个体发育是玉米密植高产的基础3-5。本试验通过设置2种整地方式、3种播种方式,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山地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在广西丘陵地区

2、大面积推广和加速玉米机械化步伐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供试土壤为褐土,土壤的基本化学性状为有机质15.33 g/kg,全氮0.09 g/kg,全磷0.13 g/kg,速效钾30.47 g/kg,pH值为6.33。供试玉米品种为桂单0810。 1.2 试验设计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整地方式为主处理,播种方式为副处理,共设6个处理,3次重复,12行区。行长18 m,行距0.7 m,重复间留走道1.0 m,小区行间不留走道。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46行。种植与管理方式同当地大田生产。试验因素及水平如下:主处理为免耕和条带旋

3、耕,免耕为播前对玉米播种带进行灭茬整理,不耕整;条带旋耕为播前仅对玉米播种带使用微耕机旋耕12次,标准达到深度不低于12 cm,耕层内直径大于4 cm的土块不超过5%,表土细碎,地面平整。副处理为2BF型单行播种机直播、BYM-2型双行播种机直播、人工开沟直播。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播种效率:单位时间播种面积。 重播率和漏播率:根据每穴播种数的调查,以单穴2粒、0.27 m穴距为标准,计算重播个数和漏播个数,与总测定数的比值百分率分别为重播率和漏播率。 田间调查播种效率、重播漏播率和田间出苗率,记载生育期、株高、穗位高。 1.4 收获测产与考种 灌浆期每个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测定

4、株高、穗位高和茎粗。在玉米完全成熟时测产,每点测产20 m2,收获时每小区选取代表性果穗10穗进行室内考种,测定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质量等农艺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玉米生育期及出苗的影响 田间调查(表1)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和播种方式下的玉米生育期基本相同,总生育期为138142 d。从播种到出苗所需天数,基本在 15 d,只有免耕处理的玉米受土地板结影响,出苗偏晚且效果不佳。不同处理间拔节时间也不尽一致,除免耕处理的玉米较晚,机播较人工直播玉米晚1 d 拔节;在抽雄、吐丝期机播玉米较人工直播玉米晚12 d,成熟期机播玉米较人工直播玉米晚23 d,机播

5、玉米生育期延长,使得后期灌浆结实时间更长,对籽粒形成有直接意义。 从表2可以看出,旋耕的出苗率好于免耕,可见旋耕灭茬处理有利于玉米出苗。经旋耕机播过的处理, 平均出苗率高于人工播种,这是由于机播均匀,深度一致,覆土镇压受力一致均匀,出苗比人工播种健壮整齐;但由于土质板结,免耕之后机播的效果不佳。而免耕人工直播在播种时受人为践踏,加之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对播种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造成玉米落种不均匀,偏离行向,有的与肥料落入一堆,形成弱苗,甚至难以出土,造成了缺窝断垄。 2.2 不同处理对播种效率和质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和传统人工播种方式相比,BYM-2型双行播种机的播种效率大幅提高,播种用工

6、量明显减少。而人工播种无论效率、用工还是成本都明显高于其他方式。以播种粒数2粒为标准,抽样调查机械直播的漏播率。漏播率范围在3.52%5.26%。由此可见,当前的播种机械尚较粗糙,漏播率极高,难以满足当前每穴播种粒数2粒的保苗需求。同时,当前播种机较高的漏播率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种子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种子质量,做到精量播种。 2.3 不同处理对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玉米抽雄吐丝后,不同整地方式和播种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逐渐减小,不同处理之间的株高、穗位高和茎粗变化较小。人工开沟直播的株高、穗位和茎粗要高于机械播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的株高、穗位高和茎粗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表4)。 2

7、.4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实收测产及考种结果(表5)表明,不同整合播种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由于56月份阴雨天偏多,光照不足,不利于玉米授粉和灌浆的顺利进行,从而严重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高。不同处理玉米产量为5 821.406 158.25 kg/hm2。其中,旋耕处理的平均产量为6 033.67 kg/hm2,免耕处理的平均产量为5 938.3 kg/hm2,较前者减产1.61%,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双行播种机的平均产量为6 092.15 kg/hm2,单行播种机的平均产量为6 016.88 kg/hm2,人工开沟直播的平均产量为5 848.92 kg/hm2,

8、较前两者下降4.1%和2.80%,三者间差异显著。在构成因素上,机械化播种处理玉米的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均较人工开沟直播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旋耕处理的双行播种机的穗长最长,行数和行粒数最多;各处理在穗粗和百粒质量等方面均未出现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播种方式种植模式是协调高密度条件下个体通风受光条件、营养状况并最终作用于产量的因素之一6-8。机播玉米播种深浅一致、均匀有序,在苗期易形成壮苗,在其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均高出传统种植的玉米9-12。播前机器翻耕1次土地,改变了土壤板结,提高了根系的发生速度,为植株生长打好了基础。机耕机播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在整个生育期内玉米长势状况优于传统耕作玉米,产量有一定提高。 传统玉米播种技术用工量大,单产和效益偏低,影响了农民的种玉米积极性, 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播种技术进行改造升级,以稳定本区玉米种植面积。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广西,操作BYM-2型双行播种机,可以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和改善玉米的播种质量,对高产、稳产的形成十分有利。机耕机播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在整个生育期内玉米长势状况优于传统耕作玉米,产量有一定提高。加快发展玉米机械化生产是进一步增加玉米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必然选择。同时,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的玉米生产方式,是未来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