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如何实施解决问题的课题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4982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如何实施解决问题的课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教师如何实施解决问题的课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教师如何实施解决问题的课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如何实施解决问题的课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如何实施解决问题的课题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师如何实施解决问题的课题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探索的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其实质是揭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本质和规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教育科研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带动教师的成长,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整体水平。因而,很多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都很重视课题研究的工作。但是,在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如下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很多中学教师承担课题研究往往是被动的,

2、学校一般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由校领导牵头申报,申报成功后再组织课题组,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时间,把任务分配到组内几位教师,上几节研究课,讨论几节课例,发表几篇论文,整理几份材料,就算完成了课题研究。整个过程可以总结为:轰轰烈烈开题,冷冷清清研究,热热闹闹结题,研究结果对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很难起到作用。 要想通过课题研究真正解决基于学校实际情况下的教育教学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教师的被动研究转变为主动研究,把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研究目的。如果以教研组为单位,该教研组应清楚本学科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进而确定总课题,再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3、确定子课题并分配至相关教师。这样自下而上帮助教师解决自身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教师的积极性会更高,研究过程中才不会出现“赶鸭子上架”“伪课题研究”“形式主义”“浮夸式歪风”的现象,研究结果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这种解决问题的课题研究关键在于研究定位,有效聚焦。 课题研究中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领域来实施定位和聚焦。例如: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实施“化学教与学的策略研究”的课题,这是一个典型的宏观课题。学校在申报时必须缩小研究范围,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便于实施和操作。某些学校申报时的子课题可能是“基于问题解决课堂学习方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化学教学中构建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初步探索”“基于问题

4、解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等,我认为所有子课题的表达仍然停留在中观课题的层面,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指向,这是典型的研究定位不准确,真正实施研究时就无法有效聚焦,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也无从下手。根据总课题,首先要准确定位研究对象的层次是初中还是高中;是教师还是学生;是理论指导实践,还是实践产生理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校若申报课题应定位于“农村高中学生化学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策略研究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某种学习能力。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用何种策略解决学生何种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就是课题研究的有效聚焦。从下表中我们不难看出,研究策略和对应能力是非常明确的,对参加研究的教师

5、来说,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研究结果也一定是有效的,这是此课题进行研究时的子课题,也是教师具体实施的微观课题。 聚焦的过程是一个研究课题的分解过程,是把宏观课题向中观和微观过渡的过程,分解得越细化,越具体,课题就越具有可操作性,这样的研究才是有效的。微观课题的聚焦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要易操作,强调研究的行为要能够外显出来,并能够被实际观察到;其次要可检测,强调研究的结果能够通过数据来表达,使研究效果更加客观;最后要成系列,能形成教学积件系统,强调研究的行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操作系列。 学科课题研究最终目的是要解决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将是低效的。如果教师微课题研究成为一种常态,真正做到带题授课,进行细节研究,让“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切中学习的细节,没有轰轰烈烈,只有静静地执行;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和教师同时获得,既有过程观察,更有对效果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是高效的、快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