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动态及教学应用.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371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动态及教学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动态及教学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动态及教学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动态及教学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动态及教学应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动态及教学应用一、引言 Selinker(1972)提出中介语假说,他认为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中的独立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与目的语的中间状态,它具有可渗透性、动态性、系统性、可变性。关于中介语动态性的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当属H.D.Brown,他从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错误类别角度将语言学习划分为无规律的错误阶段、突发阶段、系统形成阶段和稳定阶段。前三个阶段到第四阶段的过渡是漫长而艰难的,期间则很容易产生语言石化,而语言石化的产生则会阻碍和限制学习者完全习得第二语言。这种状况对于二语习得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试希望通过对中介语石化产生的深入研究,

2、来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二、 中介语石化定义及分类 (一)中介语石化定义 中介语石化,指的是外语学习者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言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增加都无法改变既有状态。其具体表现为,在目的语中介语中,总会出现一些表达方式、规则和次系统,而这些规则和系统如果转化不当则会形成顽固性错误。Selinker(1972)认为,形成语言石化的时间为五年左右,一旦形成将会牵制二语的提高。 (二)中介语石化分类对教学启示 学界关于中介语概念的深入探讨,其中体现在石化现象的分类上面,较有代表性的分类结果有以下两项: Selinker(1972) 以辐射

3、范围为标准,将中介语石化分为个体石化现象和群体石化现象。个体石化现象,指个体学习者的语言石化,即多次被纠正的错误反复出现。其具体体现在两个层次,一为过渡性错误,表现为随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将会消失。对于这类石化现象教师不必过于担忧,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重难点,通过不断的复现正确的语言知识点 ,加强对学生的正确语言输入量,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学生的二语学习水平。长此以往,这类个体学使者语言石化现象也会逐渐消失。 第二个层次是石化性错误,顾名思义,这类错误无法完全消除。群体石化现象,即语言石化现象普及整个社会而被认为是整个社会正常的语言现象,如十九世纪初上海的洋泾浜现象。这类石化性错误虽然不易消

4、除,但它也并非永恒不变,即它是一个较为缓慢变化的动态过程。基于这个突破口,教师不能对学习者的石化性错误听之任之、放任不顾,应该不断给学习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改进氛围。通过正确的语言形式的强化刺激,让学习者自己渐渐意识到自己固有的偏误现象,从而慢慢拜托石化性偏误。 Selinker&aLkshmanan(1992)从性质上看,又将石化分为短暂性石化和永恒性石化。短暂性石化,指外语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二语学习,其外语能力稳定、持续提高并达到一定的高峰,之后二语能力将会趋于平稳,甚至停滞不前。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如果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大量的输入,这种石化只是暂时的,可能可以消除并取得二语能力的提高。基于

5、此,教师应采用的教学策略及方法和个体学习者的语言石化现象是相似的。对我国广大的外语学习者而言,中介语基本上都没有永久性石化,而只是处于暂时的稳定期。永恒性石化则是二语学习者的二语能力遇到瓶颈,不再提高。 三、中介语石化成因对二语教学的影响 中介语石化的成因,一直是许多研究者研究的重点,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造成语言石化的因素是多样的,因此教师也因针对中介语石化产生的原因准备好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Selinker训练迁移” 对教师和教材选择的指导 Selinker(1974)认为,中介语石化会在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过程中出现:母语迁移、训练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及目的语规则泛化等。以下着重

6、阐述训练迁移对二语教学所带来的影响: 训练迁移,主要指教师和教材两个方面。教师的母语如果不是目的语,其口语可能会带有方音,其教学会造成一定的训练迁移。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着过硬的专业技能,例如清楚的目的语语言发音等。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音,避免方音、口头禅等现象的产生,从而给学生一个相对完美的语言输入环境。教材选用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学习水平、国籍等因素的考虑来如果教材内容脱离实际社会,那么学习者在实际应用中则会遇到困难,学而不能致用,以致于造成一些语言石化。 (二)从文化适应角度间接预防语言石化现象的产生 Schumann(1978)则从文化适应程度角度分析了

7、中介语石化的成因,他认为目的语文化适应程度与语言石化程度呈现反相关关系。他通过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来阐述语言适应能力。社会距离主要包括社会主导模式、融入策略、封闭程度、凝聚程度、群体大小、文化相似性、态度和打算居住的时间。这些因素密切相关,如果无法适应则会排斥目的语坏境,从而不利于二语学习。而心理距离包括语言休克、文化休克、学习动机、语言疆界渗透性,一旦产生语言休克,学习,失去语言学习动机,二语学习将会停滞不前。当中国学者在国外学习生活时,一旦过了兴奋期,就会发现自己好像不太适应那个文化环境,如果不能很好的融入目的语文化,他们就会产生排斥感。因此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融入到目的语学习文化中来,对产生语言休克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里疏导从而消除他们内心的忧虑。平时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在培养学生增加内部动机的同时,还要设置一些外部奖励机制,即增强学生的外部动机。通过对文化因素的克服,教师可以减少学习者产生的偏误量,从而间接减少语言石化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