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答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3194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答案 “只有不属于时间的事物,才能在时间里永不消失。” 开幕式前,展场里放着电影皮娜的配乐,是律动感很强的那一段,若隐若现,淹没在现场熙熙攘攘的气氛中。皮娜?鲍什(Pina Bausch)是向京非常喜爱的一位舞者,她们身上散发出某些相同的气质:执着、专注、敏感、纯粹,还有点神经质。 向京 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算起,向京做雕塑有26年了。这次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回顾展”加“新作展”,她准备了5年,仍陷入焦虑。 向京的这种焦虑多半来自自我怀疑,如演员即将登场的紧张与亢奋。“艺术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玩意儿,你总需要一套自圆其说的东西,首先是说服自己,成立之后,才能去做一个展览

2、。”向京不是一个文本先行的艺术家,她不爱给自己的作品套用理论,但并不排斥将创作动机分享给观者。她很努力地准备着,希望在登上舞台的那一刻,让观者同时接收到视觉化的雕塑和文本化的解读。因而,在展览之前,说服自己、在整个系列新作中“结构”出一条明晰的线索是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结构”是向京很习惯用的一个词,在我们的几次聊天中,她反复用到这个词,来搭建自己的艺术世界。从感性到理性,从思维碎片到通顺逻辑,从雕塑作品到艺术理念,再从艺术理念回到作品本身都是她“结构”的过程。 2011年的“这个世界会好吗?”个展之后,向京开始投入新系列的创作,她想讨论的还是人性这个宏大话题。新系列叫作“S”,是策展人朱朱

3、起的名字。“人性的,太人性的。我想过用这类更直白一些的名字,也与我作品名称的一贯文法很匹配。但尼采我真心不敢用,承受不起。”向京不知该如何恰当地总结这批新作,朱朱看了之后,脱口说出“S”,向京觉得有意思,两人的直觉碰撞让她如释重负,这么暧昧模糊的一个符号稀释了她的某些焦虑。 走进民生美术馆一楼的展厅,两条巨蛇最先勾住观众的目光。一是色彩艳丽,一红一绿;二是体形硕大,曲卷而上,相互呼应。向京给绿色的蛇起名行舍,意为行动的居所,寄居灵魂的躯壳。它是蓄势待发、伺机而动的,它的攻击性隐藏在缓缓前行的身体之中。另一条红色的蛇叫行嗔,它是行走的愤怒体,不静不止,能量毕现,躯体带着强烈的侵犯性刺激着观众。这

4、一组以蛇为主体对象的作品一共三件,另一条白色的蛇行形被截成多段,蜿蜒匍匐在地面上,延伸到另一个展厅,如果只是走马观花,会很容易错过,它带着蛇特有的隐蔽性藏匿在暗处,善变又无处不在。 三条蛇代表三种状态,形状之外,“S”如一条路径,串联出向京试图结构的主题欲望和关系。5年前在以动物和杂技为主体的作品里,她想探讨的是处境,是那种深处被动环境里的生存痛感。这一次,她把视线聚焦在更个体化的表达里。 “我特别强调在理解欲望时,尽可能去除掉伦理判断,就是在道德之外去观察人性。”向京想脱离欲望的对象,诠释欲望本身。她做了一件有关抑郁的作品,从反面去解读欲望。展厅的一角,站立的男人、伏地的女人面对着一只黑色的

5、大狗,形成一个相互对话的三角关系,向京给这件作品起名善待你的抑郁,它是一只忠实的大狗。这是典型的向京式命名,一种掷地有声、有明确所指的表述。在这三个角色构成的家庭组合式关系中,大狗似乎变成了主角,它可以让人自省,也可以让人丧失自我。女子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地下,企图深入到人性内部的深井。 在“S”中,有一件群像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占据了几乎一整个展厅。这是一个有点戏谑、黑色幽默的叙事场景。S形的航线曲折破碎,水面上三三两两个人构成一组不同的关系,有彼此交流的,有相互协作的,有不甚友好的,被捆绑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微妙的关系也被放大了。隋建国在早期对向京的评论里说:“看向京的作品,哪怕是大庭广众之

6、中,也会觉得你是一个人在看。”孤独感是在不知不觉中钻出来的。 2002年,向京做了一件小群像作品浅水区,她营造出一个游泳池里的局部场景,只有4个人,戴着泳镜,观者很难通过眼神去透视内心,但每个人的身体和姿态又将各自圈在了各自封闭的世界里。向京在随笔集细节里谈到过这件作品:“公共场所人群众多的情形最容易遮蔽掉我的存在,同时把人性暴露在面前。”她做群像,多半都有这种考量。“关系”是向京一直会探讨的问题,只是在“S”中,她想琢磨得更深一些。在做这组作品之前,朋友推荐向京读马丁?布伯(Martin Buber)的我和你,不同于西方传统中我与他者的对立关系,布伯强调“我”与“你”的关系,“对话”(con

7、versation)是既保持各自特点又联系彼此的一种方式,这之间的张力也成为向京诠释“关系”的诉求。 展览之前,这些作品大多放在宋庄的工作室里,人物居多,也有动物。她每天穿梭在这些作品中,有时自己都会感慨:“我竟做了这么多!”在中国当代雕塑领域,向京无疑是高产的,这个圈子里,人人都知道向京对雕塑有多么热忱。事实上,雕塑是一项非常枯燥的工作,需要不停地打磨、抛光、上色,有时甚至像个机器,重复着同一个动作。雕塑之外,她几乎没有生活。相对于更流行的观念艺术,雕塑简直像老古董一样,向京做的还是具象的一类,方法就更加刻板与老套了。然而,“只有不属于时间的事物,才能在时间里永不消失”。向京说。 向京做雕塑

8、几乎不用模特,她害怕被模特的形象束缚,像是在写生一样,最后做出的东西只是一个人体,找不到灵魂。在她做的大大小小人体中,女性较多,“全裸”系列里忧郁、迷茫、坦诚的女性裸体甚至一度让她陷入女性主义的舆论漩涡中。她热衷于做女性人体,一是对她们的内心世界感兴趣,二是熟悉。向京可以极其熟练地捏出各种姿态、各种面貌的女性,而对于男性人体的塑造,直到现在,她仍有些不自信。 有限的上升是一组有趣的人体尝试。她塑造了四个人体,三男一女,双手向上,去碰触所能达到的极限高度。每个人都很逼真,肋骨一根根暴露在皮下,却个个都是虚构的,有异于真人的头型、长到拖地的阴毛和超现实的动势。向京说:“雕塑让人深刻认识到什么是有限

9、性。”在被各种局限性束缚的雕塑里,向京选择了可塑性最强的材料,去拓展更大的空间。一直以来,她都用玻璃钢做雕塑,因为玻璃钢没有性格,可以给它附着各种属性,相比之下,传统材料比如青铜、木头本身就会说话,甚至会代替作品本身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在这一点上,向京的控制欲很强,她的作品必须自己说话。 根据创作方法,向京把艺术家分为两类:方法论型和问题型,她将自己列入第二类。 作品S是一个丧失双臂的女人体,用朱朱的话说,这是一个“自戕”的形象。女人体侧面呈S状,紧闭双眼,沉浸在某种快感中。这是个无可言状的作品,所有的元素都透着不确定性,无法定义,不好解释,这也是新作与以往作品之间最大的差异。 向京很欣赏辛迪?

10、舍曼(Cindy Sherman),美国最重要的摄影师之一,她自己给自己当模特,自己给自己当摄影。向京作品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与辛迪?舍曼有点像。有点反讽,有点荒谬,但相比之下,舍曼更犀利,她把种族、性别、阶级这些更庞大而尖锐的问题放在作品中,向京说:“她的作品中始终有一个隐秘的男性视线和一个隐秘的自我。”做了20多年雕塑的向京,正在将自己试图解答的问题更内化,从直白走向委婉,从单一变得复杂,把各个枝节的线索会聚到一起,或许会迸发出更多能量。 艺术之外,她依旧是一个古典主义者,用着不够智能的诺基亚手机,读诗、拍照、遛狗、聊星座。 这次大展之后,向京会休息一段时间。她说她会放下雕塑,去小村小镇走走。更早一些,她想的是“告别”雕塑,而不是“放下”雕塑。“我做了这么多年,几乎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雕塑里,除了雕塑,也许我该做点别的事了。可一旦我说告别,万一以后又忍不住想回归雕塑,那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回顾展的主标题叫“唯不安者得安宁”,出自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颤栗:“唯劳作者才得食,唯不安者才得安宁,唯沉沦于下层世界者才能拯救可爱的人们,唯拔出刀子者才得到以撒。”面对艺术,向京既是个不安分者,也在其中寻找安全感。 (本文图片由向京工作室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