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平衡理论难点浅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4697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平衡理论难点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化学平衡理论难点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化学平衡理论难点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平衡理论难点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平衡理论难点浅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化学平衡理论难点浅析 化学平衡理论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较困难的一部分,对这部分知识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对电离平衡学习。本文就化学平衡理论的应用及在应用中时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作简单归纳。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对任何两个同时进行且相反的过程都存在平衡,我们所学的化学平衡就是其中的一例,而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都属于化学平衡的一种,所以只要搞清化学平衡特征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就可准确把握这部分知识的应用。 一、溶解平衡 这里主要讨论固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平衡。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都存在溶解平衡,即溶解的速度等于结晶的速 此时溶液浓度一定。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是不难理解,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又往往出现差错。例如:在某温度下的CuSO4饱和溶液中悬一块缺角CuSO4晶体,经过一段时间后,晶体的角补上了。有的学生得出CuSO4晶体质量增大了,溶液的浓度减小的错误结论。究其原因,就是没能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在什么条件下溶解过程达到平衡状态,什么条件下溶解平衡会被破坏(产生移动)。溶解平衡既然是一种化学平衡状态,也就同样具有动、定、变的三大特征。达到溶解平衡时,溶液浓度一定,但此时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是一种动态平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溶解平衡。上述问题,外界条件没发生变化,CuSO4的溶解平衡没有被破坏,所以CuS

3、O4饱和溶液的浓度没变,CuSO4晶体的质量自然也不变。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提出一些问题如:难溶物质不溶于水为什么会溶于酸?如Mg(OH)2 、CaCO3等,又如AgCl 、 BaSO4等物质又为什么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如何用化学平衡理论加以分析呢?Mg(OH)2 、CaCO3等难溶于水的物质并不是绝对不溶的,当把CaCO3放入水中后也存在溶解平衡CaCO3(固) Ca2+CO32- 加入酸后: 要破坏难溶物的溶解平衡,一般需加另一种物质,但这种物质加入后必须能够产生弱电解质或气体,才能使难溶物溶解平衡发生移动,使其继续溶解。 二、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属于化学平衡的一种。弱电

4、解质溶于水后都存在电离平衡: 从上述两个例子得出电离平衡也是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 三、盐类水解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一般盐类水解后溶液显什么性能较好掌握,但对水解过程中存在哪些化学平衡往往弄不清楚。原因是没能很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来分析盐类水解平衡的实质,所以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产生错误。 下面从化学平衡角度来讨论盐类水溶液为什么会显碱性或酸性及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1、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酸性 这类盐的水解平衡,同时存在着弱碱和水的电离平衡,其结果,使溶液中OH-r, H0,m+nr, H0。 只要熟练的掌握化学平衡理论就能正确的解决上述四种情况下的平衡状态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有些情况不是一种平衡状态,往往各种平衡同时存在,但凡是平衡状态就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将会产生移动,直到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