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法之探索.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4962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教法之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历史教法之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历史教法之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教法之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教法之探索.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历史教法之探索 加强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是适应当前历史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环节,笔者就以多年的教学体验,改革历史教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在备课上下功夫 历史教法改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前备课。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一要备学生,即摸清学生的知识底细,了解每班学生的基本情况。二备教学目标,掌握每课的教学目标,是上好课的基本前提。教学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三备教材,即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详略得当。四

2、备教法,也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课型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认真备了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弄清自己该教什么,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养。 二、转变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要求学生全面参与,发挥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体现课改的价值。改革教师以往“填鸭式”教学。充分利用新教材安排学生自己设计历史课,适时选择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拟定教学计划,设计与课题相关的板块,采用个别学生重点主持或全体学生参与的方式,利用阐述、设问

3、、分析归纳、总结等,让学生对该课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课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得失或心得,撰写相关的小论文。学生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中,或讨论,或研究,给学生以全新的教学方式,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没有失败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收获。其次转变师生关系的角色,教授学生如何读懂书,读透书和搜集研究历史资料,学生搜集的历史资料,教师未曾见过。学生提出有别于教材,有别于教师的观点时,师生角色就转变了。学生独立自学、研究和共同检索、相互讨论时学生就是自己的老师。这一角色转变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就是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学信息的传授方式,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益。有目的

4、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显现,是个性、独特性得以彰显的过程。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不断超越与前进的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料之外的观点,也就是超越现实的问题教师则成为学生,细听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可突破某些权威的结论,因为它是开放式的民主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可以发挥民主,畅所欲言,可以另辟蹊径,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都可以支持。例如:对辽、夏、金、元入侵中原的结论。有的学生提出“落后并非挨打”的观点,这是对人们常言的“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观点的超越和挑战。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研讨教学法以具有思维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以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问题深入思考和探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获得新知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智慧形成和发展的场所,也是学生情感世界发展和完善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全身心的融入其中,精心研究探索,选择使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智力,达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目的。 _ 收稿日期:2010-03-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