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鬼文化探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416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鬼文化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鬼文化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鬼文化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鬼文化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鬼文化探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鬼文化探析一、说鬼鬼文化的起源 鬼的观念形成很早,在原始社会初期出现的图腾崇拜中,就融入了鬼图腾崇拜,在甲骨文、说文解字里已经产生了“鬼”字并有所诠释。从字义和所留文物上考察,“鬼”的观念在当时很受人们的尊敬、畏惧和崇拜,并一度有氏族部落以此为名或姓。 (一)“鬼”产生的根源。在中国远古,因为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无法理解和生老病死的无法制控,以及人死后所归之处的迷茫无知,认为人死后,将处在另一个超越的境界,并由此幻化产生出鬼崇拜和鬼畏惧。由此阴法鲁对“鬼”的诠释为“原始人类想象人体中有一个神秘的存在,它控制着人们的思维和感觉,这个神秘存在就是灵魂他们把附在活人身上的灵魂与人死后独立存在的灵

2、魂加以区别,称后者为鬼古代真正崇拜的就是这种人死后变成的鬼魂。”(1)汪玢玲也认为“鬼魂观念来自人对自身生理现象一家周围世界的一种误识和原始思维经验。这种观念一旦产生,便具有一种强大的魅力,渗透到人类思想的深处,形成一种文化,左右人们的世界观”(2)。他们都对鬼观念产生的原因有所论述。 (二)甲骨文释“鬼”和说文说“鬼”。甲骨文里,鬼是象形字,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似人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恐怖面具),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而在说文解字注里则释为“鬼,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气贼害,从厶”。把人死后所处的境界叫鬼,也就是我们民间俗称“魂灵”。 除甲骨文、说文外,

3、在先秦其他典籍里亦有许多关于“鬼”的记载,如礼记?礼运里载有“列於鬼神”语句,其注为“鬼者,精魂所归”。礼记?祭义里载有“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列子?天瑞篇里载有“精神?x形,各?w其?w,故?之鬼”,其注“鬼,归也。归其真宅。” 在古汉语字典则释“鬼”为“人死后灵魂缩编成的东西”;新华大字典则是“人死后的精灵叫鬼”。 (三)作为氏族名称和姓氏。把鬼作为姓或氏,可以看作时人对“鬼”畏惧和敬重的转化。譬如,古吴越之地就有以“鬼”为名的鬼方国、鬼氏族。康熙字典里载有“山海经鬼国在负二之尸北”的“鬼国”。 作为姓氏,据考证,古时候委实有过鬼姓。黄帝时有臣子鬼臾区(一作鬼容区);商代有叫鬼候

4、滴人(据传鬼姓即源于此);康熙大字典释鬼就有作姓氏这一义素:“黄帝得宝鼎冕侯问于鬼臾区,则鬼臾区注为黄帝臣也”;到了明代有“鬼力赤”(中国人名大辞典)。清代亦有鬼姓,徐珂的清稗类钞即载之。 在百度百科释“鬼”第十一条、康熙大字典、新华大字典里,均载有鬼作姓氏这一义素。不过在当前姓氏资料中,新旧百家姓中均未见到有鬼姓,一说已经失传,另外一说是慢慢转化为“归”姓。在日本,“鬼”姓保留延持到现在,如鬼岳、鬼谷、鬼冢、鬼泽、鬼武、鬼田等等,日本“鬼”依然比较多。 二、鬼文化的发展 关于鬼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自先秦上古时代就开始出现,起初人们是口耳相传,至文字有一定的发展,文学意识有了一定的蒙孽,鬼神文化

5、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开始出现文学记载。在先秦典籍春秋、左传、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中,都有关于“鬼”的记载;春秋论语中载有“乡人傩”的记载,礼记、礼器载有“鬼神饷德”等;到战国时代有归藏,黄帝说等;两汉时期有汉武洞冥记、异闻记等;六朝时期有博物志、搜神记、等;唐代有传奇、独异志、古镜记等;宋代有太平广记等;金元时期有潮海新闻夷坚续志、诚斋杂记等;明代神魔小说盛行,主要有封神传、西游记等;到清朝,鬼文化的记载更是林林总总,不下数百种之多,其中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可作代表作品。综而观之,“鬼书”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在以上关于鬼文化的典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包含着以民为本、人定胜天的

6、古朴思想。比如在搜神记?宋定伯捉鬼中的宋定伯将化作羊的鬼卖去,“得钱千百五,乃去!”还有聊斋志异?画皮篇,尽管恶鬼千变万化,后来还是被神通广大的道士所拿获,“以木剑割其首”。这类例子很多,无论恶鬼有多么里海多么狡诈,最终还是要被治理无穷的人们所捉获,这也表现出人们朴素的人定胜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思想。 作为超越人类而存在并且拥有灵异能力的鬼,人们在畏惧的同时也充满着尊敬,尤其是对家人死后所归属的鬼魂,或者是民族英雄、国家将士等等,这些受人们爱戴的人死后所变成的鬼,按照人民大众最古朴的想法,应该是好鬼,善鬼,应该继续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比如在屈原楚辞?山鬼中,就表现出“被薜荔兮带女萝”

7、、“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山鬼形象,还有包公死后成为五殿阎君等等。徐华龙先生用图示表现了人们对鬼神观念的矛盾心理(3): 非常形象和逼真的表现出人们“崇鬼”、“畏鬼”的原因。 人鬼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人鬼之间是可以换化的,当人变成鬼后不久,还可以复活还以人生,或者以投胎转化的方式再现人世。比如在在此勾勒出人对死亡的畏惧的同时,也描绘出人们对永生和世事轮回的向往。 在今日唯物主义价值观下,对鬼文化应该有一个深刻而全面地的认识,对鬼文化中存在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既不能对中国古代文化中鬼文化现象进行全面的批判和抛弃,毕竟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积淀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比如优美动人的人鬼之恋、扣人心

8、弦的鬼故事、千百年所淤积的宗祠文化、特色的丧葬文化、久经不衰的影视鬼片、西藏独特的鬼学等等,都需要我们继承中国鬼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同时,我们又要分清里面的糟粕,去除封建迷信思想,抛却繁琐浪费的供祭丧葬,为形成具有特色的先进中国古典文化切割把关。 三、鬼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原因和影响 鬼文化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是因为它融入了中华文化的主流,做到了批判和劝谕的文学效果。比如,十八层地狱,以人间不同的罪恶方式来应和地狱中不同的惩罚方式,从而达到了规劝、向善的作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冥婚,就起到对所有天下父母的最切肤的规劝。 鬼文化一般由生动、丰富、曲折、扣人心弦的惊险、恐怖亦或浪漫故事所

9、构成,迎合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比如鬼吹灯涉及的“盗墓”、“风水”等内容,出现的鬼魂和尸灵崇拜,情节环环相扣,故事比较恐怖、惊险;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红梅记中的李慧娘、长生殿里杨贵妃,痴情的女鬼执着于对爱情的追求,生前爱情受阻,死后继续寻追逐,引发我们的惜恋之情。 同时,鬼故事还寄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社会现实进行真实地描绘和反映。如蒲松龄的画皮,是对当时人吃人社会的一个揭露。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里的谈狐说鬼、劝善惩恶之笔,冷峻忠实地反映出了明清之际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矛盾,对当时统治阶层的种种罪恶和社会生活中的丑行恶习,在客观的记叙中给予了尖锐的讽刺和揭露。鲁迅先生曾极为中肯地评价说:“惟纪昀本长文笔,

10、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形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卓见”。(4) 古代文化生活中,鬼文化的涉及范围很广,在描述民俗民风、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质的同时,综合了巫神文化、宗教文化、庙堂文化、中国祭祀礼教等等,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历史、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语言、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天文、医学、科技等方面予以重点描绘和突出,尤其在以及婚丧嫁娶、吉庆节日等民俗民风、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质等民俗文化的诸多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探讨中国古代文学鬼文化之要素及其流变,为现代文学民俗资源的追溯提供了一个理论背景和经验参照。”(5) 此外,各种有关鬼怪神话故事的形成和传播,不仅丰富了文学创作题材,也形成了当今时代趋之若鹜的鬼文化媒体影视。 再者,鬼文化本身的复杂形态,也使担当“启蒙”重任的现代文学在理性批判之余,潜隐着对“鬼”民俗审美和藉“鬼”表达内在思想款曲的艺术向往,在此基础上,鬼文化在现代时期产生了美学功能的演变与演进。旧鬼离去,新鬼登场,在中国这个文化长河中,鬼文化将作为一种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