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学发展的“本土化”路径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439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艺学发展的“本土化”路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文艺学发展的“本土化”路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文艺学发展的“本土化”路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艺学发展的“本土化”路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艺学发展的“本土化”路径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艺学发展的“本土化”路径研究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社会文化发生着戏剧性的变迁,文艺学也因此经历了多次转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文艺学学科开始了“本土化”建设。我国新时期30年文艺学的“本土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本土需要出发、偏离本土需求、回归本土需求。这一工作表明我国的“中国特色”意识不断加强,文艺学发展的“本土化”不仅对文艺学学科发展是一件好事,而且还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好趋势。 2.文艺学发展“本土化” 中国文艺学发展“本土化”的含义既包括有本土性的理论特色,又指可以指导本土化建设的实践。20世纪50年代,“文艺学”一词从苏联引进,到60年代文艺学依然没有一点本土意识。新时

2、期以来,我们文艺学学科“本土化”建设才刚刚开始,这将是一段充满困难和挑战的过程,在30年的本土化建设中,出现了偏离工作需要的现象,这其实反映我国对本土化建设的迫切性,好在我们偏离轨道以后又及时回归到本土需要。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文艺学本土化建设偏离了初衷,这次的偏离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学术界的浮躁、外界环境的冲击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社会的到来,大量的外来理论知识席卷而来,这一切都对中国文艺学的“本土化”建设带来冲击,本土化建设还未来得及辨认外来理论,就迷失了自己,从而出现了本土化建设的偏离。此外,我国文艺学学术界充斥着急于成功的心理,都希望本土化建设工作尽早完成,盲目引进

3、一些外来理论妄想加速本土化建设速度。我国文艺学“本土化”建设偏离本土最远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 90年代末,我国文艺学学术界都慢慢冷静了下来,他们感受到了危机感,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本土化的作用,于是开始重新审视文艺学“本土化”建设工作,重新回归本土化到了。从理论方面看来,宣传、呼吁本土化建设的口号不断被提出,本土化建设工作的呼吁程度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从行动方面看来,我国文艺学学术界着手几方面的工作:(1)不断挖掘本土传统理论资源。比如说深入集中研究作品文心雕龙,目的就是充分挖掘传统理论资源,并且形成以本土理论为主的学科体系。(2)对中西方文论、西方文论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论进行整合,这

4、一工作有着很大的难度,但是仍然积极进行着。(3)探究“外来理论中国画”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践行动双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得我国文艺学发展“本土化”建设工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突破传统。 总的说来,即使我国文艺学发展的“本土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偏离需求现象, 但是并没有完全丧失本土化,我们仍然有着很强的本土意识,即使受到外来理论的不断冲击。 3.中国文艺学发展的“本土化”路径 我国文艺学“本土化”工作进程主要体现在文艺学学科教材的变革上,由于教材是学科知识的浓缩表现。我国文艺学学科教材建设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初到50年代末,教材都是引进苏联的,主要有文学原理文艺学引论等。(2)60

5、年代初蔡仪和主持编写的文学概论等,从古今中外多个角度选取素材,带有一丝中国作风,但是理论体系、指导思想仍是模仿苏联。(3)70年底末初步改革阶段,十四院校编写的文学理论基础北师大文艺理论教研室编写的文学概论等三本教材投入使用,这一阶段开始用批判的眼光对待西方观点,但是整个知识体系仍受到局限。(4)90年代末,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1998年修订版)以及陈传才等人编写的文学理论新编(1999年版)这两本教程的出现,呈现出新颖的题材、多元化的风貌。(5)21世纪,我国文艺学学科教材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从文艺学学科教材的发展,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文艺学发展“本土化”应该从以下几个路径做起: 3.1确定

6、编写教材理念 在文艺学学科教材的编写上,应该确定本土化理念。传统编写理念上往往考虑到全球化,但是忽略了本土化,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外来理论,却不考虑本学科教学是否需要。因此,在教材编写上,我们要吸取文艺学学科本土化建设的最新成果,还要根据这一学科特征进行大胆的创新,突出学科特点,探索出符合文艺学学科本土化建设需要的教材体系。 3.2教材内容 我国文艺学发展的“本土化”建设不应该仅仅是目前中外杂糅的状态,而应该是在我国文艺学的引领下的中西融合,这就需要我们明确我国文艺学理论,对外来理论知识进行辨别、筛选,将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部分留下,摒弃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教材内容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应该找到中外融合的

7、点,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3.3使用本土话语 我们发现,在我国文艺学学术界内,普遍存在着西方化话语,这就使得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学生的听课都存在着困扰,学生似乎很难真正理解教材内容。因此,我国文艺学教材编写上应该多使用本土化话语,对外来词汇进行通俗化处理,使得其有本土化的表达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总结 我国文艺学发展的“本土化”建设道路崎岖而又漫长,但是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也将坚持走下这条道路。总的说来,只有通过文艺学学术界共同的努力,不断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意义上实现中西理论知识的融合、更新我国文艺学学科教材,通过本土化文艺学学科教材的使用,促进我国文艺学发展的“本土化”建设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