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实施.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501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实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实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实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实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实施.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实施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十分注重诵读,要求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从而进入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精神世界。同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在必修课程目标中也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琐碎的讲解,应以诵读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可实际情况是:现代大多数学生对中学文言文诵读方面关注程度越来越少。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实施文言文诵读

2、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向学生明确文言文诵读的意义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对诵读的重视表现在对诵读的意义、作用等有着非常精辟的见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如古代大教育家朱熹对诵读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诵读和思考的实践,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语言能力。因此,笔者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对中学文言文诵读关注程度越来越低的现况提出教师首先应予以思想上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可以将诵读对于文

3、言文学习的意义向学生说明,学生自然会产生诵读的需要。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养成良好语感是目的,反复诵读是训练的主要手段。”学生对文言文的字面上的理解和文章整体的美感及其主题的挖掘可以依靠教师的讲授,但单纯依靠这种灌输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获取这些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靠学生自己多读,靠熟读成诵,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这些诵读的东西会丰富他们的思维材料,会活跃他们的思维,慢慢地品味其中的含义。久而久之,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就会提高,为理解其他文言文打下良好基础,从而形成文言文阅读良性循环。诵读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首要条

4、件;诵读是文言文涵泳的基础;诵读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一把金钥匙。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淡化分析讲解,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文言语境中,自然而然地感受课文的言语形式,无论是浅显的文言文,还是较难理解的文言文,经过反复诵读就能更深入理解古人的语气、句读及课文深刻含义。 其次,文言文的诵读,具有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感染学生心灵的作用。诵读往往比单纯的逐字讲解,逐段分析更能使人体察入微,感受至深。叶老认为诵读文言文,“务请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在诵读的语境中,使学生在与古人的沟通中得到精神的陶

5、冶,心灵的启迪。优秀的文言文就是美的情感,通过诵读活动,将文言文中美的情感渗透于学生的心灵,将文学作品美的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语感,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感水平。 二、科学指导学生的诵读活动 诵读活动的开展并非难题,但欲使诵读活动富有成效,就必须对学生予以科学指导。一般说来,好的诵读必须符合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能较好地表现文言文的神韵;二是诵读讲究科学,符合规律,便于操作。 1.要读出文言文的神韵 所谓文言文的神韵,即文言作品中深沉的内在美,如爱国精神、民族气节、传统美德、意境情趣等等,这些都是诵读中必须表现出来的。要做到读出神韵,必须做到下面几点: (1)加深对文言作品的理解,把握主导

6、情感。只有在对文本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诵读才可能深入到位。如诵读离骚,如果对屈原的爱国情怀不知晓,就根本读不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的深沉的爱国苦痛。以今思古需建立在对文本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因此教师在指导诵读过程中,不可忽视对作品主旨与情感方面的点拨。 (2)借助联想与想象,加深情感体验。联想与想象是沟通作品与读者、诵者与听者的纽带,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由今溯古。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行刺失败后“箕踞”的举止便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出荆柯“箕踞”的场景(秦王狼狈、群臣惊惧、荆轲不羁),就不难生发出对勇士的钦佩与崇敬之情。 (3)要不拘一格,敢于创新。

7、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没有绝对的权威模式,教师应敢于创新,力求在方式上有突破。 2.诵读要讲究科学,注重诵读的规律 (1)要处理好句读关系。文言文本无标点,只有句读。句读之圈圈点点实则是服务于诵读的,它与现代汉语中标点的作用有所区别。要处理好句读,就不得不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比如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古代两个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一个双音节构成对应关系时,就应当注意避免读破句,如“鼎足之形/成矣”中的“形成”、“其一/犬坐于前”中的“一犬”就不可连读,又如“也”作句内语气助词时,学生容易将它误作现代汉语中的副词等等。 (2)音节的轻重处理。对词语的轻重处理是诵读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处理恰当则更能体现出文章的内涵,对文言文尤其如此。一般说来,文言文诵读的轻重处理基本方法和原则与现代汉语相似,但鉴于文言文有其特殊性,必须格外注意几种特殊情况:其一是虚词通常作轻声处理,尤其是“之”、“于”、“而”、“乎”、“者”,而句末语气助词则通常作重读;其二是倒装句应强调倒装的内容。 总之,文言文诵读不仅是关于“读”的问题,更是一个“解”的过程,科学地读出文言作品的神韵,使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达到一种全新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